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史鉴:列强的国家战略(苏联、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二战史鉴:列强的国家战略(苏联、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522daa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3

本书依次分析了苏联、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国家战略,研读之后,让人荡气回肠,受益良多!不读此书,实为人生一大憾事。

二战史鉴:列强的国家战略——苏联篇(上)

受特殊的国情和国体影响,苏联在二战中的国家战略,几乎可以视为斯大林个人的战略。国内学界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汗牛充栋,但对“斯大林战略”的研究却凤毛麟角。事实上,今天回头看去,所谓的“斯大林模式”,与其说是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内发展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为进行国际竞争而采用的特殊战略。如果不能揭开当年苏联宣传机构营造的表象,将之放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剖析其实质,不仅看不到“斯大林战略”的全貌,也看不清“斯大林模式”的真相。本文将从战略、国际政治和战争史的综合视角,力图客观呈现真实的“斯大林战略”及其对二战和苏联的影响。

一堆烂摊子

当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时,他接过的是一战惨败和内战惨胜的烂摊子。

俄国曾经是令全世界敬畏的军事巨人,但这一点在斯大林上台之际已丝毫看不出踪影。俄国的军事厄运可以追溯到1855年。这一年,在英法联军的猛烈持续攻击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陷落。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沙俄帝国造成两大影响,一是加剧了内部的矛盾,二是迫使其向东扩张。但是,东进的道路并不顺畅。1904年,日本在英国的扶植下向沙皇俄国发起了挑战。这场被后人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的日俄战争,再次以俄国的惨败告终。一个非欧洲、非白种族裔的发展中国家,居然打败了赫赫有名的“俄国压路机”,这个事实令俄国尴尬蒙羞,更让俄国内部的分离主义者备受鼓舞。

1

日俄战争再次以俄国的惨败告终

1914年,俄国带着雪耻、复兴的追求,毅然决然地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很遗憾,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更惨痛的失败。结果,一战尚未结束,俄国就因内部的两场革命,率先退出了大国厮杀的棋局。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不能接受俄国因革命而获得静坐旁观的特权。协约国将俄新政权视为搅局的叛徒,同盟国则看到了征服东方的天赐良机。

革命没有带来和平,却引来更大的灾难和羞辱。

面对气势汹汹的德军,新政权为求生存,被迫于1918年3月3日,签署了灾难性的德俄《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约》(编注:《布列斯特和约》)。正如沃尔纳茨基总结的那样:“和平的条件是灾难性的。乌克兰、波兰、芬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得以独立。外高加索的部分地区被割让给土耳其。俄国人口由此减少了26%,可耕地减少了27%,粮食产量减少了32%,铁路系统缩小了26%,制造业减少了33%,钢铁减少了73%,煤矿数量缩水了75%。此外,俄国还必须支付一大笔战争赔款。”总计6000万人口和超过5000家工厂、磨坊、酿酒厂和炼油厂,被划到俄国之外。

德国的战败,虽然宣告了这一和约的失效。但随之而来的是,沙俄帝国的大崩解和前所未有的大内战。

2

从芬兰开始,经波罗的海三国到波兰平原,再转向辽阔的乌克兰草原,最终达到外高加索的群山之地。这样一个巨大的弧形地带,好像一块再也无法承担重量的护胸甲,硬生生地掉落下来。

同时,境内的反革命势力与境外的干涉武装相勾结,对新政权构成了严重的生存威胁。

在此后的两年多,新政权为了生存而苦战不休。正如两位美国学者(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与马克·斯坦伯格)指出的那样:“到内战结束时,苏俄已是精疲力竭、奄奄一息。1920年和1921年连续两年的干旱和1921年出现的可怕的饥荒,更是雪上加霜。‘不流血’的十月革命过后的几年内,流行病、饥荒、战乱、屠戮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崩溃,夺去了超过2000万人的生命。”此外,还有200万人逃离俄国,其中法国接收了60万人,位居首位,中、美、波、德四国紧随其后,各流入10万人。“流亡者中有相当大部分受过教育或者具有一技之长。”这种人口流失,显然非常不利于俄国的发展。

俄国国内战争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更是有目共睹。“战时共产主义也许挽救了内战中的苏维埃政权,但同时也极大地摧毁了国民经济。私人产业和贸易纷纷受到严格限制,而国家又无力提供足够的生产和贸易能力,国内经济因而进入停滞状态。据估计,1921年时,全国的矿山和工厂的产量只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20%的水平,一些重要工业和生活产品的生产能力萎缩得更为惊人,当时棉花的产量只有战前的5%,而钢铁产量更是跌到战前2%的水平。作为对余粮征集制的一种回应,不满的农民甚至拒绝耕作。到1921年,可耕作地面积只达到战前平均水平的62%,

3

而收成更是只达到正常水平的37%。马匹的数量从1916年的3500万头骤减至1920年的2400万头,同期,耕牛的数量则从5800万头减少到3700万头。俄国货币卢布对美元的汇价从1914年的2卢布兑1美元暴涨到1920年的1200卢布兑1美元。”俄国学者也不得不承认:“俄国国内战争是以前所未有的残酷血腥的方式进行的。国内战争的后果,在很多年内影响着俄罗斯国家生活和社会状况的方方面面。国家遭到了破坏。武装干涉所带来的损失高达500亿金卢布。工业生产水平缩减到俄国革命前的20%至40%,而农业生产则减少了50%。”(佐洛塔廖夫主编:《俄罗斯军事战略史》)

伴随着俄国国力跌入谷底,尤其是其军事形象的持续下降,周边的反俄反苏势力蠢蠢欲动,连小小的波兰也一路东进,险些拿下大半个乌克兰,日本更是趁机出兵,有鲸吞西伯利亚之势。这个惨痛的记忆深刻影响了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国家战略。

两大战略遗产

当然,斯大林继承的并非都是负面资产,单以战略智力资产而言,他继承了两大遗产:一个是彼得大帝的遗产,一个是列宁的遗产。

彼得大帝的战略遗产由四部分组成——

1.大俄罗斯主义。沙皇俄国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奉行希腊正教,进而自命为一切东正教徒的保护国和一切斯拉夫民族的宗主国。这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俄罗斯主义。对这个传统,彼得大帝及其后的历代沙皇均奉为正宗,世代相传,与俄罗斯帝国的扩张相表里。

彼得大帝推进了俄罗斯的军事现代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