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意象对话干预技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第十一章 意象对话干预技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62dcc30c22590102029d66

出现一些错误的接纳。

一位受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曾经这样描述她心目中的接纳:“我穿着一袭白衣,站在高高的山顶,肩上有一对翅膀,仿佛圣母一样美丽。有些人蓬头垢面、穿着肮脏的衣服,站在山下。对着那些人的方向,我在山顶张开了双臂”。

这并不是真实的接纳,只是一种“接纳的姿态”。因此,这样的“接纳”不会有治疗作用——只要心理治疗师的态度是这样的,不论她表现的多么友好而接纳,也不论她的技巧多么纯熟,都不会有实质性的治疗效果。而且我们也可以在意象中看到,这个心理咨询师的心理问题在哪里。(我并没有批评这个心理咨询师的意思,因为现实中许多心理咨询师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没有做意象对话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发现这些问题而已)

还有一个心理治疗师用另一种方式表现他的接纳,他可以在想象中吃掉秽物比如粪便和垃圾,他认为这是接纳。类似的错误甚至发生在某教师对心理咨询师的训练中,他让受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想象自己是一个容器,来访者把自己的垃圾倒进心理咨询师的容器里。这并不是接纳,而是一种同流合污。这样的心理治疗结果将是,来访者或许会有暂时的轻松,但是心理治疗师却会在心理上受到污染。长时间这样做,心理治疗师必然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这是非常错误的方法,不论这方法有什么理论做支撑都一样错误。有些心理治疗师辩解说,自己做这样的想象时并不觉得恶心,他们似乎想用这样的方式表示自己“心胸博大”、“境界高”,但是在意象对话中,我们认为如果他真的不觉得恶心,不说明他境界高而只说明他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辨别力。正如在生活中我们不吃秽物一样,在意象对话中我们也不会吃。境界越高越不会吃秽物。

把自己变成来访者排放的秽物的“容器”,对来访者也是很不利的。它也使得来访者失去了对美丑的鉴别力,使来访者继续、甚至开始喜欢自己的那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正确的接纳并不意味着纵容,而是一种带有是非鉴别力的、但是非批判性的态度。如同我见到自己的儿子掉进粪坑,我不会因为他一身粪便就厌弃他,否认这是我的儿子。但是我也不会因为这是我的儿子,就否认他身上的东西是臭的。我可以忍着臭把儿子拉上来,然后帮助他洗干净。这才是真正的接纳。

接纳也很有助于消极意象的化解。 第四节 意象支持和指导 在意象对话中,我们也可以使用支持和指导等手段,只不过是在意象的层面进行。

在某些意象非常缺乏爱和关怀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意象层面给它。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访者的意象中有一棵枯干的树,我们可以在意象对话中想象给这树浇水,然后让来访者想象浇水后树会有什么变化。树在这里象征着来访者缺乏爱和心灵,而我们所浇的水则象征着我们愿意给他一些帮助和关爱。如果没有其他阻碍,则水的意象会给来访者一定的帮助,使想象中的树发出新芽,也使得现实中的来访者感到心情愉悦。

如果来访者想象中跌落在一个深坑中出不来,心理治疗师也可以给他一定的帮助,比如放一条想象中的绳子给他,看他能不能攀着这绳子出来。

使用支持手段时,要注意不要过多使用,以免使来访者产生依赖;要根据对时机的判断,尽可能准确适度的使用这个方法。

意象对话中,指导的应用也是必要的。由于来访者对意象的意义不了解,更重要的是由于来访者过去情结的影响,在一个想象的情境中,来访者的选择多数

时候是错误的。这就需要心理治疗师加以指导,告诉他们正确的路在什么地方,什么是正确的应对方式。

例如,某女性在想象中,先是想象出一个沙漠,沙漠中有一只鸵鸟。随后,她看到这个鸵鸟开始迅速奔跑,跑着跑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鸵鸟身上长出了大翅膀和美丽的羽毛,它变成了凤凰飞上天空??

心理治疗师分析沙漠是缺乏爱的象征、情感枯竭的象征,鸵鸟象征着回避现实的倾向。而鸵鸟变成凤凰则象征着从回避现实的倾向中,产生了幻想的倾向,凤凰就是最美好、也是最虚幻的幻想。

心理治疗师需要告诉她,凤凰是虚幻的,不能贪求它,否则必定会产生对它的沉溺,反而延误了对真实问题的解决。心理治疗师可以不用意象而直接指导,比如告诉来访者“这个凤凰是假的”,也可以用意象对话来指导,比如,指导她先让凤凰落下来,落到沙漠上,然后,问她凤凰在沙漠上有什么感受?在看凤凰有什么变化——因为这个凤凰是假的,所以它往往不敢落下来,只敢在空中飞(象征着幻想不能经受现实的检验,落到地上就是现实的象征,飞在这里是幻想的象征)。如果她的凤凰不肯落地,心理治疗师就要耐心地坚持。

如果来访者说:“凤凰不喜欢落下来,她就是喜欢飞”。 心理治疗师可以说:“飞一会儿可以,高兴高兴嘛(象征意义是,我允许你有时通过幻想得到快乐),不过,她总要落下来吧”。

来访者:“不想落下来,永远不落下来”。 心理治疗师:“好的,凤凰有任性的权利” 等了一回儿,再问:“凤凰飞够了没有,下来回家吃饭了”。 来访者:“还是不下来,凤凰不喜欢下来”。 心理治疗师:“飞这么久,不要把凤凰累死啊,累不累?” 来访者:“累也不下来”。 心理治疗师:“下来回家吃饭了。” 来访者:“不”。 心理治疗师:“其实你凤凰不是喜欢飞,是不得不飞,累也不能下来,因为不愿意也不敢下来,对吧。为什么你不下来回家吃饭?”

来访者突然哭出来:“她没有家”。随即大哭。

这就是一个包含指导的过程,在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来访者看到了幻想防御机制,以及自己美丽的幻想背后的悲哀,也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会沉溺于幻想之中,对自己的真实心理有了更多的理解。

支持和指导的方法没有统一的格式,心理治疗师可以根据对意象的分析,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具体进行。

第五节 领悟和释放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注意到,我们的指导重点并不在于使来访者学习行为模式,而在于使她发现自己内心的真相。对内心中真相的了解,而且不是概念性的了解而是全身心的了解,这就叫做领悟。

意象对话高度重视领悟的作用,和所有心理动力学流派一样,我们认为在没有领悟的情况下,即使来访者学习了新的行为方法,其作用也是不持久的。而有了领悟,来访者就可以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为方法,可以有持久的真实的转变。

理论部分,我们提出情绪在受到压抑后可以转向,而后还可以再转向。在意象对话中,每一次转向后的情绪都有相应的一个意象,而且几次转向所产生的意象之间的关系将能反映这几个情绪。意象对话所重视的领悟,主要是让来访者能

体会到这些意象背后的情绪和感受,并看到由几个意象的关系所反映出的内心情绪转化过程。这样,来访者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情绪是如何转化的;看到自己是如何回避真正的、根本的问题,而这样做有是如何阻碍了对真正问题的解决的。这样来访者自己就知道了,要解决自己的问题,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在没有领悟的时候,来访者会做无用的努力,但是并不能真正有作用。只有在有领悟后,他的努力才可以越来越准确地面对真实的问题方向。

精神分析治疗中,宣泄是一个使治疗生效的关键要素。在意象对话中,我们更明确地指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宣泄虽然能起到释放被压抑的心理能量的作用,但是宣泄的效果好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情绪是转化后的情绪而不是本源的情绪,则宣泄的释放作用是有限的。转化的次数越多,释放的能量越少。举一个例子,某母亲在心中有大量的悲哀,也许这是因为她生活的不幸福,因为得不到爱,因为生活中的压力太大等。但是她习惯于把悲哀压抑,转化为愤怒。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她非常愤怒,于是把孩子打了一顿。这个过程中,她的宣泄并不能使情绪缓解,她发现自己越打越生气。这就是因为宣泄的能量是转化能量。打孩子虽然可以把愤怒释放一点,但是在她的悲哀中,有消极能量源源不断地补充,而且打孩子这个事件更会激发悲哀,所以她不能得到宣泄的作用。如果她意识到了自己愤怒后面是悲哀,不要去宣泄愤怒而去宣泄悲哀,则宣泄就可以有更好的释放效果。意象对话还认为,如果没有觉察力,宣泄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只有在觉察力的作用下宣泄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领悟中包含着巨大的觉察力,因此,没有领悟的宣泄作用非常有限,而有领悟的宣泄作用则非常巨大。

下面这个例子接受意象对话培训的心理治疗师的个人经历。

今年春天,前往北京西郊“戒台寺”游玩,正于牡丹园中徜徉,偶抬头,深灰色天空中一群“蟒蛇”遮天避日而来,已到头顶,我大惊,大叫一声“啊!”,感觉倒在地上(实际往后踉跄了数步)。

片刻后,魂归窍,方见头顶一大片树枝树干交错,每根树枝都有水桶般粗细,树皮闪着银光,狂舞着腾向苍穹,气势非比寻常,无比茂密的树叶遮住一方天空。慢慢走近“他”,还需攀缘一段城墙,才见到树身,基柢奇粗,需几个人合抱,上挂一牌曰“九龙松”,树龄壹千多年,树皮银白底上间有银灰色的云状斑纹,光滑而闪亮,确象蟒蛇,不过粗大非一般巨蟒可比,气势恢宏,苍劲有力。我被震撼得像通了电流,兴奋、窒息,心跳得喘不过气来……。

想起这“戒台寺”始建于隋代,依山势而立,距今已1400多年,“九龙松”是早于此寺生于山中的吗?无人知晓矣!面对这历经沧海桑田的根柢,那曾经无数的欢乐与悲哀、希望与憧憬、想象与情感、爱与恨、生与死……。我仿佛化为枝头一片树叶,虽树叶翠绿,但秋天便会坠落了,与千年相比,转瞬转瞬即逝,还像“自我意识”面对“集体无意识”时的碎片感。……我轻飘飘地返回了家。

虽然疲倦、昏沉,但睡不着,于是做意象,有几个状态大致如下: 第一阶段

身体感觉:全身紧张,打冷颤,两肩向内收,胸部往里陷,心提到嗓子眼,快出来了,上下牙乱碰。

意象:

1、一只灰色小鸟,瑟缩于枝头,战战兢兢,仿佛暴风雨将临般害怕,惊恐

的眼神。

2、出现一个特别乖巧的女孩,柔弱忧郁的眼神,敏感,对周围保持高度警

惕,以备突变,极其害怕冲突和暴力,喜欢宁静,叫“小不点”。 这时灰白小鸟变为黑灰色,叫“精卫”,振翅飞向远方。 主情绪:恐惧、愤怒。 第二阶段

身体感觉:胸中燃烧着熊熊火焰,明亮的红黄色,火势凶猛,身体挺的很直,呼吸快而粗重,火焰几乎随呼吸吐出来,全身很热,出汗。

意象:“九龙松”基座化为一个头。无数黑色粗大的树干变为缠绕于头上的蛇—— 红色——红色火苗腾空跳动。

圆睁的双眼(红色),张大的嘴(黑色),极具张力的画面持续很长时间,“她”叫“美杜莎”。

主情绪:愤怒。 第三阶段

身体感觉:全身变软,往下坠,想躺下,无力感布满全身,哭泣,发冷。 意象一: 1、棉花;

2、灰烬,灰白色

3、很小的小孩,缩成一团,叫“灰灰”。 主情绪:悲哀。

意象二:一副包着皮的骨架,总在睡觉(昏睡),不愿醒来,不喜欢明亮、嘈杂的环境。 主情绪:抑郁

以上几个阶段的深入体会,历时2个多小时,开始只是身体感到难受,并且很多情绪缠绕于胸中,乱麻一团,通过意象的逐渐呈现,以及我极专注地感受,逐渐清晰明确了几个自己的情绪状态。同时,对大量压抑的情绪(如:愤怒)也作了一定的渲泄。整个过程对身心起了积极的治疗作用,自我感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这个过程使无意识元素呈现为意识元素,使我对自己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但现实生活中,我在与人交往中却不易返观自己的感受,一般容易投射到外界,归责于别人,事事埋怨,都从外界找原因,这次居然没归咎“九龙松”的气场有问题……。

因此,我感慨:往往是我们不愿意面对自己内在的感受,担心触碰自己的痛处,对可能面临的不测心怀恐惧、忐忑等等,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啊!

在这个过程中,她最初的情绪是恐惧,随即转化为愤怒,而愤怒后转化为悲哀、抑郁。看“九龙松”只是一个触发,实际上她内心中有很多的恐惧情绪,而在现实生活中她原来也常用“归责于别人”的方式,把恐惧迅速转变为愤怒,当愤怒过后则是悲哀和抑郁。在意象中,恐惧体现为“灰色小鸟”、“小不点”的意象,愤怒则体现为“精卫”、“燃烧的树”、“蛇”以及“美杜莎”意象,悲哀体现为“棉花”、“灰烬”、“灰灰”意象,而抑郁体现为“包着皮的骨架”。她因为已经学习了意象对话的方法,可以在没有其他心理治疗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反观自己,在有觉察和领悟的情况下,释放了这些消极情绪,这就是一次有效的自我治疗过程。

还有,领悟越具体越准确,效果就越好,因此我们并不能在发现来访者的情绪是“恐惧”就结束,实际上还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和体会。比如上面的例子中,灰色小鸟的恐惧和小不点的恐惧是有微细差异的,我们如果把这个差异明确地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