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陆少钦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学年论文:陆少钦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2c37ba4f111f18582d05a08

方式等,都与美国的课程标准有着很大的差异。

2.主体内容表述上:

对比美国《历史学科国家课程标准》,我国的历史课程标准还需要注意两点:一,课程标准的结构算是有了,却没有翔实的内容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内容标准几乎没有什么新意可谈。二,在内容标准方面,我们没有出现美国的“标准描述”式的方式。我们说以前的《教学大纲》基本上是单纯的呈现知识点,现在的课程标准注意了,但做的仍然不够,因为它的“内容标准”只是用不同程度的动词描述而已,

其表现形式只是加了些动词,如“简述、了解、知道、说出、探讨”等。这种做法肯定存在很大缺憾,这不能给一线教师以明确的教学指导。

三、 有益的启示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一些地区中学历史课程已经开始实施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的课程理念得到广泛的认同,课程改革的精神也日益深入人心。但是,中学历史课程的改革具体方案目前还有很大争议,集中在课程的设计思路,如学科体系、课程目标、学习评价及其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在中学的诸课程中,历史课程属于比较敏感的课程,极易被社会公众关注。因此,对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应当加以大胆而又谨慎的审视和深入的讨论,从而使改革的方案更加完善。 (一) 学习评价应该从现实出发,不能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中学历史课程学习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其他学科一样,是一味依赖考试,如:以升学考试作为中学历史学习日常测验的唯一模式、以学业考试取代中学历史课程的学习评价。高考的作用毋庸多言,中考也在地区内起着决定课程的作用。因此,“评价必须改,评价不改一切都会落空。”⑦

(二)课程标准的研制与完善,需要一个开放和持续的过程

从1992年美国开始着手进行国家历史标准的制订工作到1996.年修订版的美国《历

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的出台,总共历时四年多。在这个标准的制订过程中,美国各党派表达了自己的意见。1994年《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由于不符合某些党派的利益而引起激烈的争论,全国历史教学中心因此花了两年的时间对该标准进行修订。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课程标准的制订在我国尚处于起

《中学历史课程·教材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聂幼犁教授的发言》,《历史教学》,2003年第9期。

- 12 -

步阶段,必然存在不足的地方,因而作持续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我国可考虑设立一个常设性的专门机构或依照美国委托专业学术团体,不断研究修改完善我国的《历史课程标准》,使之能够与时俱进,表现出发展性和先进性。

(三)课程目标作为一个可操作性的规范,应该进一步明晰化

传统教学大纲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起很大作用。教师重教材、轻大纲是多年来的普遍现

象。在“一纲一本”的情况下,教学大纲变成了教材编著者和少数教研人员研究的对象。教师只要掌握了教材就可以胜任教学工作。⑧此次课程改革彻底打破了“一纲一本”的局面,多种版本的教科书同时可供实验区选择。那么,重教材、轻大纲的现象就应该颠倒过来,变为重课程标准,选教材和用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气。 (四)历史课程标准在课堂实施的关键是教师

历史课程标准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的是一种原则、一种要求,它还需要内部建构过程。

历史课程标准在课堂的实施主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历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也是历史课程标准最终的实施者,历史课程标准在课堂中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历史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历史教师在心理上接受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执行标准,才能充分发挥标准的作用。⑨通过培训,改变历史教师的观念,转换他们的角色,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为他们在课堂上有效实施标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改变“教教科书”的观念,而代之以“用教科书教”的观念,既要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对教科书进行重新认识。

四、 结论

课程改革将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改革与创新过程。我们从以往的回顾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新世纪历史教育发展的一些看法,我们所注意到的正是展开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所显示的,以及正在引起人们思考的一些问题。寻找问题的目的是推进改革与创新,面对艰巨的改革使命,让我们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导向,在新世纪的历史教育实践中不断创造、不断前进。

选自《历史教学》:《中学历史课程·教材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叶小兵教授的发言》,2003年第9期第7页。

单怀俊.历史教育的演进:从历史教学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J].历史教学,2002年第3期。

- 13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钱家先 太俊文: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5]聂幼犁 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赵亚夫 主编::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版.

[7]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研制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解读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8]历时课程标准 研制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版. [9]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历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0]钟启全,余伟民:历史展望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中华人民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徐凡:浅谈美国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13]刘德美:美国历史科世界史国家课程标准,探索通往现在之路评介[J].(台)历史教育创刊号,1997年6月出版.

[14]单怀俊:历史教育的演进:从历史教学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J].历史教学,2002年,3. [15]王希:何为美国史[J].美国史研究.1998,4.

[16]张静:新一轮历史课程和社会科课程改革的新理念[J].历史教育,2002年,5.

[17]张显传:历时课程标准 与新世纪版历史教科书——历史课程标准研究之一[J].学科教育.2002.12.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