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金融(公费基金专硕)复试题库含答案(祝福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复旦金融(公费基金专硕)复试题库含答案(祝福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0a11d54b35eefdc9d333ce

政紧缩的办法降低债务和赤字比重这一过程非常痛苦,并可能因此阻碍经济增长。另一种削减债务规模的办法是对债务进行“减记”。如果出现部分欧元区成员国无序违约甚至欧元区解体的情况,发达国家很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主权债务重组。这将给持有这些国家主权债务的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

(5)可能导致民族主义抬头并引发冲突。经济危机容易导致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势力抬头。20世纪30年代“ 大萧条”的深刻教训是,全球经济衰退可能导致激进政治力量崛起,从而加大爆发冲突的风险。欧元区解体可能破坏欧洲的和平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大爆发国际冲突的风险。

综合眼前的利益考量和长远的战略考量,决定了“共克时艰”将是欧元区国家面对危机的努力方向。特别是当前德国长期国债发行不畅,证明欧洲的“危机”真的到了“危急”关头。但是,因为欧元区核心国家银行业在高负债国家的风险敞口不同,对中央银行政策目标和独立性的看法也有所区别,财政和经济实力也相差较大。因此,要真正团结一致甚至做出为高负债国买单的牺牲,欧元区各国之间还需要不断的博弈和磨合,还需要争取国内民众的理解支持,还需要应对更大范围内政治格局角力中的诸多变数。重振强势欧元,其任也重、其路也长。

40、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欧债危机形成原因及特点

第一,欧元不断升值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因此长期以来,欧美国家举债成本相对低廉为本次危机埋下了隐患。而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市场不再看好欧盟各国经济前景,欧元又开始大幅贬值。欧盟开始面临流动性不足以及融资困难的境地。

第二,欧元区各国经济增长失衡。欧债问题不断升级根源在于欧元区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近10年来处于欧元区核心的德国和法国等依靠实体产业快速发展和对外出口不断增长促进了欧元区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希腊和爱尔兰等欧元区外围国家经济增长则主要依赖于信贷业务的扩张,而不是通过提升本国的实际竞争力。这些欧元区外围国家虽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失业率也长年居高不下,但却采取了跟核心国家一致的高福利政策。由于都处在欧元区内,核心国家的闲余资金大量流向外围国家,支撑了这些国家寅吃卯粮、借钱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结果是这些国家消费部门严重膨胀,消费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增长,10年间,欧元区外围国家紧紧追随核心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债务负担日益加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外围国加的信贷链条突然断裂,其依靠信贷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无法持续。

第三,欧元区治理结构缺陷。首先,欧元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统一,即欧洲央行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各成员国实行独立的财政政策。当危机来临时,各成员国也无法根据自身的状况来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其次,政治决策力不足。欧盟各成员国之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利益诉求不相同。在希腊危机爆发之初,各成员国在救助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争论不休,从而错过了救助的最佳时间点,导致“蝴蝶效应”。再次,授权缺失。当危机发生后,欧盟事实上并没有取得处置问题的权力,只能听任成员国之间争论不休,而不能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第四,欧洲央行保守的货币政策不利于危机后经济的复苏。虽然从债务危机爆发后,欧洲央行开始购买欧元债券,并且维持1%的市场利率,但是它始终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以下。在危机关头,过度追求物价的稳定性,不仅会阻碍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反而会影响到经济的复苏。

最后,欧洲银行业的信贷疯狂扩张、欧洲人口结构老龄化,劳动力市场缺少灵活性,以及过高的社会福利制度,严重阻碍了欧元区竞争力的提升,并且导致了欧元区国家经济长期低增长、高失业。这也是欧盟国家债务负担加剧的根本原因。

二、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第一,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明显减慢。随着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欧盟国内需求增长乏力,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开始减少,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明显减缓。

第二,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债危机使欧盟内部保护主义倾向开始抬头。欧盟各国开始打着“开放贸易”、“公平贸易”的口号,实施新的贸易战略,目的则是扩大出口同时限制进口,以此使本国经济尽快实现复苏、摆脱债务危机,并保持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中国首当其冲的受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欧盟一方面把中国当作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极力要求中国开放市场,以实现欧盟对中国出口最大化;另一方面,却不断提高中国对欧盟市场的出口门槛。

第三,欧盟自贸区战略对我国构成潜在影响。随着债务危机的升级,欧盟各国开始加快步骤实施“自贸区战略”,力求在未来5年内使本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达到其域外贸易额的50%。目前,欧盟各国正积极推进与我国周边的自贸区建设,先后与韩国、日本、印度、东盟、新加坡等国家进行自贸协定谈判。而中欧短期内建成自贸区的可能性很小,再加上我国在出口方面与上述各国有直接竞争关系,若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形成贸易转移效应,对我国出口造

- 17 -

成极不利的影响。

最后,我国对欧投资面临两难处境。(1)欧债危机的爆发后,很多欧盟国家流动性不足,为我国海外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三一重工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等标志着我国企业对欧投资出现热潮。(2)国内很多企业并不具备在欧盟市场大规模投资经营的能力,太急于投资,很可能会以失败而告终。而被波兰政府取消高速公路项目合同的中国海外工程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3)国内企业集中大量涌入欧洲市场,甚至个别企业高价收购欧方高端技术的行为,很可能会引起欧方的舆论,目前欧盟政客时而发表对我国的投资保护主义言论。所以,欧盟经济一旦好转,我国对欧“走出去”的机遇可能会转瞬即逝。 三、中国如何应对欧债危机

第一,针对欧债危机不断发酵,我国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通过扩大内需来应对对欧美出口增速下滑的不利冲击。我国要努力通过调节收入分配来刺激居民消费,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提高就业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此来维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另外,为保证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还需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欧债危机的爆发为我国经济的结构转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要把握机会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第二,从贸易方面看,可考虑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欧盟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如果欧元区解体,将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巨大不利影响,未雨绸缪,防范欧元区解体的风险,可以考虑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通过建设自贸区或更紧密的经济战略合作安排,来赢得更大利益空间。。

第三,欧债危机为我国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供了很好的机遇。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升级可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直接的冲击,未来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预期可能再度产生分歧。我国政府应充分利用这次机遇,致力于提高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的日均波幅,让人民币汇率真正波动起来。

41、 最适通货区理论(Optimal Currency Area Theory)

1. 通货区,是货币一体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相对固定,由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之间可以自由兑换,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被削弱。

2. 最适通货区理论是关于通货区的认定、范围、成立的条件以及加入通货区的成本和收益等内容的一整套理论。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实践,虽然最近爆发债务危机,欧洲货币一体化仍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思路是,在实行固定汇率政策的通货区内,找出调节国际收支的的途径和条件,并将调节条件转化为具体指标,根据各国是否符合这些指标而判断是否该加入通货区。

3. 最优通货区的单一指标法:结合某种经济特征作为标准来判断实行通货区安排的优劣,包括主要判断标准有六种:要素流动性、经济开放性、产品多样性、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政策一体化程度、通货膨胀率相似性。

4. 最优通货区的综合分析法:把单一指标法中的六项指标综合为经济一体化程度,通过对加入通货区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来判断一国是否应当加入通货区。具体而言,一国加入通货区的货币效率收益,等于该参加国相对于浮动汇率安排下各种不确定性下降以及交易成本节约所带来的收益,该国与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加入通货区的货币效率收益越大,反之则越小;而一国加入通货区时,必须放弃运用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国内经济稳定的一部分自主权,从而产生经济稳定性损失,该国与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这种经济稳定性损失越小,反之则越大。只有当参加国与通货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使得加入通货区的货币效率收益高于其带来的经济稳定性损失时,才会加入通货区。

42、 我国经济存在哪些问题。

中国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国际分工中,中国的处境并不乐观,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基地,中国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低附加值,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大量出口的低端纺织服装类产品上,同样也表现在高科技出口产品上。中国是目前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和出口国,但是,在计算机核心部件和技术方面则需要完全依赖其他国家,中国企业所处的位置是产业链条的底部,高昂的专利和许可费用抹去了中国企业的大部分利润。

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单位GDP的劳动投入和资源消耗太多了,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基本上还是一种粗放型的外延式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已经显露出来很大的弊端,一方面,国内自然环境受到很大破坏;另一方面,要素瓶颈也开始显现,不仅是基础能源的供应吃紧,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就连中国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要素也开始出现短缺。这充分表明,继续按照外延增长方式发展经济的做法行不通了,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 18 -

43、 M2与人民币币值之间的矛盾。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四个层次: M0 = 流通中现金;

M1(狭义货币)= M0 + 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 M1 + 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M3(准货币)= M2 + 外汇存款、保险公司存款和各种基金存款. 一、超额货币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同时并存

货币主义汇率理论能将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物价的变动进而与汇率的变动联系起来,因而对汇率变动的原因分析得更为深入。货币主义汇率理论有利于人们从宏观上根据两国的相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及利率等数据来判断或预测两国货币汇率的未来变动趋势。

显然,根据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人民币存在着贬值的压力。因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国外,大大超过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轨国家)为全球最高。然而,在我国货币供应量长期较快增长,从而形成严重的超额货币情况下,人民币非但没有贬值,反而却不断升值。 二、超额货币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同时并存的原因

为什么我国会出现超额货币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同时并存这一现象?要回答这一问题其实并不难,因为货币主义汇率理论的成立是有严格的前提条件的,这主要是:(1)稳定的货币需求;(2)购买力平价持续有效;(3)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即价格和工资能充分灵活地变动以实现充分就(这意味着货币是中性的);(4)货币自由兑换、资本自由流动;(5)汇率自由浮动。如果一国不具备这些条件,则该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就不一定符合货币主义汇率理论的基本结论。显然,根据货币主义汇率理论的假定前提,我们不难看出超额货币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同时并存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不断下降。正是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不断下降,因而超过GDP增长率的货币供应增长率才没有造成物价水平的上涨。也就是说,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超额货币就不存在了,因而也就不存在超额货币会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问题。

第二,我国的价格存在刚性且要素价格较低。我国存在着较强的价格刚性,价格和工资难以迅速地调整以实现市场出清,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就不一定导致物价水平的相应上涨。此外,我国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劳动力供给非常充裕,这就压抑了工资水平的相应上涨,因此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也不会导致物价水平的相应上涨。

第三,中国还没有实现贸易的完全自由化及资本账户没有完全放开。由于中国没有实现贸易的完全自由化及资本账户没有完全放开,人民币并没有真正实现完全的自由兑换,产品和资本并不能在国内外完全自由流动,因此“一价定律”及购买力平价持续有效的假定目前在我国并不存在,因此,超额货币也不会导致国际收支的逆差,从而也就不会影响到人民币汇率。

第四,政府对经济活动及外汇供求的过度管制。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管制经济活动的结果,比如,为扩大就业并刺激经济增长,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政策大力鼓励出口和引进外资,同时限制资本的流出,结果导致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及外汇供给持续大于需求,这就自然形成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为避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中央银行不得不大量投放基础货币以压抑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结果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和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由此形成人民币升值与超额货币同时并存在的局面。

第五,我国没有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由于我国没有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因此,人民币汇率也就不能及时灵活地变

- 19 -

动以反映各种经济因素(包括实际经济因素及货币因素)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也不会导致人民币汇率的相应下降。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长期较快增长及严重的超额货币之所以没有导致人民币汇率下跌,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国经济还没有真正实现完全的市场化。

44、 财政政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政策和公债政策;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

税收政策是通过增税和减税两个方面来发挥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的,但是税收政策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决策时滞较长,而且对于政府来说减税容易增税难,增税易遭到纳税人的反对。

公债政策是以国家为主体来进行发行国债的经济行为。公债和其他财政政策最大的区别是,它不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公债的功能,最初就是弥补财政赤字,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制度和信用制度的逐步的完善,公债已成为调节货币的供求,协调财政和金融的重要财政政策手段。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积极地运用公债作为一个工具,来体现政府的财政政策和政府的货币政策的一个用途。

公共工程支出政策是指政府人为地扩大公共工程支出,更多地承担民间不愿意或在萧条年份不愿意投资的工程,可以扩大总需求,有助于经济复苏。但是,效率低下的可能性大,由于投资于公共工程的目的是刺激经济解决就业问题,决策往往比较仓促,公共工程本身是否必要就成了问题。

政府消费性支付政策是指政府直接购买劳务和消费品并用于当期,如增加政府雇员、提高雇员工资、扩大办公设备的购买等等。

转移支付政策是通过政府为企业、个人或下级政府提供无偿资金援助,以调节社会分配和生产的政策。如对居民的补助,对企业的投资补助、限价补助、进出口补助等,都会直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或保证企业利润的提高。

45、 房价推动地价,还是地价推动房价?房地产是否泡沫?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

对房价与地价关系的认识,必须在房地产市场的运行中以及房价地价的形成机制上进行讨论。地价和房价之间的关系是由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模式决定的。

目前,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三级市场的结构模式:一级市场,即土地征购市场;二级市场中,由获得土地使用权的经营者对土地进行开发、建造房屋,最终通过房屋销售把土地使用权及其建筑物所有权转让或租赁给单位或个人,实现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的市场流通;三级市场中,土地使用者通过房产交易使土地使用权在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转让。上述三个层次的市场中,一级市场是由国家垄断的出让市场,二、三级市场是开放的转让市场。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通过各种转让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给开发商时土地价格应运而生;之后,在开发商对房地产进行开发、销售房屋的过程中又伴随着房价的上下浮动。由此,地价与房价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统一于房地产市场。 二、地价推动房价的上涨

为了清晰说明房价上涨背后的利益链条及地价推动房价上涨的逻辑过程,有必要对前文多次提及的“土地财政”制度和土地出让“招、拍、挂”机制作简要的背景介绍。

(1)城市土地使用权批租制度

所谓土地财政制度是指地方政府从批租城市土地获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制度安排,实际上就是目前正在执行的城市土地使用权批租制度。我国城市土地实行全民所有的土地制度——国家代表全民拥有城市市区土地的所有权,国家是唯一的所有者。但因为土地资源在空间上的不可移动属性,所以只能由地方政府代行城市土地所有权。城市土地批租制度的基本内涵是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城市土地所有权,并通过在一级土地出让市场批租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权而一次性收取整个租期的土地出让金。目前,我国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基本上由地方政府支配和使用。

(2)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制度

所谓“招、拍、挂”实际是招标、拍卖、挂牌三种土地出让机制的简称。招标出让是指地方的土地管理部门发布招标公告,在指定时间内由符合条件的欲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用地者以书面投标的方式参加竞投,再由招标人根据确定的评标要求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拍卖出让是指出让方发布拍卖公告,由符合条件的竞买人在指定时间、地点进行公开竞价,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与招标方式相比,该方式对于欲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信息更加公开,也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竞争机会。挂牌出让是先由出让人发布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