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讲课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过秦论》讲课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d2aa3cee06eff9aef8071a

《过秦论》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的方法,学习本文用事实作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2.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了解文言句子中省略成分和词类活用现象。

3.认识贾谊对秦代暴政的批判——“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了解贾谊的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4.了解议论文中议论和记叙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史论,而大半篇幅用于叙述秦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实际上是以史实作论据,论证秦的迅速灭亡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因此,教学重点应是最后一段。

史论叙史不同于史传,它是高度概括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本文又是用骈体写的,这种色彩就表现得更为明显,要讲清这一点就很难。此外,还要考虑到本文的背诵量较大,要使学生既能背得顺畅,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 教学方法:

课文练习只要求背诵最后三段,也是出于不增加学生负担的考虑,但从教学的需要来看,背诵全文是大有好处的。为此,拟采用诵读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熟读课文 ,

一、朗读课文2—3遍,要求字音准确。 补充注音如下: 殽(xiào)函 膏腴(yú) 合从(zòng)(以下“约从”“从散”之“从”皆读zòng)翟景之“翟”读zhái(凡姓皆如此读)墨翟之“翟”读dí(名) 召(shào)滑之“滑”、王寥之“寥”皆依今读。

1

镞(zú) 笞(chī) 因利乘(chéng) 万乘 (shèng)之势 将(jiàng)数百之众 二、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是一篇史论,为什么大半篇幅是叙事?作者这样叙事有什么目的?

2.文章将秦统一全国的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划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一)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批评了那种“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的主观主义学风,教导我们要“认真地研究历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为什么要“认真地研究历史”?一句话,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对于这个道理,古人很早就懂得。西汉贾谊就说过:“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的史论《过秦论》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写的,通过总结秦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来讽谏汉朝统治者。虽然由于历史局限,作者不可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找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但他针对当时现实而论史的精神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导语设计(二)

同学们大概听说过“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吧,在自然界这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

“过秦”即言秦之过,是指责秦的过失的一篇政论文。 二、作者和《过秦论》写作意图。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著名的文学家。年少时有才,被孝文帝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器重。后遭

2

权贵嫉妒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转为梁怀王太傅。终因怀才不遇,年仅33岁就抑郁而死,司马迁写《屈原贾生列传》。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500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论“古”是为了说“今”,这是读本文时首先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贾谊的《过秦论》共有上、中、下三篇。我们学的是上篇,文中概括叙述了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政,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它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这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了中篇,作者对这个观点作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秦二世不顾“天下之嗷嗷”,继续实行暴政,“重之以无道”,然后从正面提出治理天下的原则:“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这是作者为文的本意所在。下篇主要指责秦王朝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 君主——子婴的过失。

《过秦论》鲜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 三、粗略分析全文布局。

1.先按表达方式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一)记叙部分: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四段)

(二)议论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一段) 2.再分析记叙部分的层次,可分两大层。 (1)兴起的过程(前三段) (2)灭亡的过程(第四段)

四、学习(一)记叙部分:全过程从秦孝公即位(前361年)算起至子婴降汉(前207年)止,长达154年,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㈠第一层:兴起的过程(前三段)叙写了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几代国君所开创的功业:

⑴第一自然段: 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秦孝公所开创的功业及统治的秦国,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2.引导学生疏通文句。

3

重点理解:

① 词性活用 a .名词作状语

席卷天下(像卷席子一样) 包举宇内(像提包裹一样) 囊括四海之意(像扎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对内) 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南取汉中(向南) 西举巴蜀(向西) 东割膏腴之地(向东) 北收要害之郡(向北) b .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相斗) 会盟而谋弱秦(使?削弱) 3.引导学生口译课文。 4.引导学生分析文意:

①这一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秦的地理优势: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此为地利; 孝公的政治雄心: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是人和

商鞅辅佐下所制定的基本国策:(立法度、耕战、连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此谓有人谋。 地利、人和、人谋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也是秦国富民强的基础。

取得的成果: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②第一自然段是祥写还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写?

略写。因为秦孝公在位24年(前361至前338年),其间商鞅专秦柄约为15年,可见这个时期不长。又,“连衡”一句为虚笔,“连衡”首倡者是张仪,而张仪相秦始于惠文王十年(前328年),是此后十年的事。

⑵第二自然段: 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2.引导学生疏通文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