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4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综合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00814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综合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27dfd83bcd126fff6050b96

烦琐的阐释和发挥。

7、王充(《论衡》“疾虚妄”精神对于其文学观念有什么影响? 王充的“真实”是广义的真实,是包括了文学作品的,他坚决反对“奇怪之语”、“虚妄之文”,十分强调文的真实可信,这对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充所谓“增”就是文学创作中的虚构和夸张,他对于满纸胡言的“妄增”严加批评,对于经艺之中的“增益之辞”加以肯定。总的说来王充对“增”的现象持否定态度,他肯定了先秦儒家著作经典和其它个别著作中,那些为了使说理更透彻,描摹更鲜明的带有夸张的修辞,而“传语”“儒书”中的虚构和夸张则是“虚妄之言”。这已经涉及了如何看待生活之真和艺术之真的辨证关系了。尽管王充是为了反对“虚妄之言”,但是他对虚构和夸张的否定,却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浪漫主义创作、神话、传说往往容易被看作是虚妄不实之辞而受到否定。

王充:①提出了如何评价作者高下的问题; ②强调了作者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③评价作家作品问题上,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

8、试论王充的文学发展史观。(王充《超奇》主要是对作家的品评,可以

看做古代文理批评中“作家论”的滥觞)汉代经学“述”而不“作”,复

古模拟倾向严重,语言追求艰深古奥,晦涩难懂,严重脱离当时口语。王充对此十分不满,他大胆突破儒家传统,鲜明地提出了

反对复古、主张独创的进步文学思想。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后世超过前代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不一定比“今”好,“今”一定比“古”大大前进。他所强调的发展进步的历史观,对后朝的葛洪、萧统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反对复古必然要提倡独创,王充最赞赏的是有独立创造性的文人。他在《超奇》中把文人分为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其中有独立见解,能创造性地写作文章的鸿儒是最了不起的,在王充看来,品评作者高下,不应以读书多少作标准,而应当以是否博通能用为标准。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 一、填空题

1.曹丕(和刘勰都受到了王充的影响)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即所谓“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2.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同而末异”。

3.《典论?论文》在论文体的不同特点时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谅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4.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四科”具体指:奏议、 书论 、铭诔、 诗赋 。“四科”实际上共八种文体。 5.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八种文体具体指:奏、

议、 书、论 、铭、诔、 诗、赋 。

6.《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 气 为主”的著名观点。

7.陆机《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 构思 为主的创作过程。 8.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为 10 类。实际上最关系到文学的是诗和赋两种文体。

9.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 缘情 而绮靡”和“赋体物而浏亮”。

10.教材认为:从陆机对诗、赋创作“缘情”和“体物”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和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11.陆机在《文赋》中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教材认为:“会意”是指具体 构思 ,“遣言”是指 辞藻 问题,“音声迭代”指语言的音乐美。这主要都是指诗赋等纯文学而言的。

13.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原道》篇中。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 道 是其内容, 文 是其表现形式。 14.教材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文指的是指 宇宙万物 的表现形式。狭义的文当即是“人文”,指人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

15.教材认为:刘勰所说的“道”,具有 儒 、 道 、 佛 三教

合流的含义。

16.教材指出:《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 想象 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

17.教材认为:刘勰在《体性》篇中提出的“体性”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 体裁风格与作家 才性之间的关系。

18.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体”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 体裁形式 ;二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 风格特点 。“性”,是指作家的 才能 和 个性 。不同的作家才能有高低优劣不同,个性特点也不一样。

20.教材认为:刘勰在《体性》篇中明确指出文学作品的风格是直接体现作家的才性,也就是: 才(才能) 、 气(气质) 、 学(学识) 、 习(习染)的特点的。刘勰将学、习放在先天的才、气之上,这比曹丕强调先天进步了。

21.刘勰提出“风骨”这一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教材认为: “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