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湘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b6929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a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二、歌曲教学 1、读歌词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歌的歌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听歌曲《卓玛》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听完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3、第二次聆听歌曲《卓玛》。 请同学们再次听歌曲,并在原地跟音乐律动,随着节奏轻轻点头摆动身体。 4、第三次聆听歌曲《卓玛》 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到的舞蹈动作随着音乐进行律动,请一定合上节拍。 5、第四次聆听歌曲《卓玛》 同学们跳的可太棒了,我仿佛看到一群自由藏族的人民在草原上随音乐起舞,下面请同学们在听一遍歌曲,看你能不能用你手中的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呢?(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6、练习 三、展示与交流 1、完整表现歌曲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用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展现歌曲,另一组用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跳跳唱唱 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的顺序边唱边表演。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卓玛》这首藏族歌曲,并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藏族歌曲和歌手?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搜集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歌曲并喜欢它们,谢谢! 教 后 反 思

四年级音乐教案

年 段 单元主题 1.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 2.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流畅感。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课型:唱歌课 教学方法:听唱法 钢琴、课件音乐 四年 学科 音乐 主备教师 执教者 第 周 第五课 课题 《踩雨》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型与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一、听雨 1. 师导: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播放“下雨”的声音文件) 生1:我听到了雨声…… 生2:雨打在叶子上、路上、水面上…… 生3:好象看到溅起美丽的小雨花,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 2. 活动:找朋友 师:在雨中撑开了各种各样漂亮的雨伞(师拿出四把写有乐谱的“雨伞”),请小朋友帮帮忙,为小红伞找到它的好朋友,小红伞与谁的旋律最流畅,谁就是它的好朋友! 伞①: 13 13 ┃ 5 5 ┃ 66 46 ┃ 5 ─ ┃ 伞②: 56 54 ┃34 32┃ 6 7 ┃ 1 ─ ┃ 伞③: 13 13 ┃ 5 5 ┃ 22 32 ┃ 1 ─ ┃ 伞④: 3 32 ┃ 3 32┃ 12 17 ┃ 6 ─ ┃ a.将学生分为四个组,每组一把“伞”,唱一唱各自的旋律。 b.请小组长举起“伞”,各组的视唱与红伞组的视唱接一接,找出红 个人增删及点评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伞的“好朋友”。 c.找找规律。 二、看雨 1、导入: 师:小雨点在伞上奏出的旋律真美呀,让我们一起去看雨吧! (播放小朋友嬉雨的画面,音乐背景为《踩雨》) 2.揭题:踩雨 三、学唱歌曲,融入情感。 1、有节奏地、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1)跟读,注意节奏的变化。 (2)齐读。 (3)分析情感:“沙里格沙……” 读得轻巧,而有共鸣; “我光着脚丫……” 读出调皮; “踩呀踩呀……” 由弱到强,越来越高兴。 (4)带着感情有节奏地读。 2、认真地整体感受歌曲。(播放音乐课件) 3、学唱歌谱。(出示歌单) (1)跟老师学唱曲谱。 (2)用不同的声音模唱旋律:“lu”、“li”等 4、学生自学歌词。(出示歌词) 5、完整地演唱,与朗诵的情感要求是一样的。 6、歌词创编。 (1) 师:小雨点落在叶子上、伞上、地上和水里,发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请大家学一学。 生学着模拟各种声音:滴滴答答、劈劈啪啪、沙沙沙、丁丁当当…… (2) 师:如果把这些拟声词加进歌曲中会更丰富、更好听的! 四组学生在歌曲乐句尾部分别加入不同的拟声词。 四、活动提升,享受乐趣 1、师:听到这么好听的音乐,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要去踩雨啦! 2、师引导学生边唱边按“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的步伐来感受踩雨的乐趣; 3、学生分组自由创编雨中嬉戏的动作并一一上台表演; 4、师生互动; 5、表演唱。 五、课堂小结 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滋润了整个世界。大自然里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没有开发,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发现吧!(随音乐出教室)

四年级音乐教案

年 段 单元主题 1、知识与运用:通过体验、模仿、欣赏、演唱、表演、创造等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使学生体会“力度”这一音乐元素的含义以及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能够完整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3、情感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中声音的奇妙。 1、体会“力度”的含义及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通过多种活动表现“音乐中的强与弱”,加深对力度记号的认识和记忆。 课型:唱歌课 教学方法:听唱法、游戏法 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矿泉水瓶 四年 学科 音乐 主备教师 执教者 第 周 第五课 课题 《大雨和小雨》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型与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个人增删及点评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一、游戏:“超级模仿秀” (师):同学们,我听说你们特别喜欢做游戏,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超级模仿秀”。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绝对模仿”!这个环节的规则是老师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准备好了吗? 方法:教师用手拍击强弱不同的短小节奏动机,学生模仿。 (师):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这样我们就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相对模仿”!这次的规则是当老师拍击的声音大时你们就小,反过来当老师声音小时你们就大,有信心完成吗?! 方法:教师分别用拍手、跺脚和拍桌子等动作打出强弱不同的节奏动机,学生用相同方式做出力度相反的模仿 (师):太棒了!现在我郑重宣布:我们的“超级模仿秀”圆满成功,我数一二三我们一齐用“year”来庆祝一下! 二、认识常用的力度记号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游戏中我们拍击的节奏声音有大有小,在音乐中,声音的大小要用“强”和“弱”来表示。而强和弱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程度,我们现在来听一个声音片段,听完后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方法:教师用课件播放大自然中不同的声音,学生通过聆听说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