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教习题--外国教育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课教习题--外国教育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4775bf8fab069dc5022011e

贺拉斯?曼认为,完整的教育内容包括体育、智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宗教教育。体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人体生理学、健身知识和卫生知识的教育;智育的内容主要是语文、生理学、历史、地理及簿记等实用科目;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讲授所在州宪法和美国宪法,为将来更好地履行共和国公民的职责奠定基础;道德教育就是养成完善的观念和美德;宗教教育可以养成美好的精神。 3,师范教育

贺拉斯?曼将师范教育视为开展公立学校运动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手段。他倡议创设师范学校来培养教师,在师范学校开设公立学校所开设的全部,师范学校的学生还必须学习各科教学法、心理学、哲学、人体生理学、卫生学等科目。

6. 日本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

19世纪中期之前,日本教育发展缓慢,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19世纪开始,日本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些启蒙思想家呼吁进行社会变革。1868年,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思想的指导下,实施了自上而下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即“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构成了19世纪日本教育发展的主要乐章。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措施主要有:

第一, 确立了教育改革的方针。1868年,明治政府颁布了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五条誓文》,提出了“破从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改革目标,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1871年,又在中央设立文部省,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事业。

第二, 颁布了教育改革法令。1872年,文部省颁布了《学制令》,确立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规定在文部省之下全国设为八个大学区,每一个大学区设立大学一所;每个大学区又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个中学区又各分为210各小学区,每个小学区设小学一所。 第三, 1879年颁布《教育令》,废除大学区的教育管理体制,改为美国式的地方分权制。1880年,《教育令》修改,强化了日本传统的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总的来说,日本通过改革使得封建教育向近代资本主义教育转变。

第四, 积极发展师范教育。到1874年,文部省已创办了包括东京师范学校在内的7所师范学校。1886年颁布的《师范学校令》将师范学校分为寻常师范学校与高等师范学校两类,分别为公立小学和寻常师范学校培养教师和校长。

第五, 派遣官员和留学生赴欧美国家考察和学习。1871年,明治政府派遣政府使节团赴欧洲考察,学习欧美先进的教育经验。同时扩大留学人员的数量,加大资助留学生的力度。

第六, 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日本极为重视普及义务教育,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发展战略,保障经费,通过《学制令》和《教育令》规定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在课程上,注重知识传授。种种措施使得日本初等普及义务教育速度非常快,成就突出。

第七, 建立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1877年,在原东京开成所和医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东京大学,1886年又颁布《帝国大学令》,改东京大学为帝国大学,任务就是传授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研究学术及技术,培养大批管理干部及科技人才。

明治维新一方面使日本教育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教育已表现出军国主义色彩。 教育思想 福泽谕吉论教育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的启蒙教育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西洋事情》、《劝学篇》和《文明论概略》。 1, 论教育的作用。福泽谕吉将教育的作用归结为知识富人、教育立国。他指出,人生来平等并无贫富贵贱之分,唯有勤于学问、知识丰富的人才能富贵。实施教育及文明开化政策也是国家得以独立富强的前提

和保证。所以,国家应大力普及学校教育,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他认为,教育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保证,更是形成民族国家意识并把这种民族国家意识上升到国家观念的重要途径。

2, 论智育。在智育上,福泽谕吉主张修习学问,唯尚实学。他崇尚实际学问,要求学习各门科学时均应实事求是,热烈追求真理,以满足当前的需要。在研究学问时必须确立远大的志向,切忌舍难就易,浅尝辄止。研究学问的最终目的在于追求独立不羁和自由自主。

3, 论德育。福泽谕吉强调德育在于培养国家观念与独立意识。他认为,日本人民本来缺乏正确的国家观念,当务之急是培养日本国民的爱国之心。道德教育还体现为个人独立意识的培养。福泽谕吉将独立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有形的独立是指物质方面的独立,无形的独立是指精神方面的独立。他认为,教育在培养公民独立意识上能发挥的巨大影响,只有教育才可以培养个人判断事理、处置事情、独立生活的能力。 4, 论体育。福泽谕吉认为,体育的目标是造就健康国民。健康的国民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体魄是任何智慧和道德观念培养和形成的基础。体育锻炼目标旨在使人健壮无病,精神活泼、愉快,从而能够克服社会上的各种艰难。体育应当根据本国的传统及风俗,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总结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1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成果,总结了自己四十余年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他所著的《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一 论教育的目的

夸美纽斯对教育目的的看法是矛盾的。他从宗教世界观出发,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为达到“永生”,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准备,因此,教育的目的也应是使人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但同时,他认为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要主宰万物,并利用万物来过好现世生活,这就要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准备。 二 论教育的作用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

首先,他把教育看做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他认为教育具有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增进人类幸福和加强国家实力的作用。

其次,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在他看来,人都是有一定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发展得如何,关键在于教育。只要接受合理的教育,任何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发展。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指导原则。 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夸美纽斯认为,在自然界存在着一种保证万物和谐发展的“秩序”,即普遍规律,所以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

二是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和年龄特征。夸美纽斯认为,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法则。

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应当服从“普遍的秩序”,即客观规律。它实际上包含

两层意思:一是指明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这种规律;二是既然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那么,就应当努力探明、发现这些规律。 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一 论普及教育

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他的“泛智”思想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且认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

普及教育的内容:1,一切人都要接受教育。主张在基督教王国的一切教区、城镇和村落都建立学校,使男女青年都能接受普及教育。 2,人人都应该受到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教育 普及教育的措施:1,广设泛智学校 2,采用班级授课制 3,实行学年制 4,编写统一的“泛智”教材。 普及教育的意义和局限性

1, 夸美纽斯的普及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主张或设想,它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对立论基础、基本内容、实施措施等问题都有比较明确的论述,为此后普及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普及教育思想建立在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基础上,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来论述普及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儿童身心特点作了分析,这是史无前例的

3, 在民主主义,人文主义,爱国主义基础上论证普及教育问题,对贫民给与更多的关心和同情,这与宗教改革时期人们大多为了争夺信徒而倡导普及教育相比,是个进步

4, 普及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它包括了一些以前没有的自然科学知识。与只讲读写算、宗教知识及古典学科等相比更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5, 把教育普及于一切男女儿童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

缺陷:他认为一切男女青年受教育的目的和程度应是不同的,权贵和富人的子女受教育是为了更加有智慧,成为领袖人物;地位较低的人要受教育,他们才能聪明地、谨慎地、自愿地服从长上。至于妇女们受教育,主要是使她们能够照料家庭

为了实现普及教育的理想,夸美纽斯呼吁帝王和官吏为民众兴办学校,并号召广大民众起来劝说当权者兴办学校;他鼓励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以无比的热情献身普及教育事业;他恳求学者和神学家们促成普及教育。 二 论统一学制

为了是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为了是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他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1~6岁)、儿童期(6~12岁)、少年期(12~18岁)、青年期(18~24岁),并主张按这种年龄分期设立相应的学校。“每个家庭应该有个母育学校,每个村落应该有个国语学校,每个城市应该有个高等学校,每个王国或每个省应该有个大学”夸美纽斯这种建立全国统一的即分段又连贯的学校制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各国的普及教育及公立学校制度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一 学年制

夸美纽斯制定了统一的学年制。根据学年制度,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入学,以便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一致,学年结束时,经过考试,同年级学生同时升级。他还强调学校工作要有计划,使每月、每周、每日、每时都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 二 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理论的创立者。在总结前人思想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他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认为班级授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具体做法是把全校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别的班级。每个班级有一个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以代替传统的个别施教。每个班级又分成许多小组,每组10人,选出一名学习好的学生为组长,帮助教师管理小组同学,考查同学的学业。他还认为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几百名学生。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论述,为彻底改革过去那种个别教学的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采取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

织形式,可以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集体的形成,也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能。 论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极力反对经院主义的教学,试图寻找一种是教学工作进行得迅捷、愉快和彻底的方法。他在《大教学论》中概述了这样的教学原则:

1, 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从感觉论出发论证了直观教学。他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因此教学首先必须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经验。他认为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或使用图片或模型,将知识呈现到学生的眼前。

2,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原则。夸美纽斯针对当时学校普遍存在的强制性,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强调不仅使学生领会知识,牢牢地记住知识,并且会应用知识。他认为理解性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经常地练习和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把所掌握的知识教给别人,也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方法。

4, 量力性原则。夸美纽斯从教育适应自然的理论出发,反对强迫性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使学生负担过重。

5, 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夸美纽斯指出,系统性原则要求教材的组织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学要循序渐进,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近及远。 论道德教育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把培养德行看做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他看来,德育比智育更重要。在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上,夸美纽斯突破了宗教教育的束缚。他不是以基督教教义为理论基础,而是以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为理论基础,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提出伦理道德要为政治和国家繁荣服务,并要关心国家文化的繁荣。

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夸美纽斯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称为主要的或基本的德行,同时也是其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他还提出劳动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范畴。

夸美纽斯主张的道德教育方法有:要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榜样的作用;教诲与规则;择友的重要作用;纪律 教育管理思想

1,国家的教育管理职权问题。他认为,国家对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具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利,不应将教育事业委托给教会和其他社会力量

2,国家应该设立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保证教育得到统一发展。督学的职责包括:培训教育管理者、管理各级学校人员、检查学校工作、监督学校规章的执行、指导社会和家庭教育。他是最早提倡国家设置督学的教育家。

3,校长的职责问题。夸美纽斯认为,校长是学校总的管理者,是全校的核心和支柱。其管理职责是:1,了解教师的生活和教学工作情况,帮助和指导教师掌握教学的方法和策略;2,监督整个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准则的执行情况;3,妥善掌管、认真保存学校的档案材料。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母育学校》可以说是西方教育史上的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对学前教育作了开创性的研究。

2 卢梭的教育思想

“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露伊斯》、《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等。其中《爱弥儿》是其教育代表作,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为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思想 一 理论基础 1,性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