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教材重点(《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明清文学教材重点(《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bb136714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6

⑤但小说塑造的特征化性格的人物缺少性格的变化和发展,有时将主要特征夸大过分,给人以失真之感。 ⑷战争描写:

①斗智为主,智勇结合,如赤壁之战; ②全景式的战争描写; ③富有个性的战争描写。

⑸语言特征:《三国志演义》所用的语言是浅近文言,有利于营造历史的气氛,有时直接引用一些史料,雅俗共赏,形成一种适用于历史演义的独特语体风格。

第五章、《水浒传》

第一节、《水浒传》素材来源与题材特征

(一)素材来源与题材特征

《水浒传》是民间艺人对历史上的宋江故事加以捏合、想象后经文人加工整理而成的。 素材来源:

①“梁山泺纪事本末”:南宋末年,标志着水浒故事有了初具长篇规模的叙事架构,以聚义为中心,将梁山好汉组织到一个完整的叙事架构中,核心时间有:杨志卖刀、晁盖等劫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表明宋江等人的故事在宋代已经形成广泛影响。

②元代:水浒英雄增加了七十二地煞,由三十六人发展到一百单八人。 题材特征:是一部以“讲史”为框架、汇集“小说”话本而创作的作品,题材多元。 ①绿林化:是水浒故事的胎记;

②豪侠化:是占主导地位的特征,鲁智深、武松等故事体现了对生命力的崇拜和 行侠仗义的豪情;

③政治化:强调“乱自上作”、“官逼民反”,全篇充斥着怀才不遇的情节,批判 社会体制。

----------------------------------------------------------------------------------------------------------------------

第二节、《水浒传》思想论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无数的农民起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无数的作家站在进步的立场揭示社会矛盾,并从人道主义立场对被压迫者表示深切的同情,《水浒传》把那些要和大宋皇帝作对头的草寇作为英雄来歌颂,以他们的劫富济贫、除暴安民作为一面正义的旗帜相号召。

最能体现作者主旨的是宋江的形象,他是忠义的化身,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地发展。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的同时,作品也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 主题论:

过去的说法:强盗说、忠奸说、起义说、投降说、市民说。这几种观点都有合理性,反映了小说思想内容的复杂性。

①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不论参加者的成份多么复杂,都应该属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范围。

②《水浒传》长期在城市流传,市民群众和艺人是水浒故事的主要创作者,他们并不熟悉农民生活,他们是用市民的眼光来观察这场起义的,因此,《水浒传》在他们的加工下,实际上已变成一部被市民观点改

造过的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但忠义的内涵本就十分复杂,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是能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基本精神。

③施耐庵作为封建文人,并不理解这场起义的性质,更不赞同这场起义,只是从善与恶、忠与奸、义与不义的立场来看待这场起义,把它写成了一部宣传忠义思想的小说。

------------------------------------------------------------------------------

第三节、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⑴统治群团的群丑形象

作者以批判讽刺的笔调描绘了昏君宋徽宗、佞臣高俅、童贯等,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乱自上作”的社会危机。

⑵“逼上梁山”的英雄群体

第一类、性格豪爽的草莽英雄

第二类、逼上梁山者,如宋江、林冲、杨志、武松 第三类、拖上梁山者,如秦明、呼延灼、卢俊义、关胜 逼上梁山的双重意义:封建社会官逼民反,起义队伍的逐步壮大 ⑶《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第一类、女英雄,如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

第二类、被男人蹂躏的弱女子形象,金翠莲、林冲的娘子 第三类、被作者称为“淫妇”的市井女性形象 ⑷宋江形象的分析

①宋江的出身与宋江的性格 ②宋江对梁山起义的贡献及毁灭 ③如何看待宋江的“招安”问题

④从宋江形象看《水浒传》人物形象描写的特征。

-------------------------------------------------------------------------------

第四节、《水浒传》艺术论

一、《水浒传》与《三国演义》

①作品主人公发生变化 ②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③人物性格不但是发展的,而且具有比较复杂的内涵 ④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二、成功的人物塑造

①注意多层次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比如李逵的莽撞和真率,鲁智深的粗豪和机智等,在“同与不同”之中显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在具体手法上就常故意创造类型相同的人物,描写冲突相似的情节,犯中求避,相互映衬,在比照中凸显个性特点。

②展现人物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的发展和变化,最明显的是林冲,忍无可忍后,从软弱到刚烈。不过从整体来看,《水浒》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多数并未贯穿始终,特别在大聚义后,人物大多失去原有的个性色彩。但这种性格描写的流动性和层次性还是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注重特征化走向个性化的转变。

③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作者一方面将英雄理想化,渲染、放大到超越常态的地步,如武松徒手打虎,但又把超凡的人物放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上。在用浓墨重彩描绘夸张的故事时,也注意在细节真实上精雕细刻,逼近生活。这样就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三、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①安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情节;

②全部结构的完整性,又富有变化性。《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上半部以人为单元,下半部以事为顺序,连环钩锁,层层推进。整体之中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语言的口语化,包括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水浒传》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作小说已经成熟,也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④明快洗炼、生动准确、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四、艺术方面的不足

①有些情节有拖沓的毛病 ②108位好汉有凑数之嫌 ③有迷信色彩 五、《水浒传》的影响

⑴社会影响: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平,对农民起义的积极影响,成为造反起义的教科书。

⑵文学地位:和《三国》一起奠定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为广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它比《三国》更贴近生活,作者把目光投向市井社会、日常琐事和平凡人物,多方面地推进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

第六章、西游记

一、《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作者

一、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是指明清时代在儒道释“三教同源”的思想影响下所产生的、以神魔怪异为题材的白话章回小说。

神魔小说的来源:①神话与原始宗教;②仙话与道教思维;③是志怪与宋、元说话。 神魔小说在明代兴盛的社会原因:

①统治阶级对宗教的提倡,特别是大力宣扬“三教合一”的思想。在这种三教合一思想及妖妄风气的影响下,神魔小说的创作便兴盛起来。于是,三教合流思想影响着神魔小说的创作,神魔小说的创作又对三教合一的思想进行传扬。

②明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明中叶,腐朽的封建制肌体内萌发出资本主义的幼芽,市民阶层登上了历史舞台,社会风气随之一变。冰封的学术园地也出现了解冻的迹象。反射在传统文艺领域内,表现为一种合规律的浪漫主义思潮:高雅矫饰的贵族文艺让位于自由地表达愿望、抒发情感的世俗文学;民间文艺得到了重视,新生意识充满了活力。特别是对神怪的广泛兴趣,对奇幻夸张、狂放不羁的创作方法的肯定,更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王国“不语怪力乱神”的正统文艺思想。 二、《西游记》的成书与作者

《西游记》是在玄奘取经故事的基础上经过民间的长期演绎由文人加工整理而成的,涉及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和市井文化。

①佛教文化:建立在佛教史实的基础上,陈玄奘奉诏口述西行见闻,弟子辩机笔录成《大唐西域记》,后来又成为佛教壁画题材和说经题材。

②市井文化:后来进入民间演艺市场,西游记故事世俗化、喜剧化。

③妖属于道教文化范畴,唐僧弟子的道教出身以及大量的妖魔故事都源于志怪传统。 成书阶段:

第一阶段,宗教神话化阶段。从《大唐西域记》到《慈恩三藏法师传》,从《独异记》到《太平广记》中的《异僧·玄奘》 。

第二阶段,宗教故事文学化阶段。得力于寺院“俗讲”的盛行。

先被僧徒们渲染成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故事,后来民间把它改造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然后或搬上舞台,或作为“说话”演说,虽然还披着宗教的外衣,但其主要人物却由宗教人物演化为虚构人物,其主要倾向也由歌颂宗教的狂热追求逐步转到歌颂人类的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精神,歌颂对理想的追求,其中有人民的感情、愿望,也有作家的加工、演化。 作者:

吴承恩坎坷的人生旅途,使他对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丰富的宗教知识,使他对人生有着哲理的观照;好奇的读书趣味,使他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追求;善谐的性格特征,使他对理想有着乐观的向往。这四者构成了吴承恩文学生涯的四重奏。 吴承恩对取经故事的发展:

①主题思想:冲淡化取经故事固有的宗教色彩,大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内容,把一个以宣扬佛教精神的宗教故事改造为具有鲜明民主倾向的神话小说。

②人物处理:玄奘退到次要地位,孙悟空成为全书的中心人物。 ③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提到卷首以开宗明义。

④以讽刺、幽默的笔调渲染有关取经故事,赋予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

-------------------------------------------------------------------------------

第二节、思想主题

主题思想:

①明代社会现实和某些自然现象的艺术概括。

②通过取经者与阻挠取经者的斗争,歌颂了克服一切困难的进取精神,表现了勇敢、智慧、乐观和奉献的高贵品格。一是险恶的自然环境,二是险途上多妖多怪,三是取经人内部的矛盾,唐僧的执迷不悟,猪八戒的挑拨离间;四是神佛们有意考验取经人的意志而有意设置的障碍。

③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取经群体的形象,特别是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到功德圆满的光辉形象。

④毕竟也有封建糟粕,有时代与阶级的局限。

-------------------------------------------------------------------------------

第三节、艺术特色

①以神魔为主要描写对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世界。 ②神性、人性、动物性结合的人物形象。

③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 ④在结构上,以取经人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