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业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强化班讲义主讲:杨宗丽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业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强化班讲义主讲:杨宗丽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128daf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0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1994、1997、1999年有命题) (一)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

【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在中国,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进行人民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农民,中国共产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农村,在新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条件下,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二)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集中全党智慧,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主要内容:

(1) 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2) 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3)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意义: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1991、2000、2012、2016年有命题)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

1

【平型关大捷】:抗战后不久,八路军即开赴前线,在忻口会战中,直接在忻口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单选: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长沙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答案:A

(2016单选)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及反抗外敌入侵的正义战争,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场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场战役是( ) A.忻口会战 B.长城会战 C.平津会战 D.台儿庄会战 答案:A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先后开辟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山东和大青山等抗日根据地。

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新四军则挺进长江南北,开赴苏南、皖南、皖中地区,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

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正如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走势。

(二)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抗日游击战争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1)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2)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人民军队在有利条件下也进行过运动战。如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总部调集100

2

多个团共20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这就是【百团大战】。

(3)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实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人民军队在大部分时间里所进行的,主要是游击战,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在1945年8月反攻阶段到来前夕,人民军队已经发展到了120万人、民兵220万人,抗日根据地达到了19块。敌后军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在八年全国性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等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他们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永远辉耀史册的贡献。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1991、1992、1996、1999、2008、2010年有命题) (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目的,①是为了保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尤其是为了发展这些阵地,以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③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发生严重危机,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针对这种情况,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三大口号: “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抗日。

两次反共高潮: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和太行山的新军和八路军总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针对南方的新四军,蒋介石还诬称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除了在军事上坚决进行自卫反击外,还

3

在政治上对其进行有力的揭露和声讨,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三)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多选:中国共产党提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 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消灭顽固势力 D.孤立顽固势力 答案:ABD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全国民众的抗日运动。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为此,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

A.投日的汉奸、傀儡 B.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亲英美派

C.大地主资产阶级 D.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亲日派

答案:B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1994、2001、2007年有命题)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同时,也在国民党统治区(习惯上称“大后方”)开展促进团结抗日等方面的大量工作。

(一)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主要内容:

(1)【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2)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