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研究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02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研究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21b66f07fd5360cbb1adb39

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生态道德:也称环境道德,是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和谐统一关系的准则规范。生态道德的基本原则有:⑴爱护从而尊重生命和自然界。⑵不应当伤害生命和自然界,反对伤害生命和自然界的行为。⑶应当保护和促进生命和自然界的发展。

2.生态道德教育:是以生态伦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提高生态道德素养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有少数学者称之为生态德育,我们并不主张,因为易混淆为“生态化德育”概念。生态道德教育是以生态主题进行的道德教育,同样遵循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形成的一般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下列五个环节:①提高道德认识,②陶冶道德情感,③锻炼道德意志,④确立道德信念,⑤养成道德习惯。

3.基于儿童立场:以儿童的认知水平及生活实践为起点,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其核心是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

4.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从生态问题出发,引领儿童以儿童的方式亲历自然,体验感悟,使生态认知、情感和行为等自然地建立和生长,从而提高生态道德素养的过程。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在国外,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Haeckel)1869年就提出了“生态学”概念。美国从1970年开始就立法保障生态道德教育实施。英国生态道德教育主要采取1972年提出的“卢卡斯模式”作为理论框架。德国的生态道德教育注重启蒙,主张“与孩子共享自然”,把培养儿童的生态情感放在首位。近年来,日本、韩国等国家主要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和行动研究来提升儿童的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

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的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年来的事,作为一个新课题,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探讨,刘惊铎、王磊等学者率先对其做了界定。关于生态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学者周精辟主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补充;知识传授与德育实践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渗透。以上研究成果对本课题

研究起到了引领作用。

在实践层面,中国儿童中心在2008年立项并推广“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项目”,项目组编写了《儿童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指导》。北京常青藤永续发展研究所开展了“小木屋”儿童户外生态道德教育实践研究,对我们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及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等6部门联办的“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研讨会”已达八届,至今已评选“野生动物保护科普特色学校”150所,他们在野生动物保护项目上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本课题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提供借鉴。2012年12月,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学校网络委员会第二次研讨会”在南京举行,大会讨论制定了《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命名及管理办法》,并决定在全国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一旦立项,可以与他们的课题交流互补并为之提供具有品牌意义的个案。

此外,国内一些教师也对如何在学科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进行了一些案例研究,比较零散,有待系统地展开学科层面的实践研究。中国知网论及大学、中学及农村生态道德教育的较多,而鲜有儿童生态道德教育的学术成果。 2.研究的价值

⑴有助于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出《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指导纲要》。

⑵有助于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形成儿童生态意识培养的操作模式。

⑶有助于教师在研究中反思教学行为,提高课程开发能力,提升教育研究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和身心发展。

⑷有助于深化并彰显学校绿色教育特色,为创建省内知名的现代化农村小学提供有力支撑。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⑴明晰“儿童立场与生态道德教育”的教育意蕴与本质内涵。

⑵探求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策略与模式,为创建国家级模范学校提供具有前瞻意义的保障。

⑶编著相关纲要及配套教材。 2.研究内容

⑴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功能研究 ⑵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阅读课程研究 ①引导儿童感悟古典诗词中的生态美的行动研究 ②黎达动物故事对儿童生态道德情感培养功能的研究 ③沈石溪动物小说有助于亲近自然情感培养的研究 ⑶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在艺术课程中的渗透研究 ①引导儿童感受传统花鸟画及山水画中的生态美的案例研究

②丰子恺《护生画集》的儿童情趣及其对儿童生态道德素养的影响研究 ③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生态道德素养的行动研究 ⑷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专题课程研究

⑸影视资源在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①《星际精灵蓝多多》系列作品在儿童生态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②《绿野寻踪》、《自然传奇》等电视节目提高儿童生态道德意识的案例研究 ③利用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的生态纪录影片培养儿童生态道德情感研究 ⑹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策略与模式研究

⑺通过组建儿童社团来锻炼生态道德意志从而践行生态保育的行动研究 3.研究重点

⑴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专题课程研究 ⑵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策略与模式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涉及生态学、生态伦理学、道德哲学、德育论等领域,可以借鉴已经比较成熟的环境教育、永续发展教育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研究可根据学校和儿童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坚持理论构建服务于实践探索相,行动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开发建设课题研究网站平台,全面反映研究动态,及时展示阶段研究成果。

2.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⑴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查阅资料,进行课题设计,完成子课题⑴—⑶的研究。

①成立课题组,明确组内分工。②搜集相关资料,确立学习制度。对研究者进行前期培训,普及生态学知识,强化生态伦理观。③确定研究对象,对儿童生态道德素养的现状作调查分析。④讨论制订研究方案,论证、修改、完善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与评审活页。

⑵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5年4月),准确把握课题的内涵,有效进行课题研究,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完成子课题⑷—⑺的研究。

⑶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整理分析过程资料,形成最终成果。 ①完成结题报告和工作报告。②论文结集。③完成《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指导纲要》。④汇集案例及相关素材。 3、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通过检索德育论、生态学、儿童发展等相关文献资料,比较和研究古今中外生态道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有选择地吸纳相关理论,把握研究的价值内涵,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⑵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儿童的生态道德素养状况,以确定相应的研究措施,通过中期调查及时调整方案,使研究更趋科学合理。

⑶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进行批判性反思,在行动中总结提升;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提升科研能力,在行动中提高生态素养。

⑷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实践活动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查找研究过程中的疏漏和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成果,并在后续研究中持续改进。

⑸个案研究法:通过德育活动个案和儿童发展个案的整理与分析,进一步提炼本课题的主要观点。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⑴学龄期是儿童生态道德形成的关键期,自然体验是儿童道德养成的最有效的方式。

⑵有关生态道德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道德情感的影响是深远的。 ⑶儿童天生是生灵的朋友,他们对于动植物的理性关爱是与生俱来的。儿童生态教育求真向善寻美,了解与爱并为之付诸于行动是其主旋律。 2.可能的创新之处

⑴率先研发《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指导纲要》,为生态道德教育在学龄期的开展提供指南。

⑵编写一套切合儿童的生态道德教育试用教材并开展校本的教学实验。 ⑶设计开发一组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艺术活动案例以活跃生态道德教育的方式。

⑷寻求到支撑生态道德教育的文学、艺术、影视等多元化的、具有人文价值的鲜活形式。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功能研究

儿童立场:学龄期生态道德教育的活性元素 论文 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阅读课程研究 论文

论文

2013年5月

2013年6月 2014年5月

2014年12月

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策略与模式研究 论文 自然体验:儿童道德养成的有效方式 最终成果(限3项)

儿童生态道德教育指导纲要 专著

2015年8月

论文

2014年5月

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研究报告 2015年11月

为了童心里的美丽家园——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开发研究论

文精选 论文集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