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善和阿泽 - 请回答1988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德善和阿泽 - 请回答1988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3dca83b9e3143323868937e

德善和阿泽

终于说到wuli崔师傅和泽善了,有点激动??怕分析不好砸锅噗??

先说说有原型这回事吧。

李昌镐,当年学围棋的时候他并不是楼主最喜欢的棋手(我喜欢常昊古力哈哈,中国人还是要支持中国人滴哈哈)。但所有学过围棋的人都知道李昌镐是一代神话,在当年的中日韩棋坛可谓统治。

随着楼主年纪渐长(??啊呸,楼主也是90后啊喂,长什么长),却愈发敬佩李昌镐,尤其是在拜读过他的自传之后,李昌镐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人生智慧。获得胜利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维持胜利。在棋坛李昌镐几乎维持了十年的霸主地位,这也是后来他过早走下巅峰的原因之一。当你不是第一的时候,你的对手只有一个,当你成为第一的时候,你的对手是所有人。因为不是昙花一现,李昌镐作为常年的第一,一时间所有的棋手都在研究他,意图攻克他,能维持十年已属不易,在当代棋坛可谓传奇。竞技项目的残酷之处就在于,赢永远不会是结局,只有输才会是落幕。但是李昌镐输得并不狼狈,看上去他接受一切,从年少成名到大放异彩再到过早走下巅峰,他也并不是波澜不惊的,但因为热爱所以他接受围棋给予他的一切。有许多棋手下棋下的是技巧,是风格,李昌镐下的是棋道,真正的不骄不馁,朴实无华,与人厚道。不能用简单的少年老成来定义他,他只是专注和忍耐,尊重输赢但并不贪胜,他的人生哲学给了当时年轻气盛心浮气躁的我很大的启发,这也是即便后来李昌镐走下巅峰楼主依然认为李昌镐是吴清源之后唯一可称“围棋大师”的人的原因。

这里不多说李昌镐的个人经历了,想说的是与94、97不同的是崔泽原型是李昌镐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88中有相当多的细节直接照搬或化用了李昌镐的个人经历和家庭生活,即便是改编,也删除了李昌镐性格中相对负面的部分,例如在真实生活中,李昌镐是羞于说出感谢表达感情的,但是崔泽的却并不是这样。从对崔泽形象的塑造来看,李编剧几乎可以称为是李昌镐的迷妹了,88的大热和李昌镐最近暴增的话题性也是相辅相成。尤其楼主认为泽善相处模式几乎就是李昌镐和妻子相处模式的翻版(关于约会、影院、初恋、吃饭的人等等,我记得在吧里某楼有筒子拍了照发了,感兴趣的可以去找找),在原型们在世的情况下,用了他们的梗然后不让泽善在一起编剧如果这么做了也是胆子蛮大的233。当然最终一切还是要从故事本身出发,不过我觉得作为李昌镐的迷妹编剧怎么着都会给个好结局的——不管是哪种角度上的“好结局”。

所以我们来看崔泽。

阿泽在母亲亡故后与父亲搬离家乡来到双门洞,相比较父亲突然去世的善宇,阿泽更早地认知死亡。 有观点认为,人世界观的确立从认知死亡开始,一般来说孩子会在六岁以后才会开始对死亡有概念,而后一生都是在学习如何面对生死,无论是亲人的死亡还是自己。我挺认同的一句话是:除了爱与死,人生没有别的话题。阿泽经历童年丧母,心智相较同龄人已经是早熟了,阿泽不仅仅是围棋上的天才,在情商上也十分出色。许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智商高的人一般都情商低,情商高的人智商往往一般,这是没什么道理的结论。事实上,智商和情商互为影响。情商是指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这种相处不是简单的生活照顾,而是指理解他人的能力、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和他人关系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等等方面。智商有时候是

1

天生的,但是情商大多后天培养。 拿阿泽来说,他非常清楚父亲的辛苦付出,在父亲生日时买礼物主动与父亲交心,与非亲人的长辈能很顺畅地沟通,这对于一个十八岁还没到的少年来说,是非常难得的。统观88五个家庭,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善宇情商高,不仅仅是因为善宇会追女生,还包括善宇与母亲的相处;东龙这个形象何时开始立体,从他因为母亲忙于工作而离家出走到理解母亲。一个家庭中母亲对孩子情商的影响是最大的,母亲疏于家庭,孩子多叛逆独立;母亲强势,经常在孩子面前贬低父亲的,孩子性格多压抑谨慎;母亲性格开朗,孩子也多乐观厚道??对应88的几个家庭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ps:这里插一句嘴,前两天看一篇关于《中国男孩危机》的文章,有感于中国家庭模式对于儿童的影响,中国人的大多数问题都是中国家庭问题的折射,妈妈们真的应该多了解一些心理卫生知识,嗯,爸爸们也应该。

“百善孝为先”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而在阿泽的家庭中,母亲一角是缺失的,阿泽还能长得这么好,真的要感谢双门洞的小伙伴和几个阿姨们。童年回忆部分,善宇妈向失去母亲的阿泽伸手,这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动作,刚失去母亲的孩子是最缺乏安全感的,童年阿泽将信任交给了善宇妈妈,也有她最终会成为阿泽母亲的寓意在。

2

同理孩子们的部分,几个小伙伴欢迎阿泽的方式各不相同,正焕拿水枪喷阿泽,善宇阻止正焕,东龙从楼上浇下一桶水,最后德善将鲫鱼糖(是鲫鱼么??)递给阿泽,阿泽从抗拒到茫然再到最后接受是因为德善,孩子们的友谊从分享开始,李编剧对一个孩子的心理描写得非常生动准确,对后期的人物关系也明示得很直接2333。

也听到一种观点是双门洞五子一直是其他四个人在迁就阿泽,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朋友是相互迁就相互照顾的。

“在做恶劣的事情时,在做荒唐的事情时,他一直都和我们在一起,虽然一直面

3

无表情??在胡同里,时间能让人成为朋友。”

88里不止一次提及阿泽是双门洞的天然吉祥物,要好好保护他。是因为他生活不能自理么?是因为他围棋下得好吗?是因为他没有妈妈吗?是,但不全是。“想要保护他不让他受污染”,这本身就是对阿泽简单纯粹的认可,想要保护美好的东西,这本来就是人的本能。当然wuli德善直接将这种保护极端到不给看小黄片儿了,德善啊,你是真的不了解男人啊。

阿泽前几集的存在感很低,编剧真的没有写他吗?并不是,阿泽从开头就一直出现。尤其第一集里,编剧故意让阿泽这个人物一句台词都没有(所以第一次台词会朴宝剑没去),这不是无意识的,编剧有意为之,不是因为不给戏,而是因为阿泽人物设定使然,可以用台词表现的地方,编剧一律交给了宝剑的眼神。阿泽的第一句台词是第二集德善问他什么时候回来的,他说昨天。

一方面“少话”就是阿泽和父亲的性格,另一方面就像介绍崔泽的时候旁白没说名字一样,“字幕上有”,我觉得编剧对阿泽形象的塑造挺用心良苦的。因为是群戏所以对一个人的塑造不用那么着急,因为是生活剧(我后来去查了,对1988的定义确实是生活剧)所以不用那么快将人物关系矛盾牵扯出来,于是第一集讲述了三个家庭的家庭现状,主要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问题,第二集是成爸母亲去世主要讲“何为孝道”,也以此正式介绍阿泽的家庭,第一集和第二集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因为主题是亲情所以在介绍完了四个家庭之后孩子们的关系在第三集才开始上线。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要让阿泽第一集就上线,编剧写什么呢?第一集重点在孩子与妈妈的关系,阿泽家又没有妈妈,泽爸善妈的感情也还没有上线。作为群戏,迁就主题的统一将阿泽家后置,这是必然的。

前期为什么感觉阿泽存在感低呢,之前看到吧里有个小伙伴专门剪了崔泽cut,算下来表示他的戏份真的不少,尤其泽善单独相处的戏。个人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对于有冲击性的画面记忆时间较为持久,比如成家的吵架,善宇和妈妈爆发的哭泣,正焕和德善的对骂争吵??是因为视听的冲击能在记忆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而阿泽由于人物设定通常处于沉默状态,所以才会觉得存在感低。 依旧是因为人物设定,阿泽是需要常年在外参加比赛的棋手,这是符合真实情境的。剧作上的留白其实也对应了阿泽在五人组里的状态:好像没什么存在感,但是却是团宠啊——前期没什么存在感,但是越到后面越发现编剧明显偏爱他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