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527569008a1284ac9504342

定的认识,对其中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传奇。 2.简析韩愈的散文主张。 3.韩愈散文的成就。

4.柳宗元山水游记、寓言的成就。

5.为什么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6.分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及其他景物描写方面的技艺。 7.理解《张中丞传后序》的思想意义。

8.以《张中丞传后序》为例,理解韩文多变的特点。 9.以《小石潭记》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景抒情艺术。

10.以《李娃传》为例,分析唐传奇为什么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第八章 晚唐五代诗词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杜牧的诗

一、社会衰败中士人怀古伤今情绪的反映 二、杜牧的诗歌创作 三、杜牧诗歌选讲

1.《赤壁》:⑴借咏史抒发自己的感慨;⑵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化;

2.《山行》:⑴色彩鲜明的画面;⑵“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哲理内涵;⑶凝炼的语言。

第二节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创作

一、士人的闺阁情怀与诗歌的爱情题材、艳丽诗风 二、李商隐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 三、诗歌的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四、李商隐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五、李商隐诗歌选讲

1.《锦瑟》:⑴主题的多重理解及自伤身世说;⑵抒情委婉含蓄;⑶朦胧凄艳的意境;⑷典故、象征等手法综合运用。

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⑴精纯深挚的爱情悲歌;⑵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⑶五六两句“从对面写起”的笔法。

第三节 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

一、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二、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 三、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四、晚唐五代词选讲

1.温庭筠《菩萨蛮》:⑴感情内容;⑵艺术特征。

2.李煜《虞美人》:⑴强烈悲怆的亡国之痛;⑵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课程的重点、难点:

9

小李杜的诗歌创作成就;词的兴起与温庭筠的词;李煜词的成就;《赤壁》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化;《山行》的丰富内涵;李商隐《锦瑟》、《无题》的比兴象征;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艺术特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艺术成就。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晚唐诗词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其中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

1.晚唐怀古咏史诗兴盛的原因。 2.晚唐爱情题材诗歌的时代背景。

3.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4.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

5.名词解释:燕乐 词 《花间集》 6.略述词体的起源。 7.举例说明花间词风。 8.李煜词的贡献。

9.《赤壁》如何将历史艺术化? 10.理解《山行》诗中丰富的内涵。 11.为什么“一篇锦琵解人难”?

12.以《无题》为例,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 13.以温庭筠《菩萨蛮》为例,分析花间词风。 14.李煜词中的亡国之痛,为什么会引起普通人的共鸣?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九章 宋代文学概论

课程教学内容:

一、宋代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宋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和成就 课程的重点、难点:

宋代文学发展的原因;宋词、宋诗、宋文的发展过程与成就。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宋代文学对唐代文学的推进有一定的理解,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原因和各体文学发展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思考题:

1.民族矛盾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2.商业都市对宋词发展的作用。 3.唐宋诗的差异。 4.宋代散文的特点。 5.宋词的成就。

第十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晏、欧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10

一、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二、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三、晏殊词选讲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⑴情中有思的特点;⑵富贵闲雅的感情和风格。 2.《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⑴情致缠绵而境界开阔高远。⑵情感和意象虚泛而含蕴深广,能引起广泛的联想。 五、欧阳修词选讲

1.《踏莎行》(候馆梅残):⑴以递进层深之笔,加深感情的表达;⑵意境的含蓄与用笔的细腻;

2.《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⑴婉曲幽深的感情;⑵“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多重意蕴。

第二节 柳永词的新变

一、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 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三、铺叙与白描

四、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五、柳永词选讲

1.《雨霖铃》(寒蝉凄切):⑴内容的新变;⑵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⑶铺叙手法;⑷语言形式。

2.《望海潮》(东南形胜):⑴内容及其意义;⑵铺叙技巧;⑶分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课程的重点、难点:

晏欧对五代词风的因革;柳永词的新变;晏殊《浣溪沙》情中有思的特点;柳永《雨霖铃》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柳永《望海潮》的铺叙技巧。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北宋前期词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 思考题:

1.北宋前期词风与晚唐五代词风的关系。 2.柳永词的开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评价柳永词之俗? 4.晏殊《浣溪沙》的感情特点。 5.晏殊《蝶恋花》的境界有何特点? 6.结合具体作品理解欧词的风格特点。 7.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8.结合具体作品理解柳永以赋为词的手法。

第十一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文

一、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11

二、欧阳修散文体裁的完备与功能的加强 三、平易纡徐的文风 四、欧阳修的诗歌 五、欧阳修作品选讲

1.《戏答元珍》:⑴谪居山乡的复杂心情;⑵写景与抒情相结合;⑶跌宕变化的章法。

2.《秋声赋》:⑴借秋声抒发人生感慨;⑵表现秋声形象感人;⑶文赋的形式。

第二节 王安石的诗文

一、王安石早期诗风的特点 二、王荆公体及晚年诗风 三、简洁峻切的散文

四、王安石作品选讲:《明妃曲》

⑴命意新警;⑵层次内容;⑶昭君形象的刻画;⑷以议论来深化主题。 课程的重点、难点: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王安石的诗文;欧阳修《秋声赋》对秋声的描写;王安石《明妃曲》在命意上的创新。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北宋北宋诗文革新的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代表性作家有一定的认识,对欧阳修、王安石的一些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思考题:

1.名词解释:王荆公体。 2.欧阳修的诗文理论。 3.欧阳修散文创作的成就。

4.欧阳修《秋声赋》如何表现秋之声?

5.与宋人同类诗歌相比,王安石《明妃曲》命意新警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二章 苏轼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一、儒、道、禅的融合 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三、黄州、惠州、儋州:逆境中的创作高峰

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

一、自然与雄放 二、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 三、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四、叙事、抒情、说明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 五、辞赋

六、苏轼古文和辞赋选讲:《前赤壁赋》

⑴创作背景;⑵层次内容;⑶复杂的心情;⑷主客问答的意义;⑸写景、抒情、议论的统一;⑹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