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古诗三首》(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古诗三首》(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1b2841a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b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1.《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rónɡ huà yàn zi yuān yɑnɡ lú yá xiǎo xī fàn qǐ

二、选字组词。

融 隔 间( ) ( )化 崇 综 ( )合 ( )高 惠 慧 优( ) 智( ) 减 喊 ( )少 ( )叫

三、读诗句,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梅子黄时日日晴 ( )

A.梅子成熟的季节,指初春。 B.梅子成熟的季节,指初夏。 2.小溪泛尽却山行 ( ) .A.退却。 B.再,又。 四、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2.对诗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迟日江山丽”中的“丽”字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 B.由“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可知,作者描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物。

C.“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两句诗表明诗人沿着“来时路”返回,还听到了黄鹂的叫声。

3.下列对《惠崇春江晚景》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B. 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 C. 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D.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绝 句 _____代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默写古诗《绝句》

2. 古诗讲究对仗。诗句中“迟日”对“ ”,“江山丽”对“ ”,“泥融”对“ ”,“ ” 对“鸳鸯”。

3.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1)这首诗的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从( )和( )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清新秀美。

A.视觉 B.嗅觉 C.听觉

(2)这首诗的后两句通过燕子衔泥翩飞的( )描写和鸳鸯相偎而眠的( )描写,表现出春天的和谐宜人。

A.静态 B.动态

4.根据诗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 、 、 、 、 、 、 、 等景物。

①江山 ②太阳 ③花草 ④鸳鸯 ⑤春泥 ⑥春风 ⑦燕子 ⑧沙滩 六、古诗鉴赏。

绝句两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解释词语。 逾:____ 欲:____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燃:____ 何:____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中前两句描写____、____、____、____四景,____、_____、____、____四色,景

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一个“燃”字兼用_____和_____两种修辞手法,显出了__________。后面两句思路陡转,慨而叹之,在春色秀丽的美景之上涂了一层羁旅异乡的_____。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的磨难后在草堂暂得生活安宁而产生的_____情怀。

参考答案:

一、融化 燕子 鸳鸯 芦芽 小溪 泛起 二、隔 融 惠 慧 综 崇 减 喊 三、1.B 2.B 四、1.C 2.B 3.C 五、1.略

2.春风 花草香 沙暖 燕子 3.(1)A B (2)B A 4.②①⑥③⑤⑦⑧④

六、1.更加 好像 燃饶 什么 2.江东碧绿使得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3.江 山 鸟 花 碧 青 白 红 拟人 比喻 花的鲜艳灿烂 愁思 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