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次函数结合动点 解题技巧大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考二次函数结合动点 解题技巧大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4308d8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b

⑦ 若点Q(t,t?2t?6)在x轴下方,则点Q到x轴的距离为————————。 ⑧ 若点D(t,t?4t?5)在y轴左侧,则点Q到y轴的距离为————————。 ⑨ 若点E(n,2n+6)在y轴的右侧,则点E到y轴的距离为————————。 ⑩ 若动点P(t,t?2t?3)在x轴上方,且在y轴的左侧,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

11 若动点P(t,t?2t?3)在x轴上方,且在y轴的右侧,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

12 若动点P(t,t?2t?3)在x轴下方,且在y轴的左侧,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

13 若动点P(t,t?2t?3)在x轴下方,且在y轴的右侧,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

注意:在涉及抛物线,直线,双曲线等上的动点问题中,在动点坐标“一母示”后,还要高度关注动点运动变化的区域(例如:动点P在抛物线y=x?2x?3上位于x轴下方,y轴右侧的图象上运动),以便准确写出动点坐标中参数字母的取值范围,以及点轴距离是

2222222(或y标)等于相应x标的相反数,还是其本身。

(4)中点坐标的计算:

若【A(x1,y1),B(x2,y2),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① 若A(-4,3),B(6,7),则AB中点为

————————。 ② 若M(0,-6),N(6,-4),则MN的中点坐标为

————————。 ③ 若P(,,Q(,),则PQ的中点坐标为 -3)

————————。

④ 若A(1,2),B(-3,4),且B为AM的中点,则M点的坐标为——————。 ⑤ 若A(-1,3),B(0,2),且A为BP中点,则P点坐标为 ——————————。

⑥ 点P(-5,0)关于直线x=2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⑦ 点P(6,0)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

⑧ 点P(6,2)关于直线x=3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___________。

⑨ 点Q(-4,3)关于直线x=-3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x1?x2y1?y2)】 ,22121132 第 9 页 共 38 页

⑩ 11 12 13 14 15

点M(-4,-2)关于直线x=2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点P(4,-3)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点M(-4,2)关于直线y=-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点T(4,-3)关于直线y=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点Q(0,-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点N(4,0)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5)由两直线平行或垂直,求直线解析式。【两直线平行,则两个k值相等;两直线垂直,则两个k值之积为-1.】

① 某直线与直线y=2x+3平行,且过点(1,-1),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1x+1平行,且过点(2,3),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22③ 某直线与直线y=?x?5平行,且过点(-3,0),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31某直线与y轴交于点P(0,3),且与直线y=x?1平行,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2④ 1⑤ 某直线与x轴交于点P(-2,0),且与直线y=?x?4平行,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2② 某直线与直线y=?⑥ 某直线与直线y=2x-1垂直,且过点(2,1),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⑦ 某直线与直线y=-3x+2垂直,且过点(3,2),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2,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x?1垂直,且过点(2,-1)

31⑨ 某直线与直线y=?x?4垂直,且过点(1,-2),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22⑩ 某直线与x轴交于点P(-4,0),且与直线y=?x?5垂直,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3⑧ 某直线与直线y=(6)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x1,y1),B(x2,y2),

则AB=(x1?x2)2?(y1-y2)2

① 若A(-2,0),B(0,3),则AB=——————。

② 若P(-2,3),Q(1,-1),则PQ=————————。

③ 若M(0,2),N(-2,5),则MN=————————。

11,00,?④ 若P(2),Q(,则PQ=————————。 3)11,?3?⑤ 若A(2),B(-1,2),则AB=——————————。

第 10 页 共 38 页

311,?,?1⑥ 若P(42),B(4),则PB=————————。 311,?,?1⑦ 若P(42),B(4),则PB=——————————。 121?,?,1⑧ 若P(43),M(2),则PM=——————。

2112?,?,?⑨ 若A(53),B(53),则AB=——————。 21?,11,?⑩ 若A(3),B(,则AB=———————。 2)

11 若A(-2,0),B(3,0),则AB=————。

12 若P(0,-4),Q(0,-2),则PQ=——————。

13 若P(3,0),Q(4,0),则PQ=——————。

14

若P(1,-4),Q(2,0),则PQ=——————。

(7)直线的斜率公式:【注:所谓斜率,就是一次函数y=kx+b中k的值;可由两个点

的坐标直接求得:若A( 以对应的x标之差)】

x1,y1),B(

x2,y2)(

x1?x2y1?y2kAB?),则x1?x2,(y标之差除

第 11 页 共 38 页

例题:若A(2,-3),B(-1,4),则

kAB?

解:

A(2,-3),B(-1,4),

?(?3)?47??kAB=

2?(?1)3

① ②

若A(0,2),B(3,0),则kAB?————。 若A(1,-2),B(-3,1),则kAB?——————。

若M(-3,1),N(-2,-4),则kMN?——————。

若P(1,-4),Q(-1,2),则kPQ?

————————。

11若C(-1,1),Q(-,-),则kCQ?23⑤ ——————。

211若E(,-1),F(-,-),则kEF?332⑥ ——————。

211若M(-,-),Q(-1,-),则kMQ?532⑦ ————————。

231若P(-,-),Q(-1,-),则kPQ?344⑧ ——————。

(8)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P(x0,y0)到直线Ax+By+C=0(为了方便计算,A,B,C最好化为整系数)的距离公式

第 12 页 共 3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