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中考物理二模试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中考物理二模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47d4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d

η=×100%=×100%≈83.3%。

答:(1)地面受到的压强为6×104Pa; (2)平均速度为5km/h;

(3)电动车工作的效率为83.3%。

29.(5分)中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不同的茶叶冲泡方式不同,图甲所示为一煮茶器,图乙是它工作电路的简化图。接通电源后,当水温达到沸点时温控开关自动断开。沸腾后,当水温降低到80℃时温控开关再次闭合,直到水温升到85℃时电路再次断开。它的铭牌如下表所示:

型号 额定电压 发热管功率 频率 加热方式 XB﹣6991 220V 600W 50Hz 底盘加热 (1)水沸腾后,煮茶器能将水温保持在80℃到85℃之间,原因是 B 。 A.发热管的功率变小 B.发热管间歇性工作 C.温控开关闭合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了

(2)煮茶器正常工作时,发热管的阻值是多少?

(3)若水从21℃加热到96℃所用时间8min,加热效率为87.5%,求水的质量。[C水=4.2×103J/(kg?℃)]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水沸腾后,当水温降低到80℃时温控开关再次闭合,直到水温升到85℃时电路再次断开,说明发热管间歇性工作,故选B; (2)由P=

可知,发热管的电阻:

R==≈80.67Ω;

(3)由P=可得,水从21℃加热到96℃消耗电能W=Pt=600W×8×60s=2.88×105J, 由η=可得,

水吸收的热量Q=ηW=87.5%×2.88×105J=2.52×105J, 由Q=cm(t﹣t0)可得, 水的质量m=

=

=0.8kg。

答:(1)B;(2)煮茶器正常工作时,发热管的阻值是80.67Ω;(3)水的质量为0.8kg。

30.(5分)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和水,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矿石和水的总体积。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1)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BCA 。(填写字母) (2)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左/右)调。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以算出小矿

石的密度为ρ= 3.1 g/cm3。

(4)量筒不小心被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还能测量出陈醋的密度。某组同学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陈醋,用天平测出 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 为m2; ④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了该陈醋的密度ρ。

(5)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很小的磨损,则测量结果 仍然准确 。(偏大/偏小/仍然准确)。

【解答】解:(1)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矿石和水的总体积。

(2)图示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右侧,向右偏应该将游码向左调节; (3)小矿石的质量:m=50g+10g+2g=62g,体积:V=80cm3﹣60cm3=20cm3, 小矿石的密度ρ==

=3.1g/cm3;

(4)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陈醋的密度: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则水的质量m水=m1﹣m0, 由ρ=可求得水的体积V=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陈醋,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为m2。 则水的质量m陈醋=m2﹣m0,烧杯内水的体积等于陈醋的体积, ④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了该陈醋的密度ρ。

(5)天平的左盘有一个很小的磨损,调节平衡螺母后,左右两盘质量相等,测

量物体质量时,左右两盘质量也相等,不影响测量结果;即所测的密度值仍然准确。

故答案为:(1)BCA;(2)左;(3)3.1;(4)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5)仍然准确。

31.(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在玻璃板前树立的蜡烛A和玻璃板后树立完全相同的蜡烛 B 。 A.蜡烛A、B均点燃 B.蜡烛A点燃,蜡烛B不点燃 C.蜡烛A不点燃,B点燃 D.蜡烛A、B均不点燃

(2)找像时,调整到玻璃板后A的像与B完全重合。实验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像的大小将 不变 (变大/变小/不变)。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后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小华实验时发现始终无法将B与A的像调至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写出一点即可)。

【解答】解:

(1)实验时,在玻璃板前树立的蜡烛A和玻璃板后树立完全相同的蜡烛,要求蜡烛A点燃,蜡烛B不点燃,故B正确;

(2)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3)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4)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故答案为:(1)B;(2)不变;(3)后;(4)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