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何静寒(转载)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八卦掌何静寒(转载)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521ce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1

八卦掌何静寒(转载)

何静寒其他文章:「逝去的武林」印證了幾件事;何静寒先生语录;错误的桩步、震脚与发劲;走路功。

拳練人與人練拳以中國歷史的發展來講,中國武術是從身到心的一種鍛鍊程序,他的目標在「人」,不在「藝」。宮寶齋老師說過:「習武是以拳來練人,不是人去練拳。」在以往中國武術的發展,還不是很完備的時代,就已經是如此。

周朝以前,就把「武」當做是訓練人的一種方式;在當時,只有貴族才能習武。從前的典籍中,祇記載某人允文允武,卻鮮有說明,這期間的過程,雖然我們沒有直

接的證據來顯示周朝有良好的文武訓練方式,但社會上要能出現一個人才,必需經過長時期的教育與發展,從周朝末年到春秋戰國期間,出了不少人才看來.足可證 明當時這種文武合一的訓練,已是非常完備的了。

何靜寒老師習武的過程中,他們不稱「練拳」,而稱「習武」:練拳習武的是一個方法,一個最初級的階段。大約在漢朝以

前。文

武是沒分途的個人的能力,原本就包括了文武兩方面,要具備這些能力,才能適應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前的貴族,平時要治理國家,戰時要作戰,這種例子中外皆

然,祇是後來由於職務上把文武分開,才使得教育制度也隨著它們分開。 中國武術的特色

武術的起源可歸納到人與天爭、人與獸爭。人與人爭這三個階段,中外皆然。這三階段所產生的防身自衛授能,各民族問的差異性

也不曾太遠。中國武術比較特別的原因,癥結於中國文化的一個觀念,天人合一。從天人合一,陰陽的觀念所衍生出的文化。(不侷限於武術︶)同屬一個根源,所

以中國武術在歷經這三階段後,會回歸到這個主體之中。事實上,不是中國武術融入,而是練武的人融入:習武的人,不是單純的練武,同時也具備了其他文化的素 養。

所以「武」在此人身上,就自然會和其他文化和這種觀念結合,這也是我們稱它博大精深的原因。同時也是中國武術不易被其他武術取代而其他武術地無法體會的地方。

以太極拳為例,拳經上明明白白的闡明太極拳是不與人抗的,是捨己從人、無我的。在思想上,太極拳是中國道家思想的展現,當

現代人、西方人,不具備也不相信此種文化背景時,他們學太極拳便將他視一種武技,研究如何用太極拳來打人。其實以太極拳的精神來看,它不是要用來打人的, 因為打人是不須要發展出太極拳的。 武術的教育

武術教育是隨著人的生理而走的。從前人,很多是從小就練,甚至出生就練;出生時先給予全身的按摩增進其筋骨的發展,到五、六歲時,再按照他的情況施予不同的訓練方法,這就是回到「以拳練人」的主體上。

這個階段的訓練不是要他練會一套拳或練出什麼功力,而是用武的訓練方式促進他的生長。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孩子的身體是在一種鍛練的環境下長大的,所以他體

內的器官也是如此。二十歲以前,做這樣的鍛練,身體會產生一種自發性的習慣,所以如不從小練,身體動作的協調性不能配合。

有許多帶藝投師者難以練到精純,即是年齡太大,身體上無法再承受細緻的改變「所以其正的授徒,就在於你如何去教、如何去掌握這個人」。這是中國武術一個重

要的觀念和方法,也是貫徹「拳練人,不是人練拳」﹂的觀念。在這種基礎上,拳可變,拳也應該要變但所變的是教的程序和方法,根基是不能變的這也是中國武術

和其他武術很大的差異。外國的武術是「人練拳」,所以不管年齡、性別、條件一律授以固定的課程。 失去了什麼

現階段的武術和從前比較起來失去了什麼?「事實上,武術並沒有失去什麼,若真要追究,只能說失去了環境。所以習武人必須認

清處境,我們己經沒有從前的那種環境。在明、清、民國初年時局不靖的時代,當然是擷取武術中能保護身家性命的內容來練,換句話說,在戰亂時代,一定是發揮

武術中打鬥的功能,而其他方面的功能如養生、求道等,就容易被忽略」。那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時問來練,但中國武術本身仍是具備有這些功能的,在承平時,自然 就會有一些武術宗師朝那個方面發展。

中國武術要適應下一個世紀,就要去瞭解下個世紀的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