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及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及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343e0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a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难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闻一多画像”。(也可参考参考课本前彩图插页)

同学们,眼前这位人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发言:清瘦、历史沧桑、目光坚定、神情刚毅、目光深邃、饱学诗书、疾恶如仇……)你们猜猜他是谁?(从背景烛光、红焰看)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民主战士闻一多。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着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板书课题)

二、相关资料介绍 走近作者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

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新课导学 明确学习目标:

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实施过程: (一)积累词语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初读课文,结合书注和读一读,写一写的相关内容,积累词语,并标示出疑难。(方法提示:圈画、积累文中的美词、生词、难字,特别关注成语、四字短语及多音字。)

2、提出疑难,交流解决。 3、随堂检测,听写 A字音、字形:

衰微(shuāi) 赫然(hè) 迭起(dié)高标(biāo)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心会神凝(níng) 迥乎不同(jiǒng) 一反既往(jì) 慷慨淋漓(kǎi) 弥高(mí) 校补(jiào) 漂白(piǎo) 目不窥园(kuī) 望闻问切(qiè) 群蚁排衙(yá)炯炯目光(jiǒng)诗兴不作(xìng)潜心贯注(qián) B词义:

(1)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2)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3)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4)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5)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6)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7)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8)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9)心会神凝:指集中注意力。

(10)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远。

(11)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既:已经。既往:过去。 (12)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13)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 (二)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是从哪两种身份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文章可依此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找出结构上起衔接作用的段落。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结果,概括各部分内容。 3、展示学习结果。 明确:

作者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全文可分为两部分。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

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小结:

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 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三)课后作业:

1、钢楷:完成听写中写错的词语

2、思考: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写了哪些事?透过先生的言与行,你看到了他怎样的品格?

3、查找有关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资料。 (四)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学者(1-7)做了也不说 革命家(8-20)说了就做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闻一多先生又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从中我们又能看出他怎样的品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三、学习过程 (一)走近闻先生:

闻一多,本名家骅,着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

那么,臧克家又是怎样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呢? (二)先自读课文1--7段,独立思考以下题目。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做了什么?从哪些行为可以看出他做了也不说? (方法提示:关注具体行为,关注提示性关联词,结合具体语句回答。) 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写作《唐诗杂论》: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写作《楚辞校补》:别人在赞美,他也没有说 写作《古典新义》: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2、为什么闻一多先生只做不说 ,从中可见他怎样的品行?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可见他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有着谦虚的美德,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三)仿效前一部分的阅读思路,再读课文,思考一下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共识。1、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 2、为什么此时的他不仅做了,还说了?从中可见他怎样的品行?

他的说是为了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斥责和揭露,既是言也是行,他的做进一步表现了他澎湃的爱国救国热情。表现了他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

3、从先生前后的言与行中,你看到了他怎样的品格?

闻一多先生有着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4、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赞誉先生。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四)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一,预习习题二。 (五)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学者《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无私无畏的大勇精神

第三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