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治背诵课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俄罗斯政治背诵课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236680b551810a6f424861c

张淑均 俄罗斯课件13 通过伊凡四世到彼得一世再到叶卡捷林娜二世的努力,俄国完全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或者说宗教完全世俗化。俄东正教会到18世纪末的时候,已经不具有了任何宗教独立的特征,成为中央集权的附属品。

三、牢固的村社制度

村舍制度在每个国家都有,就是一群日子过的不太好的人住在一起,和外部不相往来,大家相互帮忙,一种相对固定和封闭的生活、生产方式。

在俄国这种村舍和别国的不同:第一有绝对的普遍性,覆盖范围很广;第二,具有惊人的牢固性,持续时间很长,存在了一千年的时间。俄罗斯的村舍制度,更有影响和意义的地方,在于自身的组织和运行特征的独特性。

村社制度在俄国曾长期是整个国家的基础,占俄国人口决大多数的农民生活在村社之中。在俄国历史上,村社一直负责农村治安和裁决民事纠纷以及管理公共草场、森林等方面的事务。进入18世纪,农奴制形成并进一步发展,村社为政府利用,开始为政府从行政和财政方面控制农民的目的服务,直到19世纪中叶,村社仍然是俄国农村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俄国村社制度基本特点:

第一,领地上的农民没有迁徙权。根据1497年和1550年的法典,领地上的农民一年中只有在尤里耶夫节前后一周才享有迁徙的权利。1581年是禁止农民出走的“禁年”,而1591年法典就进一步剥夺了农民的迁徙权。1628年的沙皇赦令中规定:领主在出售其土地时,必须同时出售这片土地上的农民。1649年法典又规定:领主农民连同老少三代同属主人,从而完全确定了领主农民事实上的农奴地位。

第二,村社的土地属于公有,并在农户之间定期重分,以保证一种相对的平均状态。

第三,村社内部实行责任的连带制度。它既是一种维持治安的制度,又是一种赋税的摊派制度,即村社作为一个集体向国家交纳各种赋税,而国家不与个别农户打交道。责任的连带关系使得农户们必须互相监督。欠税农户受压力,连逃亡农户也往往会被其他农户找回来。

第四,强制性的共同耕种制度,即各户的轮作顺序、茬口的安排乃至播种日期和日常农活安排都必须由村社统一计划,并强制农户执行。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俄国的自然环境过于恶劣,如果不强制统一收获,很难保证收成和生存条件。

第五,集体民主与群体无意识。

俄国村社制度评价:

一.俄国农村公社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基本社会细胞,这个制度正是通过控制村社,再由村社控制农户而维持了专制主义制度。村社制度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口流动,也就减少了新思想和新观念传播的机会,利于沙皇进行最有效的控制。强制的耕作制度让农民对自上而下的安排有天然的服从意识,有人认为俄国的村社制度是畜群式的管理模式,对封建王权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基础。20世纪初,司徒雷平在俄国推行改革,目标就是要摧毁村社制度,强制性迁移三百万人口,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二.沙皇政府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把农民固定在他们各自所在的领地上面,另一方面又采取各种姿态表示维护农民的利益和村社的完整性。亚历山大二世曾经提出一个口号:“俄国的一切不是为了强者,而是为了弱者”。这迎合了农民的心态。土地的重新划分让大家觉得都是平等的,因此生活的好坏都是自己造成的,对自己生活中苦难的根源产生错误的认识。维特也说过,俄国政策的一个出发点是:“村社是俄国人民的特点,侵犯村社就是侵犯独特的俄罗斯精神。它是凝结俄国人民生活的水泥。

二、俄国的解放运动从十二月党人起义到十月革命

A.十二月党人起义

参加者多是贵族出身的青年军官,原因:

第一,当时俄社会中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从而接受新思想和观念的人。

第二,1812年,沙皇派遣贵族学校的学生到欧洲战场和拿破仑交战,受拿破仑战争影响。表现:一方面,因战争初期俄国的惨败而产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变成了对沙皇政府的不满和变革的愿望;另一方面,在后来远征到西欧的俄国年青军官亲眼目睹了自由和民主的社会景象,更清楚认识到俄国的腐败和落后,有一种强烈变革的愿望。

第三,俄国贵族的特殊处境也使他们成为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批叛逆者。贵族虽享有特权,但实际地位与农奴有许多相似之处:沙皇赐予他们特权,随时也可剥夺;他们必须通过效忠沙皇才能获得社会上层的地位等等 (19世纪初变革想法的起因,都是与统治者最初的政治意愿完全相悖的。苏联时期社会思潮开始向怀疑现存政治制度的转变就在二战末期开始的。苏共二十大是社会思潮推动的结果。)

十二月党人起义

张淑均 俄罗斯课件14

1815年12月14日爆发,以建立共和国、推翻君主制为宪法纲领(宪法纲领是韦切和领主杜马结合的一种东西)。他们组织了军事政变,他们有武器、有思想,制定共和国的宪法,他们筹备的过程进展很慢,散布在很多城市中。他们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亚历山大一世去世了,他们彻底失望,接替亚历山大一世的尼古拉一世冷酷残暴,十二月党人的组织者试图在尼古拉一世登基前进行政变,希望对他请愿。在他们确认要游行之前,尼古拉一世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沙皇,并且收买了军事政变的领导者,而且给了这些贵族一个悔过的机会。十二月党人没有了领导,撤也没撤出去,尼古拉一世派军队逮捕他们,杀了一部分,流放了一部分。普希金也是十二月党人的成员,但是他没有参与起义。起义最终没有搞起来就失败了。

对十二月党人起义的评价:

首先,他们是俄国第一批革命家,不仅提出了战斗的口号和纲领,而且为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进行了公开的武装斗争尝试。他们的革命行动,表现出贵族阶层的分化,更深刻地反映了俄国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危机。这些都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其次,十二月党人革命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由贵族发动、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此后,革命的主要力量就变成了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家。

再次,十二月党人起义是俄国19到20世纪一系列革命运动的开端,此后俄革命运动都带有相似特点,即:它们都多少是西欧思想的产物;多少走在了俄国社会实际的前面;都是一种试图凭借思想的力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运动;多是在没有普遍支持的情况下完成的;多都是突发的;有比较强烈的暴力倾向。俄国革命的这一特点反过来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俄国社会的实际---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使俄国出现了多次人们不曾预料的畸形发展。

B.民粹派运动

针对沙皇的暴虐统治,民粹派运动是俄国的第二种起义形式。民粹主义已经在全球使用,从思想起源的角度来说,俄国的民粹派和民粹主义没有任何关系。

名称的由来:从俄语的词源的角度来看,民粹派的意思就是人民派的意思。运动的支持者和参加者都把发动群众性的生活改革运动,把对广大乡村的社会改造作为变革俄国社会的一条根本道路。

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巴枯宁、拉甫洛夫和特卡乔夫等。民粹派领袖人物中影响最大的,思想的角度是赫尔岑,行动的角度是巴枯宁。这些人观点各不相同:

赫尔岑等人被当作农民社会主义者;

巴枯宁则是一位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每一个社会成员已经可以自己管理自己了的前提之下要消灭政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巴枯宁的理论和马克思的国家消亡理论就比较接近了。

特卡乔夫因为强调暴力与密谋而被视为列宁的先驱,是后来民粹派变成暴力组织的精神领袖;

拉普洛夫是民粹派里面最温和的,也是最彻底的,认为俄国农民尽管很干净,但是还很愚昧,要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让农民认识到改变自身的地位和生活放,让它更像社会主义的公社;

民粹派的思想

第一,民粹派都是社会主义者,但他们理解的社会主义主要是基于道德和宗教上的要求,而不是当作一种历史和经济必然,有别于马克思主义;

第二,俄国社会发展的特殊经历使得它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可以绕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从而避免资本主义的罪恶;

第三,俄国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在于俄国的农民群众,在于那些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腐蚀并最大限度保留了俄罗斯传统的人之中;

第四,俄国通过自身的社会改造不仅可以拯救自己,而且也将拯救整个人类。 民粹派运动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861-1866),活动中心是各种秘密小组传播农民社会主义理论,阵地是几家国立大学。1866年,刺杀沙皇未遂,沙皇政府全力镇压(参与者中有列宁的哥哥,后来被沙皇杀害)。由于沙皇政权发现了大学里面有人在搞革命活动,加紧了对大学的管制,于是特点开始转变。

第二个阶段(1867-1875),即行动的民粹派阶段,由对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理论的抽象宣传转为具体的、直接的行动纲领的研究。三个流派: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以拉甫洛夫为代表的拉甫洛夫主义;以特卡乔夫为代表的俄国的布朗基主义。1874年春大批民粹派的青年骨干“到民间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当他们一张口宣传革命理论的时候,农民就把警察叫来了,把搞宣传的学生抓走了。民粹派运动因为农民的冷漠和残酷的立场面前击碎。

第三个阶段(1875-1883),民意党人和恐怖主义活动阶段。

在发动农民群众的希望破灭以后,恐怖主义成为民粹派的主要倾向,革命的希望已经寄托在知识分子个人运用恐怖手段与政府作斗争上。

14

张淑均 俄罗斯课件15 1876年在彼得堡成立的秘密组织“土地和自由社”就是第一个带有恐怖色彩的民粹派组织。1879年瓦洛涅什代表大会上,该组织发生分裂,普列汉诺夫和他的支持者建立了“黑土平分社”,而赞成恐怖活动的人们组成了“民意党”。

1879年8月,民意党正式判亚历山大二世死刑并于1881年3月1日将沙皇炸死。这件事是民粹派的转折点,亚历山大三世不惜一切代价镇压民粹派。民意党于1884年10月停止了活动,标志着民粹派作为一种政治运动的终结。被新的革命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所取代。今天的民粹派不依靠少数的农民,只强调俄国自己独特的东西,和斯拉夫主义走到了一起。

C.社会主义运动 ---第三种运动 1。普列汉诺夫和民粹派分裂之后,开始试图用土地所有制的转变进行革命,在他逃离亚历山大三世高压政策的时候,和马克思思想的结合,在1883年在日内瓦建立的劳动解放社,把工人阶级作为俄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普列汉诺夫在俄国革命中位置和地位最高,是俄国社会主义的先驱。列宁和斯大林读马克思的著作都还是普列汉诺夫翻译的)19世纪80年代,工人小组开始在彼得堡和其他城市出现

2。第一个分歧——建党的原则

1889年3月1日,明斯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俄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诞生。由于高压政策,以及普列汉诺夫受到西方社会民主主义的影响,反对建立高度统一的组织,导致列宁接受这个党之前没有太大的作为。

1903年,社会民主工党二大,针对党内松散和低下的效率,发生了激烈的自治建党问题的争论,多数人以列宁为首主张建立一种高度集中、具有统一的指令、有强制性有秘密组织;而少数人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认为在用革命的暴力对付专制的暴力,回到了民意党的状态。于是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

1905年11月,孟什维克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并被布尔什维克在同年12月代表会议所采用,最终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组织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列宁一再强调集中制,同样也十分重视民主建设,他本人从未采用过任何非民主的方式实现他的意志,包括在十月武装起义问题和布列斯特和约问题。集中超越民主的做法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的事了。

3。俄国党面临的第二个根本问题是俄革命发展道路问题。

党内基本的共识是,首先需要争取资产阶级革命在俄国的胜利,获得政治民主。同时在革命应该由谁来领导、以及革命后的俄国应该走向何方的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对立。

孟主张不折不扣遵循马克思主义,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完全、工人阶级不强大的时候,把革命从民主革命推进到社会主义革命会犯冒进的错误。资产阶级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领导,而这场革命胜利之后,应该保证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充分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

列宁坚决反对孟的态度,他指出,“俄国工人将能率领一切民主分子去推翻专制制度,并引导俄国无产阶级(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道)循着公开政治斗争的大道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列宁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就是说在物质条件不完全的情况下,有意识的推力把可能就会出现机会。这种认知从推动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的角度是对的,但是把它绝对化,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之后在建设上延续这个思想,就变成了一种常态。中国从俄国引进了这样一种思想体系,我们也走了同一条道路)

布和孟分歧实际上是他们对政治权力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关系不同认识的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很错综复杂的。

4。十月革命

布尔什维克为什么能够超越孟尔什维克成为主导力量,原因还在于民族性。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有耐心的民族,也是一个急躁的民族。能够耐心忍受专制统治,当听说有一个方案可以摆脱的时候,特别急切的希望摆脱专制,有冒进的传统,列宁的主张更符合民族性。民粹派也是这样,理论上都有耐心,实践上很快就没有耐心了。

背景:

(1)一战改变俄历史。一场经济实力无法承受的战争,制度软弱暴露无遗。致二月革命和王朝崩溃。临时政府继续战争政策使俄工农兵的愤怒演变成为一种自发的社会革命浪潮。

(2)1905年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鼓动士兵发动暴乱,鼓动工人罢工,成立工人和士兵联合的组织——工兵苏维埃,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苏维埃组织,在实践上验证了列宁的主张,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不强大的时候可以成为领导者,并推动革命向无产阶级革命发展。在农村,苏维埃鼓励人们占领贵族的地产;在城市,苏维埃在大街上组织骚动与示威;在军队中,苏维埃夺取了军官的权力,控制了武装。苏维埃作为人民群众共同生活与共同行动的组织,成为临时政府之外真正强有力的权力中心。

(3)两个政权并立的形势使列宁果断提出把资产阶级革命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列宁从瑞士回到俄国,提出了《四月提纲》。布党革命口号:“土地、和平、面包和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赢得工农支持。布党力量迅速扩大。10月10日,布党中央通过武装起义决议,并于25日推翻临时政府。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张淑均 俄罗斯课件16

(1)列宁的集中建党的原则,有政党的核心作用;

(2)该党是“唯一一个把这个国家最大多数民众所能理解的、所向往的那种目标作为自己公开的纲领的政治力量。群众‘没有理论的潜在的社会主义’终于找到了它的表现形式”;

(3)能够和社会民主党内的多数派达成妥协,保证了党的团结和统一。

D.自下而上的改良(1809、1864、1905) 1.君主立宪的最初尝试

沙皇制度存在几百年中,也进行过从体制内部进行改革的尝试,虽然都失败了,但是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的制度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一次自上而下的体制内政治变革的尝试是在亚历山大一世时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高潮法国大革命之后,再加上拿破仑嚣张的政治气焰下,俄国政权内部的人认为要求变图强。亚历山大一世是祖母带大的,有沿着西方改革的想法,把制定体制内改革方案的任务,交给了他最信任也是最西化的谋士,斯佩兰斯基。他是俄国最早的从体制内设计实行立宪君主制的政治家。1809年秋,斯佩兰斯基受亚历山大一世委托拟定了《国家法典序论》--国家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计划。

在政治方面,主张采用具有君主立宪特征的议会制-作为立法机关的国家杜马制度,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和平衡作用。(以前也有杜马,只是城市的议事机构,没有立法权。)

在国家行政方面,计划提出将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法律必须经过国家杜马通过才生效,政府各部对国家杜马负责。参政院是国家最高的司法机关,其成员由沙皇从各省杜马选举的人当中任命;参政院的常设委员会将被改成国务会议,其职责是审查经沙皇同意提交国家杜马讨论的法律草案。国务会议相当于沙皇的智囊团,可以理解为是议会平衡器,是议会的上院,没有决断权。

(2000年普京进行联邦制改革的时候,大大削弱议会上院权威性的时候,地方大员不干,普京成立了国务会议,定期召集地方大员开会。俄罗斯现在每一步的路,都有以往沙皇改革的影子。)

斯佩兰斯基的设计如果实行了,俄国在19世纪初像英国一样成为君主立宪国家。斯佩兰斯基的方案没有实行下去,原因就是他是一个非常优柔寡断的沙皇,担心自己的权力被瓜分;沙皇身边的保守势力也反对。斯佩兰斯基原本是一个神父,后来学法律,后来被亲王选上写稿子,后来亚历山大一世就把斯佩兰斯基召到身边,整天把他带到身边,包括和拿破仑会面的时候。由于这样的接触,斯佩兰斯基赢得了沙皇的信任,也得罪了沙皇身边的贵族,最后沙皇以卖国罪流放了斯佩兰斯基。第一次改革就宣告失败了。第一次虽然失败了,但是他设计的方式几乎不折不扣地被俄联邦搬用了。

2.第二个改革是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之后亚历山大二世对地方行政和司法制度的改革 (1)建立地方自治局

在农奴制的时期,地方事务管理和关系协调、司法协调都是由当地乡绅决断的,对俄国的农民来说,看上去像乡绅的人就是主人。主人有一种司法审判和司法裁决的特权,村社中的纠纷有乡绅决定,谁要结婚也要由乡绅决定。废除农奴制之后,农奴变成了自由人,地方事务需要有人来管理。1864年,选举产生地方自治局,征收赋税、维护道路、桥梁、监狱、医院和学校。没有警察来强制执行它的决定,须依靠沙皇的警察。

有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市民,在城市的管理中由地方自治。1870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赦令,规定城市的政治组织由杜马、市行政委员会和市长三部分组成。城市杜马由纳税的市民选举产生,同时市民根据纳税额分成三部分,它们分别选出数目相等的杜马成员。

这是在沙皇专制制度框架下一次增加城市和乡村居民自由的尝试,有更多的人获得了表达自己愿望和培养自己从事政治活动能力的机会。

(2)司法制度的改革

地主不能继续充当农民之间纠纷的仲裁人。因此,根据1864年的沙皇赦令,在司法审判中必须采用任何公民在法律目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审判必须公开进行。另外,法院必须是独立的,不受任何政治力量的干预,法官终身任职。虽然并没有完全实现,但毕竟是一种进步。

3.选举和立法制度的改革

第三次自上而下改良的尝试就是1905年革命之后,国家杜马体制确立,以及选举制在国家层面上全面推行。 1905年革命,为保住统治和社会稳定,沙皇尼古拉二世不得不向社会做出一点让步,以缓和紧张局势。3月3日,尼古拉二世颁布赦令,将召开一个咨询性杜马,革命参加者拒绝,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国

1905年10月17日,尼古拉二世签署宣言,“赐予”人民以人身、言论、信仰、集会和结社的自由。国家杜马是最高立法机关,任何法律只有经杜马通过后方有效力。俄国从此变成立宪君主国。

沙皇政府于1906年5月公布《国家根本法》。规定新的立法机关由国家杜马和国务会议两个部分组成。杜马议员选举产生,但对选举资格有很多限制。国务会议实际上是议会的上院,一半由沙皇任命,另一半从各社会团体和各国家机构中选举产生。任何法律都必须得到议会两院和沙皇本人的同意方可生效。实际上,议会的权力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