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9.2 溶解度及其应用(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9.2 溶解度及其应用(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43419d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8

B.a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升温至a2℃时,均有固体析出 C.a2℃时,M点对应的甲溶液不饱和 D.a2℃时,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 【答案】C

【解析】A、比较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错误;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升温至a2℃时,乙中有固体析出,甲中没有,错误;C、溶解度曲线上的点对于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故a2℃时,M点对应的甲溶液不饱和,正确;D、a2℃时,乙的溶解度为20g,那么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g?100%? 16.7%,错误。故选C。 120g 15.【2017年甘肃省天水市】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的溶液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6.【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t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9

(1)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 (填“a”或“b”)。 (2)M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

(3)向烧杯①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甲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们将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甲>乙

【答案】(1)a;(2)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4)abd

17.【2017年江苏省淮安市】(4分)如题13图所示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0

(1)在60℃时,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

(2)将40℃时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制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有 ▲ (举1例)。

(3)在t℃时,将30g氯化铵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 ▲ (精确到0.1%)。 (4)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足量的碳酸氢铵固体,会有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NH4HCO3 =NaHCO3↓+NH4Cl,请根据以上信息和题13图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简述以硫酸铵固体为原料制取较纯硫酸钾晶体的方法: ▲ 。

【答案】(1)硫酸铵(或(NH4)2SO4)(2)加溶质氯化钾至不再溶解为止(或恒温蒸发至晶体析出) (3)28.6%(4)向热的饱和硫酸铵溶液中加足量的氯化钾,有大量固体析出,趁热过滤(或向热的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加足量硫酸铵,有固体析出,降温至20℃左右,过滤)

18.【2017年湖南省郴州市】(5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1

(1)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a1℃时, 和

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3)在20℃时,将25g甲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9.2g甲固体未溶解,则20℃时甲的溶解度为 ;若将20℃下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即可)。

【答案】⑴.甲>乙>丙;⑵. 甲 乙﹙或乙 甲﹚;⑶.31.6g; 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解析】由题中信息知,(1)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2)a1℃时,甲 和乙的溶解度大小相等;(3)在20℃时,将25g甲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9.2g甲固体未溶解,则2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9.2g﹚×2=31.6g; ;若将20℃下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19.【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_____℃时,甲的溶解度为20g。

(2)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齐100g,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

【答案】(1)t1;(2)丙、乙、甲;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