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与唐五代商业都市生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太平广记》与唐五代商业都市生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56b5c95fab069dc50220171

《太平广记》与唐五代商业都市生活

【摘要】唐五代时期,商业经济普遍繁荣,商业经营范围扩大。出现了许多经济发达的商业城市,商品交换大量出现,商品交换的品种也在不断扩大,服务性行业、殡葬、餐旅等商业行业蓬勃兴起。而唐五代的小说,以《太平广记》为例,真实地展现了唐五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状况。 【关键词】《太平广记》 商业 商品 城市 行业

唐五代小说是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它真实、清晰地展现了唐五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状况,以及唐五代的城市生活状况。而唐代商贾小说作为唐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城市经济发展和繁荣状况。

一 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

东汉末年至隋初四百年间,中国一直处于混乱的割据状态,公元589年,隋灭陈国统一了南北,打破了“旧制以淮为禁,不听商贩辄渡”的局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隋代大运河的开挖,并没有为隋朝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在唐代,它的推动作用却不容忽视。“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文、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联通南北的大运河带动了一大批,如杭州(在运河的南段)、汴州(在大运河和黄河相遇处)、扬州、广陵等城市的繁荣。据《唐会要》(卷86)载:“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蜀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洪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货往还,昧旦永日。”这是以大运河为主线的水路的商业情况。而陆路的商业情况,杜佑在《通典》写道:“东至宋、汴,西至歧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

由此可见,两都长安、洛阳的繁荣程度。除此之外,唐代还出现了许多繁荣的商业城市。据笔者统计,在《太平广记》中出现的大城市主要为:长安、洛阳、广陵、扬州、成都,出现的次数依次为:长安352次、洛阳154次、广陵152次、扬州134次、成都99次。如李公佐撰《谢小娥传》(卷491):小娥在长安的寺庙中出家为尼,遇见了李公佐,叙述了报仇的经过;商人邹骆驼(卷400)发家致富的全

过程便是在长安城中;田令孜(卷219)在长安西市卖饮子;《窦》(卷234)中的主人公经商也同样是在长安;《茶姥》(卷70)中的故事则发生在广陵,“广陵茶姥,不知姓氏乡里”;《韩》(卷19)的故事发生在金陵;《李珏》(卷36)中的李珏在广陵贩籴自业;而《郭使君》(卷499)中的故事发生在江陵,“江陵有郭七郎者,其家资产甚殷,乃楚城富民之首”。另外,由书中所载可见,因北靠长江,内有鄱阳湖,地理位置重要,发展迅速,江州也已成为当时重要的商贸中心,《陈导》(卷325)、《谢小娥传》(卷491)、《胡氏子》(卷374)、《熊慎》(卷119)等,都曾于江州经商。《尼妙寂》(卷128)中的尼妙寂父,为江州浔阳商贾;而据《元初》(卷108)载,在江州“群舟泊者悉是大商”。大小商人往来于江州,都证明了当地商贸活动的繁盛。

二 出现了大量的商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人数量也随之增多,罗隐在《广陵妖乱志》写到:“广陵为歌钟之地,富商大贾,通逾百数。”据《元初》(卷108)载,在江州“群舟泊者悉是大商”。因交通发达,水运便利,众多商人纷至沓来,江州商贾云集。另外,在史书上也有记载:“文、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由此可知,商人居住在繁荣的商业城市而且非常集中,并非小说的艺术表现,在现实世界中也同样如此。

经济的空前繁荣、地域经济的差异以及丰厚的商业利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唐人投身经商热潮,除了本来的商人之外,还有农民、手工业者,此外还有不少官商、军商,如《浮梁张令》(卷350)中的县令张某和《华阴店妪》(卷85)中的豫章邸吏;《宋氏》(卷471)中的军吏宋氏和《徐彦成》(卷354)中的军吏徐彦成等。可见,唐代的经商者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而这在当时许多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反映,如唐人姚合在《庄居野行》中写道:“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五代牛希济在《治论》中也说道:“今之世,士亦为商,农亦为商,工亦为商,商之利兼四人矣。”在时人眼中,这是一个全民皆商的时代。

三 交易商品品种繁多

唐代社会商业已不再是偶然交换和特产品的贩运,而是有了固定的商品交易和商业市场,除了像长安和洛阳这样的大城市的市场繁荣外,唐代都市生活还表现在商品已经由贵重物品的贩卖转向了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太平广记》中,

这一转变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如《订婚店》(卷159)中卖菜的老媪;《苏无名》(卷171)、《虎妇》(卷431)中的卖饭妇人;江淮贾人卖米(卷243);侯思止买饼子(卷267);吕用之的父亲买茶叶(卷290);《茶姥》(卷70)卖茶水;王昌龄买鞋子(卷300);阳都女(卷60)、二十七仙(卷29)、江陵茶姥卖酒(卷360);《齐州民》买醋(卷138);另外,还有卖油(卷395)、衣服和马(卷452)、柴火(卷118、卷108)、脂粉(卷134)、药(卷194)、鱼(卷156);阳都女(卷60)买桃枣;田令孜(卷219)卖药饮子;朱化(卷133)“以贩羊为业”;崔平业(卷116)买铜;《蜀城买药人》(卷85)买老鼠药等,卖盐的就更多了,如《王行言》(卷433)、《龚播》(卷401)、《僧处弘》(卷224)中都有描写。

在《太平广记》中买卖的商品,大多是日常生活必需品:鞋子、衣服、镜子、灯、柴、米、油、盐、醋茶、酒肉、药品、蔬菜瓜果、盐、化妆用品、书,涉及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商品交换品种的增多,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脱离农业生活,成为城市居民。

另外,除日常生活用品外,《太平广记》中的商品市场也有贵重物品的贩卖,如《阆州莫徭》(卷421)记载武则天执政时期,有人携象牙至洪州,“有商胡求买,累自加直,??许酬百万”;《紫羊宁羯》(卷403)中的波斯商胡先在洪州购得紫羊宁羯宝物后到扬州出售。除此之外,还有丝绸(卷485)、珠宝(卷457)、绫绢(卷261)等。但是数额远远少于日常用品的数量。这说明在唐代已有更多的人摆脱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束缚。有更多的人脱离了土地,需要他人提供日常生活的用品才能维持生活。经济的发展、城市市民的增多,重商的思想自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摆脱了农业生产成为市民的文人。

四 商业行业增多 1 旅店餐饮业

随着经济的繁荣,商旅的频繁往来,唐代旅店餐饮业也大量兴盛,杜牧在诗中就曾提及当时酒楼的繁多:“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润州二首》)在《太平广记》中,也有很多小说表现了唐五代的旅店餐饮业。如板桥三娘子虽为奸商,但却是非常了解顾客心理的旅店老板:“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年三十余,无男女,亦无亲属。有舍数间,以鬻餐为业。”除了旅店,还有很

多人经营餐饮业,如《张镐妻》(卷64)“南阳人,山下有酒家”;《阳都女》(卷60)“阳都市酒家女也”等。

2 手工业

在江南的一些大城市中,由于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需要大量各个行业的手工业工人来为他们服务,因此,城区内生活着大量的手工业工人。如城市建筑需要木工,日常生活家具要有人来制造,于是大量的木匠遂出现在城市各坊中。如《荆根枕》(卷407)载:“贾人张弘者,??求木工修之为一枕,献于庙。守庙者常以匮锁之。行人闻者,赂守庙者百钱,始获一见。”《广陵木工》(卷220)载,木工遇到了道士,于是改行行医。

据《太平广记》所载,唐代城市中的服装鞋帽的制造和销售也是一个重要行业。在各大城市都有各种各样的裁衣肆,专门为城市居民制造衣服和鞋帽,如《何二娘》(卷62)中的广州何娘子“以织鞋子为业”;《温媪》(卷9)中的“康州悦城县孀妇也,绩布为业”;甚至还出现了染坊,如《李清》(卷36)“北海人也。代传染业。”

3 医卜业

在唐代,城市生活离不开医生和占卜人士。医生在生活中的作用自不待言,而占卜师们懂得观星宿、相人面,还会测方位、知灾异,画符念咒、施行幻术,对于人们看不见的力量,例如命运、灵魂、鬼怪,也都深知其原委,并具有支配这些事物的能力。由于这些原因,占卜得到当时人们的广泛认可,求卜问卦者渐盛。如《抱龙道士》(卷86)中,“诸人皆以医卜为业,救人疾急,知人吉凶”;《黄贺》(卷217) “以卜筮为业,而言吉凶必效”;《裴少尹》(卷453)“以符术为业。”

4 殡葬业

人有生老病死,因此,在唐五代丧葬发展迅速,规模也很大。《李娃传》(卷484)就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凶肆行业的规模及其竞争:“初,二肆之佣凶器者,互争胜负。其东肆车皆奇丽,殆不敌。唯哀挽劣焉。其东肆长知生妙绝,乃醵钱二万索顾焉。其党耆旧,共较其所能者,阴教生新声,而相赞和。累旬,人莫知之。其二肆长相谓曰:‘我欲各阅所佣之器于天门街,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以备酒馔之用,可乎?’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证,然后阅之。士女大和会,聚至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