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综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山楂综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4d47d0bf12d2af90242e635

山楂的中药学及临床文献研究综述

两千多年前,中医就利用山楂治疗疾病,他的临床疗效不仅受道医学家的推崇,也被现代医学所验证,深受人们的喜欢.现代研究发现山楂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药用价值极高,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山楂既可以作为食用品可以药用。以下便是对山楂有关资料的论述:

摘要:通过对唐朝至明清时期历代医学文献中关于山楂临床应用的记

载整理分析,总结山楂的历史沿革

及应用配伍规律,为山楂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山楂;综述;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一 来源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 E. Br. 或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 et Zucc. 的成熟果实[1]。本品酸甘,微温,归 脾、胃、肝经,具有消食散瘀、行气散结、补脾消积、 驱绦虫、疗疝气,催生产等作用,为治疗脾虚不运、 饮食积滞、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滞血胀痛之要药。 为了更好的发挥山楂的临床疗效,现将历代医家对 山楂的文献与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1 中药学文献研究

1. 1 名称山楂,始载于《本草经集注》。根据产 地、炮制不同,山楂别名朹( 《尔雅》) ,朹子( 《尔 雅》郭璞注) ,鼠查( 《本草经集注》) ,羊梂( 陶弘 景) ,赤爪实( 《唐本草》) ,棠梂子( 《本草图经》) , 棠棣子( 《得配本草》) ,赤枣子( 《桂海虞衡志》) , 山里红果、酸枣、鼻涕团、柿樝子( 《百一选方》) ,山 里果子( 《履巉岩本草》) ,茅樝( 《日用本草》) ,猴 樝( 《世医得效方》) ,映山红果( 《救荒本草》) ,海

红( 《品汇精要》) ,酸梅子、山梨( 《中国树木分类 学》) ,酸查( 《山东中药》) ,此外,还可见北山楂 朹、檠梅、酸枣之称。

1. 2 来源《新修本草》[2]记载山楂“生平陆,所 在有之??出山南申州,安州,随州”。山楂有南 北两种之分。“北山楂”各地均有,以山东临朐、沂 水两地产量大、品质佳。野山楂习称“南山楂”,主 产于浙江缙云、嵊县、青田、江苏灌云、溧阳、句容, 以及湖南、河南、四川等地。《滇南本草》[3]记载其 生于原野山间疏林、路边或村旁。分布于滇中、滇 南、滇东南。《中国药学大辞典》[4]“九十月间采 实,曝干”。

1. 3 性味归经《新修本草》记载“赤爪草,味苦, 寒,无毒。??实,味酸冷,无毒”。《滇南本草》记 载“味甜酸、性寒”。而山楂广泛地应用临床后,历 代医家发现,其性温,而非性寒。《本草经疏》[5]载 “山楂,《本经》云味酸气冷,然观其能消食积,行瘀 血,则气非冷矣”。《本草纲目》[6]曰“酸、甘,微 温”。《本草备要》[7]曰“酸甘咸温”。《本草从 新》[8]载“酸甘微温”。《玉楸药解》[9]记载“味酸、 甘,气平,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得配本 草》[10]记载“入足太阴、阳明经”。可见,历代医家 对山楂的性味、归经认识一致。现代中药学理论认 为,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1. 4 品质鉴别药用北山楂多栽培品,呈梨形或

球形,以片大、皮红、肉厚者为佳,直径1 ~ 2. 5 cm, 表面鲜红色至紫红色,上面满布灰白色细斑点,果 肉绿黄色或浅棕色; 药用南山楂多野生品,果实呈 类球形,个较瘦小、色稍浅,肉薄、色棕红,直径1 ~

1. 5 cm,表面棕红色或红黄色,有细皱纹。《本草纲 目》中载“郭璞注尔稚云: 梂树如梅。其子大如指 头,赤色似小柰,可食??赤爪、棠梂、山楂,一物 也”。“其类有二种,皆生山中。一种小者,山人呼 为棠梂子楂、猴楂,可入药用”。树高数尺,叶有五 尖,丫间有刺??一种大者,山人呼为羊朹子。 树高丈余,花叶皆同,但实稍大而色黄绿,皮涩肉虚为 异尔。初甚酸涩,经霜乃可食。

目前山楂品质良莠不齐,个别地区有将同属植 物或者同科其他品种的果实伪充药用山楂。甘肃、 湖北、陕西及西南地区的山楂以次充好作为药用, 已屡见不鲜,还有林檎、花楸等果实较山楂外形相 近者,使用时应当鉴别[11] 二 炮制

1.炮制加工山楂采摘后,除去杂质及脱落的 核即为净山楂( 《中国药典》) 。如“炒磨去子” ( 《疮疡经验全书》) 、“少用温水润透,去子取肉” ( 《增补万病回春》) 等[12]; “水润、蒸、去核,净肉 用”( 《炮炙大法》) [13]。《修事指南》[14]记载“用山 楂九月霜后取带熟者,去核曝干或蒸熟去皮核捣作 饼子曝干用”。净制后的山楂或可“和核切阴干为

末”( 《圣惠方》) ; 或可“研碎”( 《疮疡经验全书》) ; 或可“捣末用”( 《医宗说约》) ; 或可切片后再行炮 炙。

山楂的炮炙方法主要有清炒( 黄) 、炒焦、制 炭、蒸制及加辅料炒等。炒山楂是将净山楂放至锅 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变深,取出放凉的炮制品。 炒( 黄) 法始见于元代《丹溪心法》“山楂: 炒”,《滇 南本草》记载“山楂核,炒黄色”。焦山楂是取净山

楂片放至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 黄褐色德炮制品。《医宗说约》、《温病条辨》及《傅 青主女科》中有山楂炒黑的记载,“捣末用,炒黑, 能治血积”( 《医宗说约》) 。《全国中药炮制规 范》[15]载山楂炭炮制过程,“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 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凉透”。此外,还有蒸制山 楂的记载: “蒸熟去皮核,捣作饼子,日干用”( 《本 草纲目》) 。

加辅料的炒制方法主要有酒制、姜汁制、童便 制等。如清代《医宗金鉴》中的“酒炒”,《得配本 草》“童便浸,姜汁炒炭”及《本经逢源》[16]记载“童 便浸姜汁拌炒黑,去积血甚捷; 炒黑??能消血也; 痢疾初起用姜汁炒”。

2.功用和主治《新修本草》“主水利,风头,身 痒”; 《本草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 满吞酸、滞血胀痛”; 《嘉佑本草辑复本》[17]“治腰 痛有效”,“消食积,补脾,治小肠疝气,发小儿疮 疹”,“健胃,行结气。治妇人产后儿枕痛,恶露不 尽”; 《本草原始》[18]“??化血块、气块,活血”; 《本草纲目》引《日用本草》载“消食积,散瘀血,驱 绦虫??疗小儿乳食停滞”。《危氏得效方》载“治 痘疹出不快”,“善去腥膻油腻之积”[19]; 《本草备 要》记载“健脾行气,散瘀化痰,消食磨积”; 《得配 本草》记载“核能化食磨积,治疝,催生; 研碎,化 瘀; 勿研,消食; 童便浸,姜汁炒炭,去积血甚效”; 《玉楸药解》“用于??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 刺痛,疝气疼痛”、“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 《本经逢原》叙述《本经》言其酸冷,然其功长于消 肉积,行滞血,性温可知??炒黑治产后儿枕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