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及展望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及展望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22613a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7

WORD格式.分享

热重分析法,研究了5种不同废水污泥的热解和燃烧曲线,同时研究了金属含量对其热分解过程的影响。贺利民对炼油厂废水处理污泥进行了催化热解产油实验,考察了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油率的影响,在300℃时,产油率达54.6%,经60min反应接近平衡。王万福等人发现含油污水处理污泥热解的产油率可达10%以上,残渣的A1203含量达 20%以上,经再生处理,可回用作污水处理絮凝剂,可再生循环利用。

3.2溶剂萃取处理

国外对于寻找合适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也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实验了多种处理方法。经萃取分离法能得到可直接利用的原油及有机物,而余下的泥水则返回变为可利用的资源,从而消除了污染,是油田上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之一。

黄戊生综述国内文献介绍了一种多级萃取污泥中油的工艺,处理后污泥可达到农用污泥标准。Paspek开发了一种溶剂萃取一氧化处理污泥工艺,是在污泥中加人一种轻质烃作为萃取剂,经过第一步萃取后,仍含有一些聚合芳香烃物质残留在污泥中,需用分子量较高的烃类萃取。研究表明,污泥与溶剂比为1:时,5次抽提率可达99.76%,并且随着抽提次数的增加,所得油品中的重组分比例增大,经过5次抽提后,剩余油主要为>500℃的重组分,可认为基本上为不溶于石油醚的沥青质。张秀霞等介绍了一种使用三氯甲烷溶剂萃取—蒸气蒸馏处理含油污泥的工艺实验

[19]

。含油污泥脱水后,自然风干去除杂物,粉碎。用三氯甲

烷将污泥溶解,经搅拌和离心后回收萃取液。含有残余重油和溶剂的污泥,进入下一步蒸气蒸馏处理。该方法可使油泥脱油率高达 90%以上,比单一的溶剂萃取和直接蒸馏处理的效果好,但尚未在工程中得到检验。

萃取法的优点是能够将大部分石油类物质提取回收,操作管理较简便,但溶剂萃取法存在的问题是萃取剂具有选择性并且回收循环过程中仍有部分遗失,工艺流程长并且复杂,处理费用高,只对含大量难降解有机物的含油污泥适用,需多级处理才能满足农用污泥标准。

3.3 化学热洗处理

赵虎仁等人采用“化学热洗+生物处理”工艺对炼油厂含油污泥处理,研究发现,洗涤剂OST- II效果最好,污油回收率可以达到92.2%,再经好氧生物处理后,石油类去除率可达95%。童蕾等人在处理铁路系统车辆作业产生的污泥和石油加工企业产生的含油污泥时,采用表面预处理加热洗涤工艺,可将油泥中的油、水、泥三相分离,回收其大部分油品,实现资源化,不足之处是仍存在二次处理问题。经检测,某油田含油率为32%的落地油土壤,

精品.资料

WORD格式.分享

经热化学洗油可回收25%以上的原油,剩余干泥含油可达5%以上;某炼油厂含油率为20%废白土加石灰处理压榨,可回收10%以上的润滑油,但剩余干泥含油仍高达80%。

3.4 焦化处理

90年代起,国外许多炼油厂就开始采用Mobil,Scaltech及Godino等开发的油泥焦化工艺来处理API隔油池的油泥。如美国阿瑟港炼油厂在1992年8月前用Mobil技术处理固含量平均为2.5%的污泥,此后5个月采用Scaltech技术处理固含量平均为10%-12%的污泥,注人量由8个月前的2.1%增加到5.8%.焦炭的灰分含量由0.5%上升到0.86%.

国内赵东风等基于焦化反应机理,提出如下工艺及基本反应条件:油泥经过预处理(脱水)后除去较大机械杂质,利用传输设备与一次性催化剂掺和后送入已经预热的焦化反应釜(1809C),闭釜加热进行催化焦化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4900C,反应时间为60min ;焦化反应气通过伴热管线进人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由循环水控制降温(

3.5回灌调剖技术

调剖剂技术是将含油污泥与悬浮剂、增粘剂、分散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悬浮液,泵人地下封堵层位,大量现场试验表明,此法具有很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但污泥调剖剂封堵强度较低,粒径分布较窄,限制了在不同渗透率油藏中的应用。研究发现优化物料配比和控制条件,获得性能较好的胶块,造粒过程中加人适量减阻剂,可调整粒度满足不同渗透率油藏的要求。“十五”期间,我国开展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是将含油污泥中油含量提取后,再与不饱和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得到含油污泥膨体颗粒调剖剂,用于油田调剖处理。这种工艺技术在我国多个油田都广泛实验和采用,如华北油田、江汉油田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但污泥作为调剖剂的配方,注人速度注人量、堵剂强度和污泥调剖后对油层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6 生物处理技术

目前,生物处理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

精品.资料

[20]

WORD格式.分享

生物处理的主要原理是微生物利用石油烃类作为碳源进行同化降解,使其最终完全矿化,转变为无害的无机物质(CO2和 H2O)的过程。污油微生物降解可以按过程机理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向油污染点添加具有高效油污降解能力、自然形成并经选择性分离出的细菌、化肥和一些生物吸附剂;二是曝气,向油污染点投加含氮磷的化肥,刺激污染点微生物群的活性。生物处理技术操作方便,作用持久,无二次污染(最终产物为 CO2和 H2O),处理成本低,已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商业化应用,并将成为未来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目前仍存在着选择合适的菌种困难,处理周期长,对环烷烃、芳烃、杂环类处理效果差,对高含油污泥难适应等问题。

4 结语

国内污泥处理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由于其发展较早和环保政策严格,在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和工艺方面比较成熟,具有比较丰富的设计和运行管理经验,值得借鉴。含油污泥的处理工艺多样,各有所长,仅靠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达到环保要求。将各种工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是实现含油污泥彻底无害化的发展方向之一。从目前我国国情来看,生物处理成本低、操作简单、作用持久,特别是在生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将是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主导方向;目前针对含油污泥中有害金属元素去除的研究较少,放射性危害也未引起学者的足够重视,这些应在新时期的研究发展中予以考虑。

参考文献

[1]徐晓云.泵与风机[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64~70.

[2]林永明,韦志高.湿法石灰石/石灰-石膏脱硫技术应用综述[J].广西电力工程,2000. [3]徐如良,王勒勤,孟庆鹏.工业油罐底油处理现状与实验探索[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7; 19(3):36~39.

[4]郝以专,孟相民,李晓祥.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J].油气环境保护,2001,9:40~42.

[5]刘惠卿,盘英,李玉嫦.“三泥”处理现状[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1,(1):33~36. [6]张凡,王军方,王凡等.半干法钙基烟气脱硫技术[J].能源环境保护,2004,18(1). [7]申建平.含油污泥的处理与利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1994,4(3):16~20. [8]朱海.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环境保护[J].化工环保,1994,14(1):12~18.

[9]Oolman.Castakli FF, Bebrens GP.Biotreat oily refinery wastes.Hydrocarbon Processing,1992,(8):67~69.

[10]Bock.Unique and effective separation technique for oil contaminated slidge[M].US,4938877,1991:25~50.

精品.资料

WORD格式.分享

[11]Reis RC.An interview of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facing the upstream petroleum industry.SPE 26366,1993.

[12]李凡修.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途径[J].油气田环境保护,1998,8(3):42~44.

[13]李丹梅,王艳霞,余庆中等.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7;3(25):74~76.

[14] Aldo Corti,et al.Method and Apparantus for Treatment of Oil Contaminated.USA,US 4812225.198.

[15]董进.螺旋沉降离心机在污泥脱水装置上的应用[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6,(4):35~39.

[16] Reis RC.An interview of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facing the upstream petroleum industry.SPE 26366,1993.

[17] US.Patent No.2,973,312 discloses a method of removing oil from sand,clay and the like,including employing ultras onic vibration.

[18]宫健,周振文,路建安.生物降解含油污泥技术介绍[J].山东环境,2000年增刊. [19]M ller G.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in sediments of the Rhine River[J]. Geochemical journal,1969,2(3):108- 118.ü

[2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危险废物污染与防治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