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解读_党课讲稿(25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解读_党课讲稿(25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2aba90c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7

.专业.专注.

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就是鼓励我们回归实体,真正依靠实体,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三个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深化。同时,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干什么?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就是破除无效供给;“立”,就是培育新动能;“降”,就是降低实际经济成本。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六项任务:发展壮大新动能、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继续破除无效供给、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

从2015年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我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是从政策和脉络上不断深化的:从概念的提出,到论述和西方的不同,再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主攻方向、根本途径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其内涵的不断拓展,这是一个过程。

(二)从理论层面看 1.供给的三个层面

供给的三个层面是要素、主体、制度。从要素层面来看,要做好要素的自由流动、合理配置;从主体层面来看,要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从制度层面来看,要做好制度设计,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供给侧和需求侧框架分析的三个区别

其一,作为GDP的一部分,需求侧的消费、投资、净出口等对GDP

. word可编辑 .

.专业.专注.

增长贡献直接表现在当期,带有直接性;供给侧的劳动、资本、技术、资源等对GDP增长贡献并不表现在当期,而是表现在下一阶段,带有后起性。所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个慢变量。以前传统的“三驾马车”是对当年的调控,对于短期变量非常见效,比如说投资一些钱,立刻就可以拉动GDP增长,但是它改变不了发展模式,要想实现从投资型向消费型模式的转变,就需要从要素层面、主体层面到制度层面的全方位改变,实现经济的总体变化。

其二,在需求侧中,消费、投资、净出口本身就是GDP的组成部分,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会直接影响各类需求,从而直接影响经济总量。而在供给侧中,资本、劳动、技术和资源等生产要素是经济活动的投入项,政策工具对生产要素的数量、结构、质量以及活动方式直接影响产出结构。

其三,需求侧中的投资和供给侧中的投资虽然在统计报表上都表现为资金投入,但有本质区别。需求侧中的投资作为当期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是公共投资,也可以是生产投资。供给侧中的投资必须是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紧密相关的投资,比如基础设施服务、技能培训、水电、路、气、网等。

3.我国实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的五个不同 其一,理论基础不同。我国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借鉴吸收其他经济理论精华,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提出的理论创新。

其二,供求环境不同。西方当时的供求环境是滞涨状态,我国现在的供求环境,包括整体的消费率、投资等各个方面与西方是完全不同

. word可编辑 .

.专业.专注.

的。

其三,制度环境不同。我国还处于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其四,政策手段不同。西方国家主要依靠宏观调控,而我国既有宏观调控,又有微观政策和微观管理,是可以宏观、中观、微观同时做到的。

其五,动力机制不同。我国要以体制改革为途径增加有效供给。 4.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主要任务的不断拓展

此前,很多人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等同于“三去一降一补”,后来发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要做好“三去一降一补”,还包括很多方面: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范各种风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培育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新增长点、新动能;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近几年,我们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外延以及主要任务的认识是在不断深化的。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成功经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取得显著成效,除了我们从思想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识的不断深化外,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很多好模式、总结出的很多好经验也是至关重要的。

. word可编辑 .

.专业.专注.

(一)顺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客观规律

做事要想成功,首先得符合规律,要按照规律办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就取得重大成绩,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客观规律。

其一,政治经济学中提到了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需要这两大部类在比例和结构上保持均衡且互相满足。从理论上看,我国钢铁、水泥、煤炭等第Ⅰ部类产品存在需求比例失衡的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从第Ⅰ部类入手,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手段,减少无效供给,另一方面从第Ⅱ部类入手,通过降成本、补短板、提升产品质量等方式,积极挖掘消费潜力。

其二,顺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人们的需求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因此供给侧也要进行相应调整,要从生存型、数量型的供给模式向更高层次的享受型、质量型转变。

其三,顺应了比较优势变化的规律。各个国家在经济起步阶段,都会有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但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逐渐上升,这些红利也会逐步消失,此时就要寻求新增长点、新动能,实现经济的再增长、再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针对这一现实问题,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动力的转换,从而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 word可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