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 复习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近现代史 复习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2f463c8336c1eb91b375d14

? 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

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4、中共一大的内容,二大的内容(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 (一)中共一大的内容:

? 会议制定了党纲: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等。 ? 会议确立了党成立初期的工作重心是领导中国工人运动。

? 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等人组成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二)中共二大的内容:(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 ?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 党在当前革命阶段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

和国。

5、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国民党一大的内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一)一大内容: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以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参看教材 (二)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 民族主义:对外,突出反帝;对内,强调各民族平等。

? 民权主义:强调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享,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 民生主义:在原来平均地权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的主张。 6、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 客观上,中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超越了当时的革命联合力量。

2) 革命统一战线出现了分裂,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先后背叛革命、调转枪口镇压革

命。

3) 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特别是放弃了武装斗争

的领导权。

4) 当时的中共尚处幼年,没有经验。 5) 共产国际对中共的错误干预和指导。

9

第五章

1、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参看教材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建设这三种要素有机的紧密结合起来,以农村为中国革命的重点,组织发动农民,在乡村地区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2、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

? 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即“打土豪、

分田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一)1928年12月,毛泽东制定《井冈山土地法》,肯定了农民以革命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但该土地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1) 没收一切土地。

2) 实行土地国有而不是土地农民所有。 3) 禁止土地买卖。

(二)1929年4月,毛泽东制定《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进行完善:

1) 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2) 土地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

3) 农民生产的产品,除缴纳土地税外,任凭自由买卖。

(三)毛泽东还和邓子恢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1) 阶级路线:坚定地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

主阶级。

2) 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均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

补瘦。

3、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中共在这一时期为何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 三次“左”倾错误:

1、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要求“创造总暴动局面”。

2、1930年6月至9月,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认为革命进入高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并集中力量武汉等中心城市。

3、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最严重,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 ? 中共连续犯“左”倾错误的原因:

10

1) 八七会议之后,党内左倾情绪始终未得到彻底清理。 2) 苏共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进行了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3) 当时党的理论水平不高,实践经验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国情也不是很了解,还不善于

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4) 党内民主决策机制遭到破坏。 4、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 内容:

1) 批判了王明、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

2) 党的领导进行了改组:毛泽东进入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

3) 红军的领导也进行了改组: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小组全权负责军事

指挥。

? 意义:

1)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对党的领导。

2) 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

要转折点。

第六章

1、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 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3)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2、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 1935年的华北事变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开始各自调整政策以应对危局。 2) 中共方面的调整主要有: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均表示要尽一切可能结束内战

并举国一致抗日。

3) 国民党方面的调整主要有:开始对日整军备战、在对日谈判中不再妥协让步、派遣人员与

中共接触谈判。

4)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为国共进一步商谈抗战合作

奠定了基础。

5) 1937年2月,中共向国民党提出五项要求、四项保证得到国民党认可,成为双方合作的基

11

础之一。

6) 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及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庐山谈话标志

着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后形成。 3、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评价。 ? 防御阶段:

1) 国民党军队积极作战,是防御该阶段的抗战主力。 2) 国民党军队先后组织四大会战,大量歼灭日军有生力量。

3)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为中共军队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4) 由于客观上敌强我弱,加之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均告失败,

丧失了大片国土。

? 相持阶段:

1) 国民党调整政策,在积极反共、频频制造反共摩擦的同时,在对日作战方面却消极避

战以保存实力。

2) 尽管如此,国民党军队在相持阶段还是组织了一系列会战战役、取得一系列战果,大

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4、毛泽东《论持久战》内容、平型关、百团大战-----参看教材第四节 ? 《论持久战》:

1) 中日力量对比:中国是弱国、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大国、日本是小国;中国得道多助、日

本失道寡助。

2) 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态势必然是中国逐渐由弱到强,日本逐渐由强到弱;抗战必经防御、

相持、反攻三阶段。

3) 中国抗战既不可能速胜,也不会速亡,最后胜利属于中国;因此,必须持久抗战 XX、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一)防御阶段:

这一时期,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还没有发展壮大,主要是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通过平型关战役、雁门关战役及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有力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二)相持阶段:

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由于连连失利导致士气低落;国民党开始调整政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