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444c8b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2

7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

【考纲要求】

1. 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2.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并能用来解决平衡问题; 3. 能熟练应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4. 能熟练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平衡问题;

5. 能结合受力分析,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物体的平衡条件等解决与实际相结合的力学平衡

问题。 【考点梳理】

考点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要点诠释:

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这就是受力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它贯穿于整个力学乃至整个教材之中,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全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一)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常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即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2.按顺序找力

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

3.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画受力图时,只能按力的性质分类画力,不能按作用效果(拉力、压力、向心力等)画力,否则将出现重复.

4.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

在解同一个问题时,分析了合力就不能再分析分力;分析了分力就不能再分析合力,千万不可重复. 把分析出的所有弹力、摩擦力都画在隔离体上,就作好了被分析物体的受力图. (二)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注意:

(1)防止“漏力”和“添力”.按正确顺序进行受力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措施.注意寻找施力物体,这是防止“添力”的措施之一,找不出施力物体,则这个力一定不存在.

(2)深刻理解“确定研究对象”的含意,题目要求分析A物体受力,那么A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力就不是A所受的力.

(3)画受力图时,力的作用点可沿作用线移动. (三)整体法与隔离法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第一步就是选取研究对象。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质点),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质点组)。 1.隔离法:

将某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分析该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称为隔离法。 隔离法的原则:

第1页 共18页

把相连结的各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如果要分析的是整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内力),就要把跟该力有关的某物体隔离出来。当然,对隔离出来的物体而言,它受到的各个力就应视为外力了。 2.整体法:

把相互连结的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系统),从而分析整体外的物体对整体中各个物体的作用力(外力),称为整体法。

整体法的基本原则:

(1)当整体中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加速度不相同的问题,中学阶段不建议采用整体法)或都处于平衡状态(即a=0)时,命题要研究的是外力,而非内力时,选整体为研究对象。 (2)整体法要分析的是外力,而不是分析整体中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3)整体法的运用原则是先避开次要矛盾(未知的内力)突出主要矛盾(要研究的外力)这样一种辨证的思想。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对于连结体问题,多数情况既要分析外力,又要分析内力,这时我们可以采取先整体(解决外力)后隔离(解决内力)的交叉运用方法,当然个别情况也可先隔离(由已知内力解决未知外力)再整体的相反运用顺序。

考点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要点诠释: 1.平衡状态

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如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滑动的物块、沿斜面匀速直线下滑的木箱、天花板上悬挂的吊灯等,这些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

3.平衡条件的推论

(1)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2)如果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他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沿任意方向物体所受的合力均为零。

(5)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在同一平面内,而且必为共点力。

4.解答平衡问题时常用的数学方法

解决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有力的合成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等多种方法,要根据题目具体的条件,选用合适的方法。有时将各种方法有机的运用会使问题更易解决,多种方法穿插、灵活运用,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1)菱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如果两分力大小相等,则以这两分力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是一个菱形,而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可将菱形分成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于是菱形转化成直角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法

如果在对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运算的过程中,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则可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性质求解。 (3)正交分解法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F合=0)是矢量方程,求合力需要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比较麻烦;

第2页 共18页

通常用正交分解法把矢量运算转化为标量运算。正交分解法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①选取研究对象: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③建立直角坐标系;

④根据Fx=0和Fy=0列方程;

⑤解方程,求出结果,必要时还应进行讨论。

5.解答平衡问题常用的物理方法 (1)隔离法与整体法

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接连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1)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2)将某个研究对象、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3)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4)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1)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

(2)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3)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需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明快。

6.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所谓动态平衡问题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利用图解法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对研究对象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若干状态进行受力分析,依据某一参量的变化,在同一图中做出物体在若干状态下的平衡力图(力的平行四边形简化为三角形),再由动态的力四边形各边长度变化及角度变化确定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

7.临界状态处理方法—假设法

某种物理现象变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是指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将要破坏、而尚未破坏的状态。解答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时可用假设法。运用假设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1)明确研究对象; (2)画受力图;

(3)假设可发生的临界现象;

(4)列出满足所发生的临界现象的平衡方程求解。 【典型例题】

类型一:如何进行受力分析

例1、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M、m相对静止,试分析小车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第3页 共18页

【解析】对M和m的整体进行分析,它们必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由于小车静止,由平衡条件知墙面对小车必无作用力。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它受四个力: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FN1,m对它的压力FN2和静摩擦力F?。由于m静止,可知F?和FN2的合力必竖直向下。

【总结升华】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到哪些“性质力”(按性质分类的力),不能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两个等大、反向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A和B上,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则A、B两物体各受几个力( ) A.3个、4个 B.4个、4个 C.4个、5个 D.4个、6个

【答案】C

【解析】解析:选C.对物体A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受两个力:水平力F和B对A的摩擦力,即物体A共受4个力作用;对物体B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3个力作用:重力、地面的支持力、A对B的压力;水平方向受两个力作用:水平力F和A对B向右的摩擦力,即物体B共受5个力的作用,故答案C正确.

【高清课程: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 例1】 【变式2】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 ) A.2 B.3 C.4 D.5

第4页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