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系统解剖学》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动物系统解剖学》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40aa7363c1ec5da50e27064

② 锥体:由大脑皮质发出的运动纤维束(锥体束)构成。 ③ 锥体交叉

(2) 内有6-12对脑神经核;还有前庭核、薄束核、楔束核、兰斑核、网状结构。 (3) 机能:生命中枢所在地(呼吸、心跳、唾液分泌、吞咽、呕吐等)。

2.脑桥:

(1)背侧:前端有小脑前脚,连系小脑和中脑。 (2)腹侧:

① 被盖:内有第5对脑神经核、中继核、网状结构等。

② 基底部:横行纤维形成小脑中脚,纵行纤维为大脑皮质至延髓和脊髓的锥体束。

3.中脑:

(1)四叠体(顶盖):包括前丘和后丘各一对,分别与视觉和听觉有关。 (2)中脑导水管;

(3)大脑脚:包括被盖和大脑脚底,内有红核、黑质、3、4对脑神经核。

4.间脑:

(1)丘脑:内侧膝状体(与听觉有关),外侧膝状体(与视觉有关)。

(2)下丘脑:包括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灰结节中央称漏斗,下部连着垂体。 (3)第三脑室:围绕丘脑间粘合的环状裂隙,腹侧有漏斗形凹陷,后接中脑导水管。前以一对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背侧壁有第三脑室脉络丛(向前与侧脑室脉络丛相连)。

(二)小脑:位于延髓和脑桥的背侧、大脑的后部,略呈球形。

1.结构:

(1) 外部:小脑蚓部和小脑半球。 (2) 内部:皮质和髓树。

2.小脑三对脚:前脚(结合臂),中脚(桥臂)、后脚(绳状体)。

(三)大脑:

1.大脑半球:

(1)皮质(皮层):额叶(运动)、顶叶(感觉)、枕叶(视觉)、颞叶(听觉)。 (2)白质

(3)基底核:又称纹状体,位于大脑基底部,间脑的前方,灰白相间,包括尾状核、内囊、豆状核。

2.胼胝体: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纤维。

3.侧脑室:底壁为胼胝体,内侧壁为透明隔,底壁为基底核和海马。 4.脑膜:硬膜(形成大脑镰和小脑幕)、蛛网膜、软膜(随沟回起伏)。 5.嗅脑:包括嗅球,嗅束,嗅内、外侧束,嗅三角、梨状叶、海马。

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梨状叶、基底核、杏仁核、中脑被盖、丘脑前核等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联系,合成一功能系统,称为边缘系统。与情绪变化、记忆和内脏活动有关。

§3、周围神经(简称神经)

周围神经借神经根与中枢神经相联系。神经根有两类:感觉根和运动根。

1.根据功能性质分为:感觉神经(传入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混合神经。 2.根据分布不同分为:躯体神经;内脏神经(植物性神经)。 3.根据发出部位不同分为:脑神经;脊神经。

4.躯体神经包含脑神经和脊神经;内脏神经也包含脑神经和脊神经。 5.内脏神经按功能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一、躯体神经: (一)脊神经:

1.来源:脊神经背侧根与腹侧根在椎间孔附近汇合成脊神经(为混合神经),走出椎间孔即分为背侧支和腹侧支。

2.脊神经节:在椎间孔附近,位于脊神经的背根上,由感觉神经元胞体集中而成结节状。 3.分段:脊神经按部位分为颈、胸、腰、荐、尾五段。 (1)颈神经:

①膈神经:由5、6、7颈神经的腹侧支组成,穿过胸前口入胸腔,沿纵隔向后伸延至膈,为膈的运动神经。

②臂神经丛:由6、7、8颈神经腹侧支和1、2胸神经腹侧支混合组成,位于肩关节内侧,支配前肢。其主要分支有: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腋神经、胸肌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 (2)胸神经:

①肋间神经:由胸神经腹侧支组成,位于肋间隙,沿肋骨后缘向下伸延,与同名血管并行。分布于肋间肌、腹肌、胸壁肌肉和皮肤。

②最后肋间神经:分布于腹壁肌肉和皮肤。 (3)腰神经:

①第1腰神经腹侧支形成髂下腹神经,第2腰神经腹侧支形成髂腹股沟神经,第2、3、4腰神经腹侧支形成生殖股神经,第3、4腰神经腹侧支形成股外侧皮神经。

②腰荐神经丛:由4、5、6腰神经和1、2荐神经腹侧支组成,位于腰荐部腹侧,支配后肢。主要分支有:股神经(其分支有隐N)、闭孔神经、坐骨神经(其分支有腓总N:又分出小腿外侧皮N、腓浅N、腓深N;胫N:又分出足底内侧N、足底外侧N)、臀前神经、臀后神经。 (4)荐神经:

①阴部神经:由2、3、4荐神经腹侧支形成。

②直肠后神经:由3、4荐神经(牛为4、5荐神经)腹侧支形成。

(二)脑神经:12对

一嗅 二视 三动眼, 四滑 五叉 六外展, 七面 八听 九舌咽, 十迷 又副 舌下完。

其中一、二、八为感觉神经;五、七、九、十为混合神经;其余为运动神经。(发出

部位及分布见书上的列表。)

二、植物性神经:

(一)定义:分布到内脏器官、皮肤、血管的平滑肌以及心肌、腺体等处的神经,称为植物性神经、又称内脏神经、自主神经。

(二)特征:与躯体神经在形态结构及功能上的区别。

内脏神经

1、分布 神经元数目

3、神经纤维的特点 较细,节前纤维有髓,节后纤维无髓。 4、有无自主性 5、对效应器的支配

有相对自主性

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为较粗的有髓神经纤维。 受意识支配,无自主性。 非双重支配

平滑肌、心肌、腺体

躯体神经 骨骼肌

1

─────────────────────────────────────── 2、从中枢到效应器的 2(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

─────────────────────────────────────── 注:①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脑赶和脊髓,发出的纤维称为节前纤维。

②节后神经元:胞体位于植物性神经节(包括椎旁神经节、椎下神经节、终末神经节),发出的纤维称为节后神经纤维。

(三)交感神经

1.来源及去向:

(1) 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胸腰段脊髓灰质外侧角内。

(2) 节前神经纤维的去向(有三个):止于本节段椎旁神经节;沿交感干伸延、止于

前或后节段椎旁神经节;止于椎下神经节。

(3) 节后神经元胞体:位于椎旁神经节、椎下神经节。 (4) 节后神经纤维的去向:

①椎旁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直接到效应器

或随脊神经的分布而分布(灰交通支:交感干→脊神经;白交通支:脊神经→交感干)。 ②椎下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直接到效应器。

2.交感干:位于脊柱的腹外侧,左右成对,自寰椎向后伸至尾部,呈串珠样,分颈、胸、腰、荐、尾五段,有灰白交通支与脑脊神经相连。即交感干=交感神经节(椎旁神经节)+节间支。

(1)颈部:称迷交干。

有三个神经节:

① 颈前神经节:发出节后纤维,分布于唾液腺、泪腺、汗腺及头部血管。 ② 颈中神经节:分布于主动脉、心脏、食管及气管。

③ 颈后神经节:与1、2胸神经节合并成星状神经节,位于胸前口,发出椎神经、

至臂神经丛、心支(参与构成心神经丛,分布于心、肺)。

(2)胸部:每一节有一个椎神经节,均有灰白交通支与脊神经相连。

① 星状神经节最明显。

② 发出内脏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穿过膈脚入腹腔,连于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 ③ 内脏支:至主动脉、食管、气管,并参与心肺神经丛。 (3)腰部:有2-5个腰神经节。

④ 腰内脏支:连于肠系膜后神经节。

⑤ 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由两个腹腔神经节和一个肠系膜前神经节组成,连于内

脏大小神经的纤维。

⑥ 肠系膜后神经节:连接腰内脏神经和腹腔肠系膜前神经节的节间支构成肠系膜

后神经丛。

⑦ 腹下神经:一对,由肠系膜后神经节发出,参与盆神经丛的构成。

(4)荐尾部:节后神经纤维组成灰交通支,连于荐神经和尾神经,有三个神经节,前部较大,后部较小,参与构成盆神经节。

(四)副交感神经

1.中枢部位: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脑赶和荐部脊髓灰质侧柱内,分颅部和荐部。 2.分布:节后神经元胞体位于终末神经节内,即在所支配的器官内或附近,故节后纤

维短。

(1)颅部的副交感神经:伴随3、7、9、10脑神经走出。

通常说的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包括躯体神经(第10对脑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走向为:迷走神经经破裂孔出颅腔,分颈、胸、腹三段,颈段与交感神经合并成迷走交感干,沿颈总动脉的背侧缘向后伸延,入胸腔纵隔,绕过主动脉弓返回的一支称喉返神经,主干继续前行,在支气管背侧分为食管背侧支和腹侧支,左右迷走神经的食管背侧支、腹侧支分别合成迷走背侧干、腹侧干,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入腹腔支 配内脏。其分支如下:

① 咽支:到咽、食管前段。 ② 喉前神经:到咽、喉、食管前段。

③ 喉反神经;到喉的喉半部、声带、食管、气管。 ④ 心支、肺支:参与构成心、肺神经丛。

⑤ 食管背侧干、腹侧干:到胃、肠,背侧干还参与构成腹腔肠系膜前神经丛。 注:前三个分支属躯体神经。 (2)荐部的副交感神经:

① ② ③

【思考题】

1.神经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2.脊髓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如何?

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荐部脊髓第1-4节的外侧柱内。 节前纤维随2-4荐神经腹侧支出椎管,形成1-2条盆神经。 盆神经丛:包括交感神经(腹下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盆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