诊断学试题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诊断学试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120ed194431b90d6c85c746

时补钾过多、过快,输入大量库存血。(2)排泄困难:①肾衰竭少尿期或无尿期;②肾 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导致肾小管排钾减少;③长期大量使用潴钾利尿剂;④长期低钠饮 食,使钾不易排出而潴留。 (3)细胞内钾大量释出:①严重溶血,大面积烧伤和挤压

综合征等;②呼吸障碍引起缺氧和酸中毒时,大量钾从细胞内释出;③休克,组织损伤, 中毒,化疗 (4)细胞外液因失水或休克而浓缩,使血钾升高。

30、急性心肌梗塞时心肌酶谱有何变化?

a) CK在4-6小时左右开始升高,峰值出现在18-24小时,3日左右降低至正常。 b) AST在8-1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出现高峰,3-6日降低至正常。 c) LDH在12-24小时出现增高,3-4天达到高峰 二、论述题

1.请列举至少三种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项目,并简要说明。

(1)出血时间(BT):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止血所需要的时间。 BT延长:主要涉及血管壁和血小板的缺陷,BT缩短可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 (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在被检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和钙离子,使外源性凝血途径活化,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而发生凝固,其凝固所需时间称为PT。它是检测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 PT延长:①凝血因子异常,包括Ⅰ、Ⅱ、Ⅴ、Ⅶ、Ⅹ因子缺乏;②肝脏疾病;③Vitamin K缺乏症;④纤溶亢进症;⑤口服Vitamin K拮抗剂治疗监测。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活化剂(如硅藻土)激活FⅫ,以部分凝血活酶(脑磷脂)代替PF3提供凝血的催化表面,在一定浓度钙离子存在下测定乏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APTT。是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 APTT延长:①凝血因子异常,Ⅷ、Ⅸ、Ⅺ因子缺乏;②Vwd;③异常抗凝物质增多;④肝胆疾病;⑤纤溶亢进症;⑥抗凝药物监测。

(4)血小板计数:是重要的筛查试验。

(5)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凝血酶和纤溶酶作用的底物,当凝血酶和纤溶酶活性增高使纤维蛋白原水解或合成减少时均可导致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 2、试述各种病理性蛋白尿形成原因及常见疾病。

1)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原尿中蛋白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能力所致,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早期; 2)小管性蛋白尿:因近端肾小管病变,影响尿中蛋白重吸收所致,可见于肾盂肾炎,氨基甙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重金属对肾小管损伤,以及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3)混合类蛋白尿:肾小球和肾小管均发生病变所致。上述可产生肾小球性或肾小管性蛋白尿的疾病进一步发展,均可形成混合性蛋白尿;

4)组织性蛋白尿:由于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的蛋白所致,一般仅为轻度蛋白尿; 5)一过性蛋白尿:以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蛋白,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阈值所致,常见于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凝溶蛋白尿。

3、临床常见尿液外观的改变有哪些?(举例说明)

①血尿,红色,因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等;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②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红色或暗红色,离心沉淀后镜检不见红细胞,隐血试验阳性。 ③胆红素尿,深黄或褐色尿,呈豆油样改变,震荡后出现黄色泡抹且不易消失,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④脓尿和菌尿:黄白色或云雾状,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或膀胱炎等。

13

?

⑤乳糜尿和脂肪尿:乳白色,由于寄生虫或结核、肿瘤、创伤、手术等原因引起淋巴回流受阻,而脂肪尿可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和肾病综合征等。

4、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与正常人脑脊液标本的实验室鉴别要点:

5、试述漏出液和渗出液标本的实验室鉴别要点。 6.简要说明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常用指标及评价。 肾小球滤过功能常用指标有:

1)血肌酐(Cr):临床常用,但严重损伤时才会出现改变,敏感性差; 2)生肌酐清除率(Ccr):在严格控制外源性肌酐,内生肌酐相对稳定的条件下,Ccr与GFR有较好的相关性,能相对较早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3)血尿素(BU):体内尿素的生成不如肌酐稳定,且受肾外影响因素大,特异性,灵敏性均差;

4)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cystain C):灵敏性高、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可靠指标,比其他指标均敏感。

7、简述血液中肌酐浓度升高的原因。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⑴急性肾衰竭:血肌酐明显的进行性升高是器质性损害的指标,可伴有少尿或不伴有少尿; ⑵慢性肾衰竭:血肌酐升高程度与病变严重性一致,肾衰竭代偿期,血肌酐<178μmol/L,肾衰竭失代偿期,血肌酐>178μmol/L,肾衰竭期,血肌酐明显升高,>445μmol/L。

8、试分析乙肝五项指标不同组合的临床意义 1)HBsAg(+),HBeAg(+),抗—HBc(+),见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有高传染性。 2)HBsAg(+),抗—HBc(+),见于急性、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有传染性。 3)HBsAg(+),抗—HBe(+),抗—HBc(+),见于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或慢性乙肝,弱传染性。

4)抗—HBs(+),抗—HBc(+),见于急性乙肝康复期或有既往感染史,目前保持免疫力。 5)抗—HBe(+),抗—HBc(+),见于乙肝恢复期,弱感染性。 6)抗—HBc(+),见于急性乙肝“窗口期”或既往曾感染过乙肝,有流行病学意义。 7)抗—HBs(+),见于乙肝疫苗接种后或乙肝已康复。 8)抗—HBs(+),抗—HBc(+),抗—HBe(+),见于急性乙肝康复期,开始产生免疫力。

9、什么是ASO?简要叙述ASO、CRP 二者作为临床常用的测定项目其临床意义的异同点 链球菌的代谢产物链球菌溶血素“O”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对应的抗体,称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ASO和CRP都对风湿活动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①ASO主要协助诊断链球菌感染和链球菌感染后的相关疾病,而各种细菌性感染CRP都升高;②ASO阳性持续时间长,即使链球菌感染已控制,而CRP在细菌细菌感染控制后很快下降,是观察疗效的良好指标;③除细菌性感染的炎症外,CRP对组织损伤,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等多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而ASO则比较单一,只针对链球菌感染。

10、简述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原则。

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原则是①对疑有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应同时做抗核抗体和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②对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应做抗核抗体和抗胞浆

14

?

抗体检测;③自身抗体阳性标本,应继续作滴度或定量检测,有助于对疾病进程和疗效观察;④正常人也可出现自身抗体,并随年龄增大而阳性率增高,但自身抗体的滴度和亲和力较低。

11、检测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有①间接免疫荧光法;②ELISA;③免疫印迹法

临床意义:ANA是以细胞的核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按荧光图型分为①均质型: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如抗心律不齐药普鲁卡因酰胺,降压药肼苯达嗪,抗癫痫药乙内酰脲,抗甲状腺药物硫脲嘧啶等)所引起的狼疮;②周边型: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③斑点型或颗粒型:多见于重叠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④核仁型:多见于全身性硬皮病、重叠综合征等。 12、怀疑SLE累及肾脏时应作哪些检验项目。

怀疑SLE累及肾脏时应作的检验项目有①肾功能检查;②尿常规检查;③免疫功能检查;④自身抗体检查⑤肾活检。 选择题一

1.RDW增高,说明红细胞:

A.大小不均一性 B.体积变小 C.体积变大 D.形态异常 2.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直方图的特点是:

A. 波峰右移,基底增宽 B. 波峰左移,基底增宽 C. 波峰右移,基底变窄 D.波峰左移,基底变窄

3.MCV、MCH、MCHC均小于正常,其贫血原因为:

A. 感染性贫血 B.白血病所致贫血 C.慢性失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4.MCHC正常,MCV及MCH均大于正常,其贫血原因为: A. 急性溶血性贫血 B. 慢性失血性贫血 C. 急性失血性贫血 D.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5.某病人的红细胞为3.2×1012/L,血红蛋白为96g/L,红细胞比容为0.31,其MCH应为: A. 29pg B. 28pg C. 30pg D. 31pg 6.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见于:

A. 巨幼细胞性贫血 B. 溶血性贫血 C. 缺铁性贫血 D.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7.重度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为:

A. Hb<100g/L B. Hb<80g/L C. Hb<60g/L D. Hb<50g/L 8.染色血片中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最多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B. 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9.染色血片中靶形红细胞增多最多见于:

A. 白血病性贫血 B. 海洋性贫血 C. 恶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10.铅中毒时血片中易见到 A. 大红细胞 B. 小红细胞 C. 有核红细胞 D. 点彩红细胞 11.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如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并伴有明显核左移,说明: A. 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良好 B. 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较差 C. 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良好 D. 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极差 12.引起绝对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是:

A. 脱水血液浓缩 B. 严重的心肺疾患 C. 严重的组织损伤 D. 急性大出血 13.不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的是下列哪一项:

A.中性粒细胞左移 B.MCV 110~160fl C.MCH 33~50pg D.MCHC 320~360g/L E.外周血涂片发现大量巨大红细胞 14.中毒性颗粒可出现于:

15

?

A. 幼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浆细胞 E.原始红细胞 15.不属于红细胞内在缺陷引起的溶血是:

A. 新生儿溶血病 B.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D. 蚕豆病 E. 镰形细胞贫血

16.某患者网织红细胞为25%,可能是下列那种疾病:

A. 溶血性贫血 B. 缺铁性贫血 C. 巨细胞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E.急性白血病 17.溶血性贫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

A. 酸溶血试验 B.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C. 骨髓细胞学检查 D. 网织红细胞计数 E. 红细胞计数

18.经反复检查血小板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方算作血小板减少:

A.<120×109/L B.<115×109/L C.<110×109/L D.<100×109/L E.<150×109/L 19.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重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 A. 小于参考值低限90g/L B. 90-60g/L C. 60-30g/L D. 〈30g/L 20.缗钱性红细胞常见于:

A. 缺铁性贫血 B. 多发性骨髓瘤 C. 溶血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21.成年男性红细胞正常值为:

A.4.0-5.5×109/L B.3.5-5.0×1012/L C.4.0-5.5×1012/L D.3.5-5.0×109/L 22.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见于下述哪种情况:

A. 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B. 粒细胞白血病 C. 骨髓增殖性疾病 D. 病毒感染 23.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

A. 急性溶血 B.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C. 急性失血 D. 恶性肿瘤 24.反映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有意义的指标是:

A. 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 B. 血红蛋白减少 C. 红细胞减少 D. 网织红细胞增加 E. 外周血白细胞增加 25.下列不能做骨髓穿刺的疾病是:

A. 各种类型白血病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血友病 D.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 淋巴瘤 26.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最可能见于: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化脓性感染 C. 类白血病 D. 急性白血病 E. 溶血性贫血 27.骨髓涂片中正常人原巨核细胞为:

A. 5%~10% B. 0%~5% C. 10%~20% D. 75% E. 7~35% 28.过氧化酶染色可用于鉴别:

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 29.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积分减低可能的疾病是:

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类白血病反应 E.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0.某患者网织红细胞为20%,可能是下列哪种疾病:

A. 缺铁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巨幼细胞贫血 D. 急性白血病

31.某男,其红细胞与抗B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他的ABO血型结果是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