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教习题--外国教育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课教习题--外国教育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4775bf8fab069dc5022011e

行是这一时期英国教育的主要特点。

本时期英国的初等教育由教会掌管,初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低下。教学内容极为简单,重宗教、阅读而轻计算;教师由手工业者、教堂人员、伤残军人、老年人充任,地位很低。学校教育对象主要是贫民儿童,富人则聘用教师实施家庭教育式的中学预备教育。学校的类型主要是慈善学校,诸如“免费学校”、“贫儿学校”、“星期日学校”、“流动学校”等。

中等教育机构主要是文法学校和公学,目的是为贵族子弟升入大学实施预备教育。文法学校和公学均采用寄宿制,也接受来自教会等社会团体的资助。文法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古典学校。“公学”是典型的贵族学校。所谓公学是指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以培养一般公职人员为目的的、学生是在公共场所接受教育的学校。公学设备完善、收费昂贵,逐渐成为英国著名的中等教育机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文法学校和公学修业年限通常为五年,以升学教育为宗旨,以教授古典学科为主,重视绅士风度的培养。

高等教育仍以古老的牛津、剑桥大学为代表,具有强烈的古典性和贵族性色彩,社会地位较高。 第二个时期:19世纪的教育

19世纪的英国正处于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度的时期,教育制度和观念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国家开始干预教育。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英国政府意识到使工人阶级子女接受一定的初等教育符合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广大工人阶级也越来越认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也主张实施国民教育。1833年,英国国会决定每年从国库中拨付2万英镑的教育款项,以促进教育的发展。1856年,英国政府将先前成立的枢密院教育委员会改组为教育局,专门负责管理初等教育,这成为英国政府设立的第一个教育管理机构。

其次,初等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导生制的出现。满足了当时初等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求,扩大了教育对象。第二,工厂法的颁布。1833年英国颁布并实施了《工厂法》,规定9—13岁的童工在工作时间内需接受两个小时的义务教育,工厂主雇佣童工必须持有年龄证明和教师的入学证明。第三,颁布了教育法规。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对教育享有补助权与监督权;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立公立学校,每周学费不得超过9便士,民办学校学费数额不受限制;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初等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再次,对中等教育进行了改革。1861年—1864年,克拉雷顿委员会对九大公学进行调查,指出了公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进措施。1864年—1868年,汤顿学校委员会对英国的文法学校进行调查,建议设立三种不同的中学。

最后,高等教育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主要表现为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新大学运动的开始。该学院不再实施宗教教育,而是重视自然学科的教育。1829年,国教派成立英王学院。1836年,两院合并成为伦敦大学。19世纪下半叶,英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新大学。高等教育开始向中产阶级开放。

大学推广运动是19世纪40年代英国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的做法。其中,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在大学推广运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大学推广运动加强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给中下层阶级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教育思想 一 洛克论教育

洛克是英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教育漫话》。他提出的绅士教育思想是其核心概念。 第一,“白板说”与教育作用。洛克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经验的结果。因此,教育在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教育还具有社会意义,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和谐。 第二,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洛克反对在以现行的带有浓厚教会色彩的学校里培养绅士,认为学校汇集了沾染恶习的青少年,教师又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儿童,所以只有家庭教育才适合培养绅士。

第三,绅士教育。洛克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并从体育、德育、智育等三个方面对绅士教育

进行了论述。他所提倡的绅士教育就是培养既具有贵族的道德、礼仪和风度,又具有新兴资产阶级的事业心、冒险性和文化修养的人的教育。这样的绅士是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

洛克的教育思想带有世俗化和功利性的特点,对英国及西欧教育的现代化有一定的影响。 二 斯宾塞论教育

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的倡导者。其教育代表作是《教育论》。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突出体现在教育目的和课程观上。

1,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为实现这个目的,教育应从当时古典主义和古典学科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切实适应社会生活与生产的需要。为此,他提出要衡量知识的价值。那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斯宾塞认为,只有那些能够满足人类基本生活活动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而人类的基本生活活动主要包括:其一,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生活;其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其三,目的是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其四,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其五,满足闲暇时间需要的活动。

2,斯宾塞认为与此对应的知识就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为了学到这些知识,学校应开设以下五种类型的课程: 第一类:生理学与解剖学。它们属于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

第二类:逻辑学、数学、力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它们属于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

第三类:心理学与教育学。它们属于能够保证父母们成功履行自己的责任的知识。 第四类:历史。它属于能够成功履行公民职责的知识。

第五类:文学、艺术等。它们属于能够满足人们闲暇时间需要的知识。

由此可见,斯宾塞的课程设置以科学知识为中心,兼顾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双重需要,对英国教育冲破古典教育传统的束缚产生了深刻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 3,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斯宾塞认为,教学应该遵循心理规律。据此,他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它包括:由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 (2)受到历史复演论的影响,斯宾塞认为儿童所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教育应在小范围内重复人类文化。

(3)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每种学习应该从纯粹实验入门,应该在积累了充分观察之后才开始推理。

(4)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5)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6)重视实物教学。

2. 法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

第一个阶段: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

本时期的法国是欧洲大陆封建专制国家的典型代表。这个时期的法国教育基本上是由天主教教会实施的。 在初等教育方面,法国的绝大多数初等学校大多由天主教派开办,其中主要的教会团体就是由天主教神父拉?萨尔创建的“基督教学校兄弟会”。这个时期的初等学校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以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

在中等教育方面,耶稣会所办的学院是中等教育机构的主干,其教学内容是“七艺”和拉丁语,教学质量优良。“圣乐会”是实施中等教育中仅次于耶稣会的教派,所办学校重视历史、数学、力学、地理、现代外语及拉丁文的教学。

在高等教育方面,18世纪的法国拥有22所大学,据欧洲各国之首。 第二个阶段:19世纪的法国教育

19世纪的法国社会动荡不安,政权频繁更迭。其教育的最主要变化就是确立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完整的学制,全国的教育实行学区化管理。

首先,确立了中央集权式的的教育管理体制。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是在拿破仑执政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确立的。1806年,拿破仑颁布了《关于创办帝国大学以及这个教育团体全体成员的专门职责的法令》,1808年,又颁布了《关于帝国大学条令的政令》,规定:设帝国大学作为教育行政管理的最高机构,帝国大学总监为最高教育管理长官,具体负责学校的开设,取缔,教职员的任免、提升与罢黜等项事宜;帝国大学下设由30人组成的评议会,协助总监管理全国的教育事务;全国划分为27个大学区,为教育行政区域;公立学校教师被视为国家官吏,须宣誓效忠皇帝,由国家支付薪水。

其次,建立了初等国民教育制度。拿破仑时期初等教育并未取得进步,反倒是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和七月王朝时期得到了发展,这主要是社会发展、经济复苏、科学技术的振兴和社会个阶层的呼吁的结果。1833年,七月王朝的教育部长基佐颁布了著名的《基佐教育法》。该法规定扩大初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每一区内设立初等小学一所,修业6年,超过六千人的城市则须设立高级小学一所,修业3年;规定初等学校的教育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树立法国国民团结一致的精神;规定小学教师必须通过国家的证书考试。《基佐教育法》奠定了法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推动了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此后法国的初等教育主要向着免费和义务的方向发展。第三共和国时期颁布了《费里法》,确立了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三大原则;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为6—13岁;对不送儿童入校学习的家长予以罚款;免除公立幼儿园及初等学校的学杂费,免除师范学校的学费,膳食与住宿费用;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费里法》为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指明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它标志着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再次,中等教育获得了一定发展,“现代中学”开始出现。拿破仑非常重视中等教育,专门设立国立中学与市立中学为实施中等教育的主要机构。

最后,高等教育获得新进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拿破仑时期创办了的一批专科学校、军事学校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二是大学的文科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神学的地位大大降低,法科、医科、理科的发展也受到相当的重视。 教育思想 一 爱尔维修论教育

爱尔维修是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

第一,智力平等论。爱尔维修认为,每一个人都是通过感官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精神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获取同样知识、取得同样成就的能力;人的智力天生平等。

第二,教育万能论。爱尔维修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提出了“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和少数天才,从而在社会历史观赏陷入了唯心主义。 第三,教育世俗化。爱尔维修认为,教会对学校事业的垄断是民族的灾难,主张由国家创办世俗教育。 第四,道德教育论。爱尔维修倡导人们关心现实的利益,认为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才是高尚的道德,反对宗教的道德观。 二 狄德罗论教育

狄德罗是近代法国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他不同意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生理上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也有不同。狄德罗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认为教育可以发展人的优良的自然素质,抑制不良的自然素质,进而启发人的理性,认识社会中的罪恶现象,唤起对正义、善行和新秩序的爱。狄德罗深刻揭露封建专制剥夺人民受教育权利的现象,主张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把教育交由国家政府管理,推行强迫义务教育。 三 拉夏洛泰论教育

拉夏洛泰是18世纪中期法国驱逐耶稣会运动的主要倡导者、著名的法官,国民教育理论的倡导者。教育的

代表作是《论国民教育》。

拉夏洛泰主张实施国民教育和国家办学,抨击了耶稣会教育的弊端。他阐述了国家办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国家教育自己人民的权利都是不可剥夺的,国家办学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拉夏洛泰认为,法国国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法国公民,使其心智完善、道德高尚、身体健康。 法国大革命时期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

大革命时期主要的教育改革方案有:塔列兰教育法案、康多塞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刚要、雷佩尔提的教育方案。这些方案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基本主张则大同小异。

第一,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提出了课程及年限互相连接的学校系统的设想。 第二,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国家应保护并实行普及教育。 第三,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 第四,主张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优秀公民和爱国者。 第五,主张男女具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实施成人教育。

3. 德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

第一阶段:17—18世纪的德国教育

17世纪的德国还处于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等欧洲国家。但到了18世纪,普鲁士一跃成为德意志各邦的表率和欧美各国的榜样。本时期的德国教育一般是指普鲁士教育为主的教育。

普鲁士是最早实施国家办学和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本时期德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还表现在“泛爱学校”上。“泛爱学校”是18世纪德国出现的一种新式学校,其创始人是巴西多。提出了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的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泛爱学校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直观教学,以游戏、表演、诵读、交谈、心算等活动为主,学习内容十分广泛。1774年巴西多编写的《初级读本》,配有100帧插图,被誉为18世纪的《世界图解》和教育史上第二本有插图的教科书。

本时期德国的中等教育机构主要有三种类型:

文科中学:由斯图谟创立的文科中学是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文科中学既保持了古典传统,更把升学预备教育和培养上层职业者作为重要任务。 实科中学:此时德国的实科教育获得了一定发展。

骑士学校:这是一种专门为贵族子弟开设的学校,以现代外语和自然科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开设法律、军事、工艺、建筑、机械等课程。

在高等教育方面,德国的大学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1694年建立的哈勒大学拉开了欧洲新大学运动的序幕。新大学的特征之一是积极吸收最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条;特征之二是选用了崇尚理性、善于思考和具有冒险精神的学者任教;特征之三是提倡“教自由”和“学自由”;特征之四是倡导教学与研究相结合。1737年建立的哥廷根大学就非常注重科学研究,并设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各种研究所。这两所大学为19世纪柏林大学的建立和德国大学成为欧洲最高学府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19世纪的德国教育

19世纪的德国,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1,学前和初等教育

1840年,福禄培尔将自己创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正式命名为幼儿园,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在福禄培尔的倡导下,德国各地纷纷创办幼儿园,掀起了一场幼儿园运动。

本时期德国的初等教育得到了教育理论的有力支持。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时期,初等教育发展速度加快,各个邦国纷纷颁布了初等义务教育法,适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