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梳理》精讲精练(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八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梳理》精讲精练(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1d15180a3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c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思想家”。

第16课《昆明的雨》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第17课《中国石拱桥》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他还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著有《中国桥梁史》《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第18课《苏州园林》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第19课《蝉》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

第20课《梦回繁华》毛宁,我国书画评论家。 三、文章思想内容回顾

第1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

5

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第3课《“飞天”凌空》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第4课《一着惊海天》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

第5课《藤野先生》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线索。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

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务必崇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本文是一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6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第8课《美丽的颜色》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艰难过程,深情地歌颂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坚守和乐观的态度。

第13课《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凝聚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第14课《白杨礼赞》(1)相关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2)写作思路:描绘形象(白杨树)——精神品质(不平凡、力争上游)——象征意义(北方抗战军民的精神)——抒发情感(通过礼赞白杨树,歌颂抗战军民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

(3)写作线索:本文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主线。

(4)主要内容:本文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第15课《短文两篇》 (1)《永久的生命》 “生命的真实意义”指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2)《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是一个热爱人类、热爱生活,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的大思想家。

7

第16课《昆明的雨》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昆明的雨为出发点,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第17课《中国石拱桥》文体知识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18课《苏州园林》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第19课《蝉》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蝉的地下穴道,以及幼蝉蜕皮的过程,描述了蝉产卵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第20课《梦回繁华》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

1.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