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壶口瀑布-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17.壶口瀑布-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46ca02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2b

第五单元

17.壶口瀑布 [学生用书见P62]

教读导航

走近作者

梁衡,1946年出生,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其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阅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赞扬了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实际是赞美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阅读时,要通过品读文字,感受作者借助句式、修辞等所营造出的生动逼真的自然画面;学习借鉴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山水,将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字词积累

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正确书写汉字。 铸造(zhù) 告诫(jiè) 推搡(sǎng) shà(霎)时 ...

驰骋(chěng) 漩wō(涡) 寒噤(jìn) zhèn(震)耳欲聋 ..迂回(yū) 前呼后yōng(拥) 汩汩(gǔ) 怒不可è(遏) ..

课前预习

1.本文描写了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请用几个词语或一个比喻句形容其磅礴的气势。 【答案】 示例:词语:隐隐如雷、震耳欲聋、隆隆冲去、轰然而下、雄伟壮阔;句子: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

2.找出两句你最喜欢的语句,说明你欣赏的理由。

【答案】 答案示例略。能说出句子的特点和自己喜欢的理由即可。

课堂实践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A.铸成(zhù) 推搡(sǎng) 漩涡 深不可测 ..

B.告诫(jiè) 寒噤(jīn) 雾霭 震耳欲聋 ..C.驰骋(chěn) 迂回(yū) 凝重 前呼后拥 ..D.霎时(shà) 刹那(chà) 打旋 怒不可扼 ..

【解析】B项,寒噤(jìn);C项,驰骋(chěnɡ);D项,怒不可遏。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A.这本书致力于恢复真相的努力令人钦佩,发表了不少震耳欲聋的真知灼见。 ....B.有个别干部喜欢造声势,讲排场,每当出行,定要前呼后拥,仿佛这样才能显示出....他的气派。

C.看到歹徒在殴打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周围群众怒不可遏地上前阻挡,并赶跑了歹....徒。

D.父亲时常告诫我,不管做什么都要尽力去做,力争做到最好。 ..

【解析】A项,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3.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 ________。

A.一匹宽广的缎子 B.一条咆哮的巨龙

C.一锅正沸着的水 D.一场无比喧嚣的盛宴4.下面文段中,第①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12月15日,受大风降温天气的影响,黄河壶口段开始大面积流凌的现象。②壶口瀑布两岸的岩石和护栏上也开始凝结一排排美丽壮观的冰挂,晶莹剔透,造型各异,与瀑布中飞舞的彩虹交相辉映,为冬日的壶口瀑布平添了几分秀色。③许多游客听着瀑布欢呼呐喊,轰鸣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1)第①句修改意见:__搭配不当,将“开始”改为“出现”,或者将“的现象”删去。 (2)第③句修改意见:__此句成分残缺,“瀑布”的后面加上“的声音”。 5.仿照下面的句子,变换对象,再写一个句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答案】__答案示例略。内容是写景,修辞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短句结合即可。二、课内语段精读

①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②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③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1.选文第①段中描写的壶口瀑布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__①水流宏大、凝重、气势猛烈;②集纳了海、河、瀑、泉、雾灯所有水的形态。_

2.为什么说“这壶口中浓缩了一个世界”? 【答案】__小小的壶口瀑布,兼有水的各种形态,兼容人的各种感情,象征着各种人性,既是大自然的客观世界,也包含了人的感情世界。

3.选文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答案】__不能删去,因为这一句是以水的奋力抗争之力的事实证明了水的力量。 4.结合选文,理解第③段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答案】__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这里对黄河的赞美,也正是对中华民族坚韧刚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赞美。

直击中考 壶口的黄河 肖 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

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注释】①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根据泰安市中考试题改编)

1.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 【答案】__①用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来衬托黄河的水。②中国水的颜色就应该是黄河的颜色,黄河水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2.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__①用词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②句式整齐,写出了黄河的气势。③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面对黄河时的主观感受。

3.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__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现实到历史。好处:营造了一个宽广的时空,增加了文章内容的厚度。

4.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一句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__①壶口的黄河弥漫着黄色的漩涡,带有中国人的肤色。②壶口的黄河激流澎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③壶口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