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总复习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地理教学设计总复习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bf88cf0912a216157929c8

1.什么是中学地理教学目标?

地理教学目标就是地理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简言之,就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2.地理课程目标制定的三个依据? 社会需要、地理学科、学生发展。

3.地理课程目标与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依据,二者关系?

(1)地理课程目标制定的三个依据为:社会需要、地理学科、学生发展。 (2)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依据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学生情况。 4.地理教学目标有哪些作用?

(1)指导教学过程、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2)指导学生学习,所谓导学,目标能够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学习他应该学会做什么。

(3)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所谓导测评,就是目标应暗含观察学生学习结果的条件。 根据目标编写测验题,根据目标评价学生、教师。 5.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1)全面、全体性原则;(2)难度适中原则;(3)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 6.如何理解地理课程目标的“三维与三层次”?

第一,地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属于终极性目标;过程与方法属于主导性目标;地理知识与技能属于基础性目标。

第二,地理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1)地理知识的三个层次为:了解、理解和应用水平;(2)地理技能的三个层次为: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水平;(3)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层次为:经历(感受)、反映(认同)和 领悟(内化)水平。 7.阅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填写《著录卡》,理解初中地理课程目标。11 (1)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4)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5)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

(7)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8)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9)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10)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11)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2)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13)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14)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15)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16)运用家乡的人口资料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说出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的特点。 (17)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18)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8.阅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填写《著录卡》,把握高中地理课程目标。

9.地理动作技能包括哪些?

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地理仪器使用技能,制作地理模型技能。 10.地理智力技能包括哪些?

6

地理观察、调查、实验技能,地理分析技能,阅读、分析地图、图表的技能,地理统计、计算技能,地理信息技能。

11.地理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本要义:要十分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 12. 初中地理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哪些?(2011版)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13.阅读下面试题,试分析该试题的能力考核目标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或拉美(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或位于低纬地区或位于热带地区,西临或濒临太平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或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或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或全年高温,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或交通便利,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或该国劳动力成本低或劳动力充足,政府决策或国家政策支持或政府推动花卉种植和出

7

口。

考核目标:(1)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别,防止将二者混为一谈;

(2)注意审题习惯的培养,该题是要回答有利因素,防止把有利和不利因素一起写。 (3)思维全面性训练,防止答案不全; (4)思维准确性训练,防止答案重复;

(5)理论要与具体区域事实结合,防止答成一般原理。 答: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14.阅读黄京鸿主编《新课程地理教学论》:“第二章 追求和谐:地理教学目的的时代取向”,填写《著录卡》。 15.地理感性知识包括?

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演变、地理数据。 16.地理理性知识包括?

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

17.自选一节初、高中地理教材,从认知分类的视角划分其地理知识类型。 18.下列地理知识哪个属于地理分布知识、哪个属于地理概念知识? 温带草原景观(概念);温带草原(概念);内蒙古草原分布(分布)。 19.下面这道作业题,可以培养学生何种地理技能?

图9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甲地为苏联中亚某地(46°N,62°E),乙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属于 温带大陆性(或温带干旱)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 降水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