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区公开课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诗歌鉴赏区公开课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407a66f111f18582d05a4f

“古诗词中的虚与实”复习专题教学设计

番禺区东涌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古代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含义,能正确使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

能力目标: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时能采用正确的答题步骤。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分诗歌中的虚景与实景,能正确使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答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答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

教学分析:这是一模之后的诗歌鉴赏复习课,本课从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切入进行复习,希望能给学生一个比较明晰的理解,并且引领学生在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时采用正确的答题步骤,从而提升学生古代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 导入:一模诗歌回顾和2012年《考试大纲》的要求

二、温故知新:结合已学诗歌中虚实结合的句子,正确区分实景与虚景,逐步掌握“虚实结合”这一技巧。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广州市“一模”题) 如梦令 贺铸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注:①鲤鱼风:九月风

(1)本词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写景有虚有实。“莲叶初生”、“绿杨飞絮”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是虚景还是实景?

三、明确“虚景”与“实景”的关系 。 四、课堂演练

经典题(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2005年广州一模) 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 (南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来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是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

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经典题(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年安徽卷)

琅琊溪①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

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经典题(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1

? 【注释】⑴绛纱囊里水晶丸:指荔枝果。 ⑵开元:唐玄宗年号。 ⑶马嵬关: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 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年浙江卷)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静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

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说说本诗在这方面的特色。(4分)

(三)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三日寻李九庄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请结合诗歌情境,谈谈这首小诗虚实相生所形成的艺术美。

(三)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2008?江西高考)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

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知识链接(有关音乐曲调):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