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赏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赏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1312723ec3a87c24028c4e6

七年级上册 ㈠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老马自喻,写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表达了追求伟大理想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㈡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请自选角度,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进行赏析。

示例1: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这两句诗用词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斜”字形象描绘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突出了环境的优美,画面感强。

2、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王昌龄并称。 B、《过故人庄》从诗歌的形式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田园诗。 C、全诗由“邀”到“至”“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D、整首诗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园生活简朴亲切。 点拨: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

2、 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朗读尾联,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说说理由。 示例一:应重读“还”。“还”是“再”的意思,诗人深为农庄的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花。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深厚友情,体现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延伸向远方。

㈢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1、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竹从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但余钟罄音”中“但”为何意?这句诗为我们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但”是“只”的意思。“万籁俱寂”的时候,只有钟罄之音,袅袅不绝,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创设了一种肃穆庄严的意境。

2、 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3、 从诗歌朗读的角度看,“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应重读哪个词语?为什么? 示例:应重读“过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这一带是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4、 通读全诗,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人李白写作此诗时的情景。

示例:南国暮春三月,诗人寄游在外,眼前是随风飘零的柳絮,耳边是子规鸟的声声悲啼,使人心生悲凉。这时突然传来老友不幸遭贬的讯息,诗人不禁同情牵挂老友,内心无比忧愁,挥笔写下这四句诗。

㈤《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暗示了诗人漂泊之愁,相思之苦。

1、 诗歌后两句为什么想象未来相逢的情景?

以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充分抒发了诗人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的感情。 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点明了季节,渲染了寂寥、凄清的氛围。 4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试分析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巴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愁思的景物来表达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时空变幻。“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

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之情。

㈥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景致。

示例: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 2、“笼”字为何意?为全诗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笼”是笼罩之意,“笼”的主语是“烟”和“月”,都是朦胧的物象,创设了一种夜色的迷蒙、冷寂的感伤、忧愁的氛围。

2、 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借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众的同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鞭挞。

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两句哲理深刻,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山”喻指人生路途中的困难与挫折。这两句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

1、 试赏析“赚得行人空喜欢”一句中“空”字的妙处。 “空”是“落空”“白白地”意思。这里是诗人情感的直接表达,是对那些困难估计过轻的人的一种劝慰和警示。

㈧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上联写景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的?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2、 谈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含义。 诗人借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以源头活水比喻在学习中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才能不断进步,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才思敏捷,情操高雅。

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这首词中最为人称道又最能确切地表达词人浓重而深沉的伤春怀人之情的句子是:无可

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 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独”字的含义。

“独”是“独自一人“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之情的体现,传达出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 3、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词人伤春感时、孤寂失意的情怀。

㈩如梦令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如梦令》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讲述了夏日泛舟郊游,流连忘返,导致酒醉后迷路误入荷花丛中的欢乐情景,反映了词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抒发了热爱生活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2、想象并描述藕花深处的画面。

示例:荷塘深处,亭亭的荷叶层层叠叠像一个个绿色的圆盘,连成一片,粉色的、白色的荷花粲然开放,清幽的香气在荷塘弥漫,似飘着淡粉色的雾气。 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有着怎样的表达作用?

这两句似乎是面对着一位知己娓娓的叙述,同时点明了地点“溪亭”,时间“日暮”。“沉醉”二字透露出词人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写出了词人流连忘返的情致。

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及风格特点。局部探究,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内涵和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