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花卉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b70682b9d528ea80c77906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论文题目专 业姓 名任课教师

课程结课论文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花卉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园林 班级

094

学号

年 5月 20日

课程名称

2012 花卉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根腐病是花卉常见的病害, 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带菌土壤是病害的主要侵染源。植株根部的伤口和高温高湿的环境是植株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本文重点阐述了花卉根腐病发生的病原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花卉;根腐病;病原.

近年来, 世界花卉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并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花卉业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农业创汇的支柱, 充分显示其作为“ 效益农业” 的作用和发展潜力。中国发展花卉业, 在种质资源、气候资源、劳力资源、市场、文化等方面, 有着明显的优势, 花卉种植面积已占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是,进年来一些花卉根腐病发生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花卉的生长、开花品质及观赏价值。

1 根腐病的症状

根腐病病原菌有多种病原菌都会引起花卉作物的根腐病,给花卉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这些病原菌能够造成介质中的花卉幼苗在出苗前或出苗后死亡,或者对成熟植株造成慢性或急性的根系腐烂。这些根腐病病原菌与具有特定寄主的锈菌、灰霉菌不同,通常它们能够侵染的植物种类范围很广。

根茎和根部被水浸、嫩叶失去生机而枯萎, 根茎除表皮外, 都会软化腐烂, 根褐变、腐烂, 根茎内部只剩纤维质, 根腐病通常侵袭幼苗、新移植的植株或不耐阴植物。

2 发病病原与规律 2.1 病原

在花卉生产的根腐病主要是由四类真菌和一些细菌所引起的。即腐霉菌、疫霉菌、丝核菌、根串珠霉菌和细菌类的欧氏杆菌等。

2.1.1 腐霉菌

腐霉菌广泛存在于未经杀菌处理过的土壤中,也可能存在于冲洗过的细沙及某些草炭介质中。腐霉菌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他们产生的游动孢子要通过水进行散播或游动。尽管这些病原菌和土壤中其他病原菌相比不算是很强的竞争者,但是它们可以通过球形、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多年。这些卵孢子也通常存在于患病组织中,检查这些卵孢子可以用来辨别病原菌。

2.1.2 疫霉菌

疫霉菌也广泛存在于未经杀菌处理过的土壤中,也可能存在于冲洗过的细沙及某些草炭介质中,为两栖性真菌,兼性寄生或腐生,绝大多数是兼性寄生。高湿环境有利于疫霉菌的生长与繁衍,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可经风、雨、带菌种苗、土壤及灌溉水传播。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后即可产生大量孢子囊,并释放游动孢子进一步再侵染,在温湿度合适的情况下,病菌的数量迅速上升,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病害流行。疫霉菌引起的根腐也通常发生在含水量大、排水性差的情况下。

2.1.3 丝核菌

大多数的盆栽花卉容易受丝核菌的侵染产生根腐病。这种病菌广泛存在于未经过蒸汽消毒或药物熏蒸的土壤中。尽管它不能产生可经空气传播的孢子或游动孢子,但丝核菌能够产生一种坚硬的休眠状态结构,叫做硬化孢子,能够在植物残体或土壤中存活多年。丝核菌很容易通过花盆或其他设备工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其他地方。丝核菌能够使根系、根茎甚至地上部分都产生伤害。最初,病根的发展是不连续的,产生浅褐色到深褐色的病斑。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连接到一起,从而使根系腐烂死亡。

2.1.4 根串珠霉菌

根串珠霉菌是一种土传真菌,能够侵染一些苗床植物。通过移栽、被污染的花盆、使用工具、未经消毒的土壤或某些类型的草炭,可能使根串珠霉菌传入到温室中。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根串珠霉菌能够产生念珠状的孢子。这些孢子很容易从一棵植株飞溅到相邻的植株上或者通过温室昆虫(包括蕈蚊等)传播。其休眠结构为厚垣孢子,它能够长时间在土壤中存活。虽然很多花卉植物都会感染上由根串珠霉菌引起的根腐病,但在长春花、凤仙、紫罗兰上更为常见。患病植株生长缓慢、叶色发黄、似缺氮症状。最初,患病植株有很小范围的根系变色,实际上,如果不通过显微镜很难判断是否已经发生根腐。后来病株根系出现小的黑色病斑,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黑色病斑逐步扩大。

2.1.5 细菌性软腐病

近几年来,由于细菌性枯萎病与软腐病造成的损失有所增长,其致病病菌主要是欧氏杆菌属的几个种类。细菌性软腐病能够侵染多种观赏植物,但在菊花、一品红等花卉上更为常见。这类病害在高温高湿或栽培密度较大的条件下更易发生。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萎蔫或植物组织迅速腐烂。

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

2.2 发病规律

每年4-8月份是该病发生较重期,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冬季由于低温偏低病菌的活动力受到抑制, 发病率较低。高温高湿的天气, 质地粘重的土壤, 都会促进病原菌的增殖和传播, 降低非洲菊根系的抗病能力, 容易引起根腐病的大面积发生。二是分株移栽时未进行种苗消毒处理或是栽植时土壤未消毒易引起发病。三是土壤湿度过大,积水易引起发病。四是发病轻重与地下害虫危害程度直接相关。

3 防治措施 3.1 病株处理

病死的花卉植株要连根挖起,集中烧毁,挖后的土坑内要进行消毒。 3.2 种子或种条消毒

种子播种前,用天诺苗菌杀300 -500倍、或金消康(杀菌王)2000倍或0.2 -0. 3波美度石硫合剂, 消毒10 min。种条消毒方法同种子( 根腐病、炭疽病、疫病、立枯病)。

3.3 培育抗病品种

根腐病病害为土传病害,在植株发育的各个时期只要条件适合,土壤中有病原菌存在,均可侵染寄主而发病,因此对该病最有效、实际可行的防治措施是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尽管目前还没有抗根腐病的高抗品种,但品种间具有明显的抗病差异。有研究认为,由于根腐病病原物的复杂性,培育高度抗病且在广阔地理区域内有极好适应性的抗病品种难度非常大。

目前另一种可以获得抗病转基因植物的方法是将具有抗病能力的植物或微生物的DNA 直接导入受体植物,从后代中筛选具有抗病能力的个体,经过稳定得到转基因抗病植株。研究证实,几丁质酶水解真菌细胞壁几丁质,产生中间产物几丁寡糖,几丁寡糖在调解植物细胞代谢活动、提高植物防御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并具有较强的抑菌、抗菌作用,能够阻碍病原物生长,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反应,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许多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方法成功地将外源几丁质酶基因导入植物,提高了转基因植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并且这些植株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病性。因此,可以通过转基因方法获得抗病优质品种资源。目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多个抗性单基因品系,或将抗病基因转入耐病品种,是花卉抗根腐病育种的发展方向。

3.4 选地及土壤消毒

选择阳光充足地块,排水条件良好,含有腐殖质稍多的沙土或沙质壤土地。土壤的pH为中性或偏酸性,土层稍厚。在播种前2-3 个月,施足基肥,多次耕犁,最后一次翻耕时,进行土壤消毒,消毒方法:用天诺线净颗粒剂45-60 kg/ hm2 ( 线虫、地老虎、蛴螬、蟋蟀为害较重的地块 ) 或1.5%菌线威30-45 kg/ hm2( 对根腐病、立枯病、炭疽病、疫病、黑斑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均匀撒在畦面上,耕入畦内6-10 cm 的土层中。亦可将农药拌入过筛的腐熟有机肥施入播种或移栽沟或穴内。

3.5 加强栽培管理

用种子繁殖的幼苗,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及时浇水;生长过程中较耐干旱,注意排水,防止积水。这是防治红景天根腐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施肥,注意排水灌溉,做好越冬防寒工作是红景天丰产的重要措施。天诺喷冲宝、天诺颗粒丰对加强各类作物对营养的吸收,促进生长,提高抗逆性、改善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是无公害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红景天生长期每年喷洒3-4 次,能大大提高红景天抗病虫,抗干旱和防寒能力,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3.6 药物防治

控制病虫为害:在出苗后及生长期,应经常进行田间观察,发现病虫害,应及时进行防治:

3.6.1 根腐病、立枯病、疫病等根部病害发生后应及时拔除病株,并进行灌根处理消毒,药剂可用苗菌杀300-500倍或1.5%菌线威3500倍灌根处理,也可施用甲

基托布津百菌清加以预防,效果很好。

3.6.2 地老虎、蛴螬、蟋蟀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天诺线净45-75 kg/ hm2 或天诺地正丹45-60 kg/hm2 穴施或沟施灌根防治。

3.6.3 蚜虫、红蜘蛛、卷叶虫等为害叶片严重的地块,用天诺炔螨特1000-1 500倍或菌杀敌生物农药400-600倍喷洒面叶。

3.6.4 在出苗期和雨后,可喷洒30%中诺新型悬浮剂350-500倍或75%甲基托布津1000倍, 能控制多种病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智利红.牡丹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农技推广,2005,(4):46.

[2] 孙蔡江,杨惠萍.长春花根腐病的防治[J].浙江林业科技,2003,23(5):43-44. [3] 胡清泉.紫花苜蓿根腐病的发生现状与防治措施[J].内蒙古草业,2009,21(1):

37-40.

[4] 李华勇,许大光,郑勤.非洲菊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3,31(4):660-662.

[5] 蒋文春,孟庆勇,贾燕,等.高山红景天根腐病的病因与综合防治[J].辽宁农业科

学,2005(3):90-91.

[6] 林云甲.杜鹃花根腐病的防治[J].山东园林,2004,12(6):11-12.

[7] 赵兴华,吴海红,姬海泉.红掌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江苏农业,2002,23(3):

3-4.

[8] 孔琼,袁盛勇,王云月,等.香荚兰根腐病原茄类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J].山地农

业生物报,2006,25(6):506-509.

[9] 杨春梅,吴丽芳.马蹄莲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的探讨[J].西南园艺,2005,33

(3):43.

[10] 梁巧兰,徐秉良,刘艳梅.观赏百合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药剂筛选[J].甘肃农业大

学学报,2004,(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