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13072ed5a8102d277a22f31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添加时间:2013-6-18 19:55:39 来源: 阅读:2531

第一单元 沉和浮

4、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5、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是阿基米德定律。

8、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9、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10、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11、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13、“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14、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6、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7、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

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排开量变大了】 ★7、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课本P8)

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

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8、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

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心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9、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课本P14)

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0、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

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答:石块放入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11、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

(浮在水面上时,泡沫浮力等于重力) (压在水中时,泡沫浮力大于重力,若一松手,马上就会上浮)

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12、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P16) 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3、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P19)

答:用同一个马铃薯实验,此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与所浸入液体有关。马铃薯在清水里沉;在浓盐水(糖水)中浮。

怎样让它从沉变浮起来,加一定量的盐;怎样让它从浮变沉,加一定量的水。 ★15、据说,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身要下沉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身要上浮些,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答:因为海水的浓度大于河水,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会比河水中的大一些,所以船身要上浮些。

第二单元 热

2、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食物提供能量,太阳为我们带来热量。

3、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给冷水袋子加热后为什么会浮起来,原因是体积变大了,重量不变。】

4、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8、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9、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10、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12、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14、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5、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像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称为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16、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利用热传递:【烫斗前面部分用金属制成,很多机器的散热器,锅具的加热部分用金属制成】 防止热传递:【锅柄用塑料制成,夏天停电可用棉被包裹冰箱,羽绒衣等】 16、我们用冰块冷藏食物的时候,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效果好。 ★18、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二、问答题: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 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5、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怎样解释呢?(P28)(P29)答:装有热水的塑料袋会浮在水面上。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会上浮。★【同体积,冷水重。同重量,热水大。】 6、饮料瓶里饮料不会装满,妈妈盛好一碗汤,可过一会儿,汤却少了一点儿,为什么? 【热胀冷缩】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P34)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P35)(同填空7) 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7、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研摆的快慢与摆究问题 锤轻重有关吗? 不摆幅大小 摆绳变因素 长短 改变因素 摆锤轻重 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有关吗? 摆绳长短 摆锤轻重 摆幅大小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吗? 摆幅大小,摆锤轻重 摆绳长短 实做一摆,不改变验方法 摆幅大小 ,摆绳长短,改变摆锤轻重,分别测出一倍摆锤重量,两倍摆锤重量,三倍摆锤重量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实摆的快慢与摆验结论 锤轻重无关 做一摆,不改摆绳长短 摆锤轻重,改变摆幅大小,分别测出大小幅度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做一摆,不改摆幅大小,摆锤轻重,改变摆绳长短,分别测出一倍摆绳,两倍摆锤重量,三倍摆锤重量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 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P36)答: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③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④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⑤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要注意什么?(P36) 答:要注意: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运动方式 方向 周期 特点 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不变。【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地轴的倾斜有关。】 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地轴倾斜】 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天体运行论》。 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了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4小时 一年 自转 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公转 自西向东 开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始学说 出了“地心说”的理论; 证明人 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带来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