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总复习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地理教学设计总复习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bf88cf0912a216157929c8

教师为学生选定的目标要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既要有挑战性,又要符合学生自身情况。教师从不同学生实际出发,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他们选择难易合适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成功体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此外,教师可以表达明确期望,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应该做什么,评价标准是什么以及成功后能收获什么,这些方法有利于学生保持地理学习动机。

(3)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探究活动。

地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许多知识来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研究与生产生活实践经验,因此地理教学离不开实践。“从生活中学习地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生产生活经验,找到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中找到切入点,产生共鸣。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动机,而且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现实中的现象,灵活运用知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4)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教育,认识地理学习价值。

通过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全球观念,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互协调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真正认识自然、社会,在认识过程中找到学习乐趣,达到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新要求。 (5)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强调教师学生双主体,建立民主课堂,使师生在课堂上良好互动。这样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课堂上勇于思考发言,不怯于表达自己的思考方法和结果,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思考结果,利于师生的相互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16.地理探究学习的策略有哪些? (1).通过激趣创设问题情境。 (2).通过引导鼓励大胆猜想 (3).通过推理验证探究结果 17.地球仪的作用? (1)作一般地图使用 (2)作地球模型使用 (3)作仪器使用

18.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再现降雨过程。写出实验目的、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

21

实验目的:模拟降雨的过程。

实验材料:装满热水的热水瓶2个、冰块若干、盐5克、面粉5克、塑料水槽1个、处理后的钢板1个、搅拌棒1个、秒表1个、吸水毛巾和纸巾若干。 实验过程:

(1).用锤子和钉子在钢板里边打了一些小坑,保证不漏缝隙。先在钢板背面撒上一些面粉,充当空气中尘粒,加速水滴形成。

(2).将热水倒入水槽中,然后把这个钢板盖在水槽上。

(3).将冰块放在钢板上,帮助钢板降温,再在钢板上放些盐可以使温度更低,用搅拌棒搅拌2~3分钟。

(4).2~3分钟之后,在钢板上已经有一些水滴生成。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这些水滴会越变越大,一会儿就会像雨一样降下来了。 实验原理:

热水倒入水槽后,水槽上方的水汽很多,它们在钢板上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直到水滴在钢板窝点上聚集生成大水滴落下。

在自然降雨过程中,暖空气上升并携带着水汽,就如同水槽中的热水,充满水汽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冷。如果空气足够冷,以至达到露点,云就会形成。如果云继续冷却,水汽细滴即会一起聚集在空气的尘粒上,很快形成大而重的水滴然后像雨一样降落下来。 19.讲资源特征知识一般从哪些方法去分析?

一般从:数量特征、质量特征、种类特征、分布特征和开发条件特征等方面分析。 20. 根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段教材,(1)写出设计的教学媒体名称,并阐述理由(要将所设计的全部教学媒体名称写全);(2)简要表述教学媒体的运用过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进行能量流动的同时,生物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等也参加流动。营养元素首先是以矿物质的形式被植物从周围空气和土壤中吸收,然后以有机分子的形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生物体死后再由分解者把生物遗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质,并把它们归还到环境中去,重新被生物所利用,完成营养物质的生物循环。

任何一种生物都要从外界取得营养物质,最终死后如数还回外界,并被其它生物利用,因此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循环,从而维持着生物圈营养物质的收支平衡。 答:多媒体演示法,以C为例,设计一个动态的C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动态循环用多媒体的

22

形式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对物质循环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触类旁通,其他的元素在自然界中也是动态变化的。

21.运用综合分析法分析南美洲湿热为主的气候成因。 (一)、分析南美洲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1)南美洲最北端位于120N,最南端位于560S;

(2)南美洲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同南极洲相望。 (二)、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状况、洋流情况 (三)、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各因素的特点

(1)纬度位置:赤道横穿北部,全州约2/3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四面临海、特别是东临大西洋。

(3)大气环流:大部分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范围内。

(4)地形状况:西侧为高大的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以东为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5)洋流情况:南美洲大陆的东岸有南赤道暖流和巴西暖流,大陆西岸分布着秘鲁寒流。 (四)、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各因素之间的联系

(1)纬度位置不但决定了南美洲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且决定了南美洲大部分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为南美洲降水多创造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及信风的作用,致使东部大西洋湿热空气长驱直入,为南美洲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3)南赤道暖流和巴西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秘鲁寒流虽然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但其影响范围较小。

(五)、在上述五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南美洲湿热为主的气候。 22.运用综合分析法分析欧洲西部温和湿润气候特征的成因 (1)分析欧洲西部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1)本区位于欧洲西半部,面积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2)本区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 (2)影响欧洲西部气候成因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状况、洋流情况 (3)影响欧洲西部气候成因各因素的特点

23

1)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350N~600N之间,属温带气候。

2)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3)大气环流:纬度400N~600N之间的地方全年盛行西风。

4)地形状况:中部为平原,阿尔卑斯山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气候深入内陆。

5)洋流情况:欧洲的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加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4)影响欧洲西部气候成因各因素之间的联系

1)纬度位置不但决定了欧洲西部温带气侯,而且决定了欧洲西部大部分处于西风带的控制,为欧洲西部降水多创造了有利条件。

2)海陆分布和地形特点及西风的作用,致使西部大西洋湿润空气长驱直入,为欧洲西部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3)北大西洋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5)在上述五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欧洲西部温和湿润为主的气候。 23.运用综合分析法分析北美洲气候的成因。 (1)北美洲纬度位置:中纬度。

(2)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临北冰洋。

(3)北美洲的地形:分西、中、东三大地形区,西部是落基山脉、中部是中部平原、东部是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 (4)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影响

北美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 24. 写出案例(1)至(8)所运用的比较法名称

(1)北美洲地形与南美洲地形比较:类比法(同类同型事物比较) 南美洲经济与非洲经济比较;比较法(同类同型事物比较) (2)气旋与反气旋比较:类比法(同类异型事物比较)

(3)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比较:类比法(同类异型事物比较) (4)森林的环境效应可比喻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借比法 (5)湖泊演化过程的壮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比较:纵比法 (6)比较黄河、海河、辽河的共性与个性:类比法

(7)试将南美洲的种族构成分别与欧洲、非洲、亚洲等大洲进行比较:中心比较法 (8)将中国秦岭--淮河线南北的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农业等进行比较:综合比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