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教育心理学课后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814db70b4e767f5bcfce6b

1、简述动机,需要,行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从需要开始的。当人产生某种需要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在遇到满足需要的特定的目标时,这种心理就会转变成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所以,一个人行动的心理过程,首先是人的需要对自己的机体产生刺激,然后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最后动机作为一种力量推动人采取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2、简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之间的关系。

答:内部动机指人们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由学习活动以外的情境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在推动个体活动中都发挥作用,但是,外部动机只有不损害内部动机的情况下,才是积极的。如果外部动机损害了内部动机,此后个休对外部奖励的水平不满的话,其行为活动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结果毁掉的是个体活动的内部动机。(德西效应的启示) 3、概述你对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理解。

答:在一定程度内学习效果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而提高,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最佳动机水平随课题(任务)的不同性质而不同,对于比较简单的任务,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中等偏高最佳,对于比较困难的任务,效率随动机增强而下降,中等偏低最佳。随着任务难度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 4、作为老师,你如何看待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作用。

答:1)学习动机既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学习的充分条件。但它是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的重要条件。2)对于长期进行有意义学习来说 ,学习动机是绝对有必要的。3)学习动机不直接影响和改变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因而它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4)学习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还能通过降低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所含有的一般的知觉和反应阈限,来动员个体立即对这种做好准备。5)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

动机过弱不足以趋使去活动,过高的学习动机会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由此限制了学生正的智力活动,降低的思维效率。 5、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2)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作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

2、外部学习动机的民激发:1)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2)合理运用外部奖赏。3)给予必要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4)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赛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第十讲 师生交往及其影响因素

一、填空题

1、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分别是师生互动中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

2、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情感三忌:冷漠无情、傲慢与粗暴、偏爱。

3、心理学家基于对交往中信息传达的研究,总结出一个公式:人类信息表达的效果=7%语言+38%声音+55%体态语。

4、教师领导的类型有: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

5、在交流时,信息发出者对信息表述的清晰程度、全面程度、信息传递的时间和形式是否合适都会影响交往的质量。 二、单项选择题

1、教学的本质是(A、交往)

2、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C、教师)

3、时常表扬学生并且关心学生,口头禅是“我喜欢这样做”或者“你们能给我这样做吗?”,这样的老师属于(B、仁慈专断型) 三、名词解释

1、师生交往: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认识,情感,行为上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并且交互作用的过程。

2、师生关系:指师生之间通过交往,会形成彼此之间的好恶感,以及排斥或吸引等心理联系。

3、面谈:指师生双方都在交往现场,可以相互观察对方的当面交流形式。

4、师生认知:通过彼此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必然进行相互的感知,观察,理解和评价等认知活动。 四、判断分析

1、没有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就没有真正的教学发生。

答:对。交往是教学的本质,就高校教育而言,师生交往活动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和互动就没有真正的教学发生。

2、 情感对于教学过程有制约和强化作用。

答:对。师生间的交往不仅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对于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制约和强化作用,课堂气氛主要是老师行为的产物,教学活动是形成真实,接受,理解的心理气氛,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通道是以心理活动作为中介的,双方心理活动的具体状态决定着通道的容量,因此,为了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必须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有利于信息交流的最佳“心理场”。教师满腔热情地启发,诱导和帮助学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学生良好评撑习态度能给教师以精神慰藉,使教学更富激情。 五、问答题

1、简述师生交往的特点。

答:人文追求的过程,精神相遇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过程。 2、阐述消极的教师交往各个类型的表现和结果。

答:1)紧张型—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教学气氛沉闷压抑,学生厌学,逃课。 2)冷漠型—教学效果平常,气氛平淡,师生关系冷漠。 3)庸俗型—师生关系变成庸俗的物质,利害关系。 3、高校师生交往严重缺失的表现有哪些?

答:师生个体与个体的交往减少,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增加,师生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减少,面对符号的间接交往增加,师生非正式的体制外交往减少,正式的体制内交往增加。 4、说明积极的师生交往的主要功能。

答: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师生双方的学校生活品质。

5、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该克服哪些不良的心理品质? 答:自我中心。世故心理。多疑心理。自卑心理。

6、分析影响师生交往的因素,并论述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些因素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答: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言语和行为因素。

第十一讲 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一、填空题

1、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者事物的行为和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者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

2、引发正向交往行为的心理效应有:自己人效应、反馈效应和犯错误效应。

3、引发主体认知偏差的心理效应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晕轮效应与恶魔效应;刻板效应和投射效应。

4、引发负向行为的心理效应有:超限效应、霍布森选择效应、搭便车效应和习得性无助效应。

二、单项选择题

1、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会对学习过程中发生强化作用,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学习、讲究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心理现象是(A、反馈效应)。

2、(A、首因效应)在陌生人首次见面中易于发生,而(C、近因效应)易于在熟人中发生。 3、一听说是东北人,我们就会认为他豪爽,讲义气;一提到知识分子,眼前就出现文质彬彬、戴着眼镜的学者形象;一说到医生,似乎就看到了口罩和白大褂,这种现象成为(C、刻板效应)。 三、名词解释

1、 自己人效应:指把与自己有相似特点的人归于同一类型的人。

2、反馈效应: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会对学习过程发生强化作用,促使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讲究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心理现象。 3、犯错误效应:即小小的错误反而会使有才能的人际吸引力提高。

4、近因效应:指在多种刺激依次出现地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刺激的心理现象。

5、登门槛效应: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四、判断题

1、刻板印象不影响正常的师生交往。

答:错。刻板效应指某一群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概括的看法。刻板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暂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群体中的每一成员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只是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有接触,因而只能“由部分推知整体”。这种心理能量的倾向往往会造成一先入为主的认知偏差,特别是在消极地看待某个群体的时候,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反思和修正带有偏见的刻板印像,否则会出现失范的交往和交往言行,从而妨碍正常的师生交往。

2、霍布森选择效应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答:对。霍布森选择是一个小选择、是一个假选择,大同小异的选择就是假选择。对于个人来说,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道理很简单,任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如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反感中进行研究,并能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才算得上判断。因此,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就等于无法判断,就等于扼杀创造。

因此,没有选择的余地就等于扼杀前途。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环境,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想要改变就必须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五、问答题

1、如何让学生认可教师为“自己人”。

答:1)强调师生双方一致的地方。2)努力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商量制订规则。3)教师注意教育技巧。4)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 2、反馈效应的启示有哪些?

答:1)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学生及时地进自我反馈。2)在学生作业上写评语时,需认真总结学生学习上存在的优缺点以明确其努力的方向。3)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

3、习得性无助效应的深刻启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