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考点精讲精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考点精讲精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14aea46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1

对于语意堆砌的语句,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句子中有没有近义词,或者一个词语中是否包含其他词语的意思,例如:

①今年5月28日,河北唐山附近发生大约里氏4.2级左右的地震,北京地区也有震感。(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发现“大约”和“左右”是近义词,意思重复,应该去掉一个。)

②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发现“驻足”其实就是“停下脚步”的意思,所以语意重复,需要删除一个。)

4、语序不当的辨析

辨析的关键是理顺修饰语与中心词的关系、并列词语或短句之间的关系。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读,借助语感找出病灶。

二找,找到修饰词与被修饰的中心词,并列词语或短句,并划出横线。

三析,逐层分析修饰语在句中的位置有没有问题,几个修饰语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正确,分析并列词语或短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四查,修改后再读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例如:

①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找出修饰词与被修饰的中心词,并划出横线:博物馆展出了 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逐层分析:“几千年前”“刚出土”两个修饰语的位置不正确,应改为“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②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建议。 找出修饰词与被修饰的中心词,并列词语或短句,并划出横线:

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建议。

逐层分析:“领导研究”和“听取”的先后顺序不当。应该先“听取”建议后再“研

5

究”。

5、句式杂糅的辨析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辨析时,我们主要用分析语意和句式的方法,看这个句子表达了几个意思,使用了几种句式,然后和正常的表达方式对照,看看是否杂糅。例如: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分析语意和句式:这个句子是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个意思凑在一块儿,造成句式杂糅,可以删去“我们”,使句子表达一种意思。

②“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分析语意和句式:这个句子是把“‘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与“‘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句式,去掉“因为”或者“的原因”。

6、句意歧义的辨析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因此遇到一词多义的词或短语,要根据上下文认真分析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看是否有歧义。对于不同的停顿造成的不同结构组织而形成的歧义句,要仔细分析辨认,可以试着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一下,句子结构形式变了,句子意思是否改变,来判断是否歧义句。例如:

①开刀的是他父亲。

句子中“开刀的” 有歧义,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

6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句子中“我写不好”可以有两种停顿,形成歧义句。一是“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意思是我能力有限,写的报告质量不好;二是“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意思是由于身份等因素,我不方便写这份报告。

7、不合事理的辨析

辨析这种语病,首先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用逻辑分析法,从概念使用、生活常识、前后逻辑等方面,判断表达的是否合乎事理、违背逻辑。例如: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通过分析知道,作者想要表达:很多人死了,他是幸免的一个。但是作者表达时,将“他”当成了“死难者”,还是“幸免的一个”。用逻辑分析法分析知道:“死难者”和“幸免的一个”是矛盾的。

②摩托车在盘山公路上像箭一样往前飞驰。

通过分析知道,作者想要表达:摩托车在盘山公路上飞驰。但是作者表达时,将摩托车比作“箭”,用逻辑分析法分析知道:“盘山公路”是弯曲的,“箭”是直的,所以将摩托车比作“箭”描述不合事理,与盘山公路矛盾。

8、用词不当的辨析

辨析用词不当,一般用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分析出句子的成分,然后检查主语、谓语、宾语用词是否恰当,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能否正确而恰当的修饰或说明中心语,最后再从词性、词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对象等角度分析句子的用词是否恰当。例如:

①我们的教室又宽广又明亮。

分析句子成分:我们的(定语)教室(主语)又宽广又明亮(谓语)。句子主干是:教室又宽广又明亮。可以看出“宽广”做“教室”的谓语不恰当。

7

分析修饰成分:“又宽广又明亮”修饰“教室”不恰当,因为“宽广”一般与“原野”、“土地”等词语搭配,而“宽敞”可以修饰“教室”。

②他有时为一个问题甚至要跑十几里路问老师,他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分析修饰成分看出:“不耻下问”修饰“精神”恰当,但是结合前面“问老师”,可以看出使用的对象不正确。

9、概念混乱的辨析

辨析概念混乱的语病时,我们一般先提取出句子的主干,然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在概念、属性、范围、归属等方面是否恰当。例如:

①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提取句子的主干: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古迹。 分析概念: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所以应删去“南京长江大桥”。 ②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提取句子的主干:图书角有课外书。

分析概念:《中国少年报》不属于课外书,应该删去。 10、两面对一面的辨析

在辨析语病题中,能否、是否、与否、能不能、成败、优劣、好坏、高下、高低、美丑等,这些词语是语句表示两个方面的意思,只要发现这样的词,就要分析另半部分语句是否表示两个方面的意思与之相对应,如果没有,就可能有两面对一面的语病,例如:

①杜小康能否在这里接受磨难,是他战胜孤独的关键。

“能否”是两面意思,而后半句“战胜孤独的关键”是一面意思,前后不照应,因此删去“能否”即可。

②摄影作品拍的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艺术修养决定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