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建筑施工技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建筑施工技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2d04cd5a5e9856a571260e4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彩赋学习中心 http://www.dlsedu.cn

2.某厂房柱的牛腿标高为8m,吊车梁长为6m,高0.8m,重3t,吊点距吊车梁两端距离分别为1.0m;当起重机停机面标高为0.3m时,试计算吊车梁的起重高度和起重量。(已知索具、吊具共重0.3t)( 5 分)

《建筑施工技术》答案 一、单选题:

1.C 2. D3. B4.A 5.C 6.B7.C8. A 9.C10.A11.B 12.C13.B14.B15.B 16.C 17.D18.A19.B20.D21.C22.D23.C24.A 25.A26.D27.A28.B29.A30.C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5.√ ; 6.√ ; 7.√ ; 8.√; 9.√ ; 10.×; 三、名词解释:

1.后张法-后张法是先制作构件或先浇筑结构混凝土,并在预应力筋的部位预先留出孔道,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以后,在预留孔道内穿入预应力筋,并按设计要求的张拉控制应力进行张拉,利用锚具把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端部,最后进行孔道灌浆。

2.分件吊装法—起重机每开行一次,仅吊装一种或几种构件,一般分三次开行吊装完全部构件。第一次开行吊装柱子,并逐一进行校正和最后固定;待杯口接头处混凝土达到75%设计强度后进行第二次开行,吊装吊车梁、连系梁及柱间支撑等;第三次开行,以节间为单位吊装屋架、天窗架和屋面板等构件。

3.“三一砌法”—即采用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筑方式。

4.热熔法—是采用火焰加热器熔化热熔型防水卷材底面的热熔胶进行粘结的施

工方法。

5.流砂-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土质为细砂土或粉砂土时,如施工方案不当,土颗粒随渗透水流一起不断从基坑边或基坑底冒出的现象称为流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彩赋学习中心 http://www.dlsedu.cn

砂。 四、简答题:

1.试分析影响土方边坡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影响土方边坡稳定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土体内抗剪强度降低,另一方面是土体内剪应力增加。

引起土体内抗剪强度降低的原因有:①气候;②粘土中的夹层因浸水面产生润滑作用;③饱和水的细砂、粉砂因振动而液化等。

引起土体内剪应力增加的原因有:①高度或深度增加,剪应力增加;②边坡上面荷载(静、动)增加;③浸水一方面使土体自重增加,另一方面水在土体中渗流产生一定的动水压力;④土体竖向裂缝中的水(地下水)产生静水压力。 2.试简述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答案要点:

常见问题:孔壁坍塌、桩孔偏斜。

产生原因:泥浆比重不够,孔内液面高度不够,护筒埋置太浅,进尺速度太快,空转时间太长;遇孤石、夹石,钻杆中心不同轴。 处理:针对问题纠正错误,严重时填孔重打。 3.简述砖墙的砌筑工艺及质量要求。

答案要点:

砖墙的砌筑工艺一般为:抄平→放(弹)线→立皮数杆→摆砖样(排脚、铺底) →盘角(砌头角) →挂线→砌筑→勾缝→楼层轴线标高引测及检查等。 质量要求为: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组砌得当、接槎可靠。 4.钢筋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的隐蔽验收内容有哪些?

答案要点:

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按规定做好隐蔽工程记录,以便查验。其内容包括:

①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是否正确,特别要注意检查负筋的位置;

②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是否符合规定;③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彩赋学习中心 http://www.dlsedu.cn

④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⑤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变形、松脱和开焊现象; ⑥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常见的质量事故有哪些?

答案要点: ①孔道位置不正; ②孔道塌陷、堵塞; ③预应力值不足; ④孔道灌浆不密实; ⑤孔道裂缝。

五、计算题:(每题2分,共10分)

1.试计算下列Φ20钢筋的下料长度。( 5 分)

390

2055 920 5030 920 45°

解:钢筋的下料长度=外包尺寸+端头弯钩长度-量度差值(1分)

=5030+2×920+390+2055+2×6.25×20-4×0.5×20 (3分)

=9525mm (1分) 2.某厂房柱的牛腿标高为8m,吊车梁长为6m,高0.8m,重3t,吊点距吊车梁两端距离分别为1.0m;当起重机停机面标高为0.3m时,试计算吊车梁的起重高度和起重量。(已知索具、吊具共重0.3t)( 5 分) 解:(1)起重高度计算 H=h1+h2+h3+h4(2分)

=8-0.3+0.3+0.8+2=10.8m (1分)

(2)起重量计算

Q≥Q1+Q2 (1分)

=3+0.3=3.3t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