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植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256f5b76edb6f1afe001f0c

1、香樟黄化病:主要由于植物缺铁和锌等元素引起,症状是从新叶、嫩叶出现黄花症状,防治措施为叶面喷施硫酸亚铁。

2、日灼病:由高温和强光引起的组织灼伤,花灌木和树木的日灼常发生在树干的南面和西侧面。 (二)主要园林植物虫害 1、食叶性害虫:

1)刺蛾:上海地区主要的刺蛾种类有黄刺蛾、丽绿刺蛾、褐边绿刺蛾、桑褐刺蛾、扁刺蛾。主要危害红叶李、悬铃木、海棠等多种植物。一年2-3代,其中黄刺蛾、丽绿刺蛾在树上结茧越冬,褐边绿刺蛾、桑褐刺蛾、扁刺蛾在地表层越冬,茧为灰质、椭圆形、圆柱形。

第一代幼虫一般在5月底,主要以黄刺蛾幼虫最先出现。

2)黄杨绢野螟:主要危害瓜子黄杨和雀舌黄杨。一年发生三代,以幼龄虫在植物叶中结茧越冬。翌年3月、6月、8月幼虫缀叶危害。

3)樟巢螟:主要危害香樟,一年发生二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表土层结薄茧越冬,翌年6月初幼虫开始缀叶危害。

4)茶蓑蛾:主要危害香樟、枫杨、榆树、杨树等,一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树上的护囊中越冬,囊外枝多,排列较整齐,早春气温上升到10℃左右时,越冬幼虫开始危害,6月、9月第一、二代有虫危害。

5)斜纹夜蛾:草坪害虫,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过去均由广东、福建等南方各地逐步扩散。近年来本市发生提早,受害严重,分析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各省市棚架、栽植设施增多,防治用药一般在幼虫发生期,傍晚用药剂控制效果好。 6)樟叶蜂:主要危害樟树,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一年发生2-3代,4月下旬出现第一代幼虫危害。

7)杜鹃叶蜂:危害杜鹃,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一年发生3代,5月出现第一代幼虫危害。 2、刺吸性害虫: 1)蚧虫类:

A、日本壶蚧:在上海主要寄主植物有香樟、广玉兰,该虫一年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的枝干上越冬,若虫盛孵期一般在5月上旬,孵化期比较整齐,此时

也是药剂防治该虫的最佳时期。

B、红蜡蚧:在上海主要危害构骨、八角金盘、三角枫,该虫一年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的枝叶上越冬。若虫盛孵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但是其孵化期极不整齐,可长达一月之久。

C、白蜡蚧:在上海主要寄主为女贞,该虫一年一代,以受精雌虫在寄主的枝干上越冬,每雌产卵1000-3000粒左右,但若虫自然死亡率高,盛孵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

D、草履蚧:在上海主要寄主为珊瑚、樱花、八角金盘等,一年一代,以卵在寄主附近的枯枝落叶下越夏越冬,翌年春季,当寄主萌芽展叶时,卵孵化出若虫,离开土壤爬上寄主危害,主要天敌昆虫是红环瓢虫。

E、桔棉蚧:主要寄主在海桐、夹竹桃、桂花,一年2-3代,以若虫在寄主的枝叶上越冬,翌年5月分泌白色卵囊。

F、日本纽棉蚧:主要寄主在合欢,一年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上越冬,翌年4月分泌卵囊,5月中下旬若虫孵化。

2)绿盲蝽:半翅目,主要危害菊花、木槿、茶花、月季,是菊花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一年发生4-5代,以卵在木槿等植物的组织内越冬,有趋嫩危害的习性。

3)蚱蝉:同翅目,主要危害柳、榆、樱花、桂花等植物,以若虫刺吸植物的汁液造成危害,雌成虫产卵于小枝内,常造成小枝枯萎。 (三)杂草:

香附子(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阔叶杂草,也称回头青,有香味,具匍匐根状茎和椭圆形块状茎,种子与块茎繁殖,是单子叶草坪的杂草中最难以清除的。 草坪上的杂草种类繁多,属于单子叶杂草的有以下科:禾本科、百合科、莎草科、灯心草科。

三、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一)病虫害的防治与新知识:

农药生产通常需要审批三证:①农药登记证 ②产品合格证 ③质量标准证 (二)防治药剂:

1、农药毒性的分级:(大鼠口服的致死中量LD50)

1)剧毒:<5mg/kg 2)高毒:5-50mg/kg 3)中毒:50-500mg/kg 4)低毒:>500mg/kg

注意:熏蒸用的片剂若呈粉末状,即使说明书上写明在有效期内,该药剂也失效了。 2、分类:

1)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熏蒸剂、诱杀剂、拒食剂、忌避剂

a、触杀剂:药剂通过害虫体壁和气门进入昆虫体内,引起害虫中毒死亡的,称为触杀剂。

b、胃毒剂:药剂随同害虫取食的植物一同进入害虫的消化系统,经消化道通过肠壁进入血腔,引起害虫中毒死亡,称为胃毒剂。

c、内吸剂:药剂能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到植物的各部分,害虫取食了带毒植物的汁液而中毒死亡。

d、熏蒸剂:药剂由液体或固体转化为气体,以气体状态通过害虫的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之中毒死亡。

2)按药剂产品加工的不同剂型可分为:乳剂、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胶悬剂(悬浮剂)、水剂、微乳剂

药剂使用要适时,要做到准确掌握药剂的使用时间、规律。如防治蚧虫,要掌握其幼虫的孵化期,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按防治对象分: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 目前杀菌中以防杀菌剂为主。

①细菌性杀虫剂:温度控制在20-32℃之间最佳,可发挥较高效力,温度过高或过低防效差。

有效的防治:刺蛾、螟蛾、尺蛾等多种鳞翅目幼虫,对人畜无毒、无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 ②悬浮剂:

a、灭幼脲1号(昆虫蜕皮抑制剂)称为激素类药剂

特点: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酶形成,使幼虫在蜕皮时不能形成新表皮。药效高、残效期可达一个月左右,无害。 有效防治:鳞翅目害虫的幼龄幼虫。 b、苦参碱剂(植物性杀虫剂)

有烟碱、苦参等植物合成。利用植物中有效成分麻痹害虫的神经系统,致害虫过渡兴奋而死亡。

主要防治:鳞翅目害虫幼虫及蚜虫。 c、杀虫素(抗生素药剂)乳油

特点:利用阿维菌素产生的毒素杀死害虫

主要防治:蚜虫、螨虫(红蜘蛛)、梨网蝽等刺吸式害虫 3、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园林生物群落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选用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手段,以达到安全、有效、控制病虫害,促进和保护园林植物健康生长的目的。 4、植物检疫(又称法规检疫):

植物检疫工作对象:主要是人为传带的危险性病虫、杂草,而非所有的病虫、杂草。

最近公布的16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其中凤眼莲(水葫芦)在上海的黄浦江上游入侵,危害严重。

5、预测预报:按时间长短分为:短期预报、中期预报、长期预报 1)短期预报:预测几天至二十天之内的病虫动态,一般10天左右。 2)中期预报:预测20天至一个季度的病虫动态,一般在一个月以上。 3)长期预报:预测一个季度以上的病虫动态。 我国园林业中,短期预报用的最多。 预测预报常用方法:

历期预测法(通过实地)、期距预测法(时间间隔值)、物候预测法(生物现象,季节转换)、有效积温预测法(相关的数学公式) 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简称IPM

采用最优化的技术方案,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四、植物保护新知识 EPM理论

3S技术:GIS(地理信息)、GPS(全球卫星)、RS(遥控技术) 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Pest risk analysis)

定义:以生物的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力度的评价过程。

研究方法:分析技术(气候统计学方法、生物种群生长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定量方法 PRA有三个研究步骤:

1)开始阶段:评估目标的筛选工作

2)评估阶段:对传入、定居、扩散危险性展开分析、评估,确定具危险性 3)管理阶段:制定减少或降低有害生物危险性的措施 国际植物保护大会:简称IPPC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CSPP(China society of plant protection)

国际植物保护科技联盟:IAPPS(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Plant Protection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