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促进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 李颖(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做中学”促进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 李颖(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225c965caaedd3383c4d3ae

据有什么规律,学生经测量,观察后自己得出。“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拉伸的长度与拉力的大小有关”这样的结论。 3.教师是探究过程中的激励者

“做中学”科学教学强调要面向每一位孩子。这就要让孩子在探究的过程中都能获得激励,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使每一位孩子在他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新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意志情感比较脆弱,他们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如果不及时疏导,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丧失自主求知、不断进取的信心。

①激励尊重事实

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当个别孩子实验的结果与大多数孩子不同时,他很容易因从众心理而改变自己的实验结果。这时教师要鼓励孩子尊重事实。

如在教学《测气温》时,由于学生在教室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有的学生靠窗,有的学生靠电扇较近,有的学生在教室边测┅┅,因此学生实测教室内的温度时,出现了多种数值。这时,有的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测量而打算采用多数孩子测量的数据,我注意到此情后,鼓励该生要相信自己的测量,实事求是地记录自己实测的温度。

②激励倾听与交流

“做中学”探究活动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倾听与交流,它是学习者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为学生提供了发表个人见解、倾听他人意见、相互交流、相互比较的机会。这种交流不仅是语意层面的交流,更是双方自我意义的重构。这种重构体现了对话双方的协同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既

9

可表现个人的自信,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发现别人的长处。

在“摆的秘密”活动中,学生通过亲历摆的的过程,对于“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各人研究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交流会上,大家交流了自己的研究发现。如:一学生说,我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关系,我们一共做了10次试验,先试验了轻的小球在十秒钟内摆动的次数是8次。然后我们又用重的小球做实验,同样在十秒钟内摆动的次数仍然是8次。因此我们认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

另一学生告诉大家说:“我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线的粗细也没关系,我们一共做了12次试验,先试验了细绳在十秒钟内摆动的次数是10次。然后我们又用粗的摆线做实验,同样在十秒钟内摆动的次数仍然是10次。因此我们认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线的粗细没有关系”。

第三组同学听到同学们的汇报后兴奋的举着手:“我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我忙请他起来:“那你快说说,你们是怎样实验的?”

“我们是用同一根摆线做的实验,第一次是用了30厘米长的摆线,同样的摆锤,做了8次实验,摆的次数均为8次,后来我一淘气把摆锤用力一甩,摆锤意外的在铁架台上栓了几圈,我为了不受到组长的批评,就借机说:”我们看看短的摆线有变化吗?没想到组员们竟同意了,我们把摆线的长短确定在10厘米,第一次实验我们就发现数据有了变化,变成了15次,于是我们又认真的重复了这样的实验,看到了同样的发现┅┅”

10

探究活动中这样的倾听与交流,让学生在无意中提高了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的能力。同时,交流中的相互质疑、争论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科学真理的科学态度。

在“做中学”教学模式的科学课堂中,我努力着: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让孩子们融入科学探究的情境之中,去感受科学学习的魅力,真正与科学学习零距离。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