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朗读彰显人文精神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精彩朗读彰显人文精神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15cf8472b160b4e767fcf0b

精彩朗读彰显人文精神

从事语文教学已经十多年了,听课、评课的节数已经数不清了,别人听我的课的节数也记不得了多少了,但无论是在听还是被别人听,我有一个最切实的感受:语文课堂上的读书声太少了。也许有人会说,别人来听课总不能让人家听读一节课吧。其实这不是要求非要读多少时间的问题,而是语文课上有没有精彩的读?什么是精彩的读?我认为就是能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收获有体会。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了解作者,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才能认识到人文的精彩。正因为如此,我在语文课上总是要学生多读。这种读不是随意的读,而是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读,用心去读。

学习小说多数教师都会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划出小说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然后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关键是这样的做法多数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而主动去分析人物,认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的很少,因为他们没有精彩的“读”。我曾经执教八年级上册小说单元《范进中举》时,开始的课堂设计就走了大多数人走的路子,但我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去理解人物的精神,课后分析就是课上读的太少。再一次执教《范进中举》我就注重了这个问题。这一课时的重点还是分析人物形象,上课前我就发动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并认真的试读,试着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准备的很积极,但他们的朗读都不能很好的表现人物。于是我提出来:大家专门找出范进的语言描写来读,特别是“噫!好了!我中了!”,有了针对性,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有很多人来试读,虽然还不太好,但我都给了肯定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同学们都很期待老师能试读一下。在大家的期待中,我试读了一下,然后让学生分析:范进的一句疯话有什么含义?学习试着模仿老师的读法去理解,很快学生有所体

会了。“噫!”说明范进很激动,对自己的中举感到很意外;“好了!”说明范进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要发生改变了,从此就不同以前一步登天了,再不能忍饥挨饿,吃苦受罪了;“我中了!”说明范进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一下就改变了,从此再也不受人欺侮了,社会地位提高了。学生们在读中就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变化,就不需要老师多讲。又如范进同张老爷的交谈“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有了前面一句的经验,学生轻车熟路仔细的去揣摩人物的内心。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范进的虚伪和圆滑,明明高攀不上,却说无缘,今天一下就中了,马上就变得世故了。又如范进与老丈人银子时说“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范进没中时见到老丈人是口唯唯诺诺,不敢大声说话,今天中举了说话就胆大了,还大方地给老丈人六两多银子,真是摇身一变就成了老爷了。可见其性格中的虚伪。又如讲到胡屠户的人物形象,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体会,原来还担心课堂会乱,其实不然。这时学生的兴趣很高,纷纷要展示:有学生读到“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这说明胡屠户的虚伪和欺贫爱富的性格特征,好像自己是什么高贵的人似的,跟范进这样说,最后还不是粗俗的离去了吗?讲得多好,这样的理解还需要多讲吗?又如学生说到“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个学生边读边比划,教室里一片笑声,学生接着说,这

一点充分说明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同学接着又是一阵掌声。一堂课,我几乎没有说多少话,学生在读,学生在理解。学生读出了对作品的人文理解,这是我们教师不能教给学生的。

没有学生认真深入有感情的朗读,一定不会有这么深的理解,也就没有了人文的理解。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堂就应该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只有在读书声中才能彰显语文人文的精彩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