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刷题练专题1热点专项突破11山地环境练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刷题练专题1热点专项突破11山地环境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5a88db2cc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5

山地环境

[增分强化练] 一、选择题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为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

1.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 ) A.700~900米 C.2 000米

B.1 300米左右 D.2 200米

2.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是( ) A.700~900米 C.1 800~2 200米

B.1 000~1 300米 D.3 500~3 700米

3.太白山3 500~3 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A.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解析:第1题,根据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可知,在1 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故选B。第2题,根据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变化曲线,当相邻海拔坡地面积变化越小,说明该海拔段的坡度越小。读图可知,在1 800~2 200米范围坡地面积基本不变,所以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是1 800~2 200米。故选C。第3题,太白山3 500~3 700米海拔段为太白山的山顶区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光照时间较长,但并非冰川广布,3 500~3 700米海拔段坡地面积小,对物种的丰富度也产生影响,所以太白山3 500~3 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是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故选D。

答案:1.B 2.C 3.D

天山各高程不同季节积雪情况不同。用积雪面积除以总面积可得到各高程四个季节的积雪覆盖率,将各季节与前一个季节的积雪覆盖率相减可得到积雪覆盖变化率,以此表示各季节的积雪变化情况。下图中四条曲线示意天山不同季节积雪覆盖变化率与高程的关系。据此完成4~6题。

4.推测天山融雪型洪水灾害易发生在( ) A.甲、乙曲线代表的季节 C.丙、丁曲线代表的季节

B.甲、丁曲线代表的季节 D.乙、丙曲线代表的季节

5.在海拔5 300~5 600米范围内,形成乙曲线变化特点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C.坡度

B.降水 D.坡向

6.积雪覆盖面积不断增大的区域出现在( ) A.春季2 000米以下地区 B.夏季3 000~5 000米之间地区 C.冬季5 000米以上地区 D.秋季3 000~5000米之间地区

解析:第4题,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低海拔地区积雪覆盖率比冬季低,因此低海拔地区积雪覆盖变化率为负值,故甲曲线为春季。夏季低海拔地区春季时积雪已经融化完毕,积雪覆盖变化率为零,较高海拔地区因气温高,积雪融化远多于春季,积雪覆盖率低于春季,因此积雪覆盖变化率为负值;5 3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气温低,积雪难以融化,但夏季降水(降雪)多于春季,因此积雪覆盖率高于春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值,故乙曲线为夏季。按此思路,可推测出丙为秋季,丁为冬季。春夏季节气温高,积雪融化,易发洪灾。故选A。第5题,根据上题判断乙曲线为夏季。由积雪覆盖变化率数值可知,在海拔5 300米以上地区,积雪冬季消融、夏季积累。5 300米~5 600米之间的高海拔地区气温低,春夏季积雪都难以融化,满足积雪的温度条件,使得积雪覆盖的决定性条件变为降水(影响积雪收入)。夏季降水多于春季,因此积雪覆盖率高于春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值。故选B。第6题,由前面的综合分析可知,积雪面积不断增大的区域应该是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值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直接选出答案D。

答案:4.A 5.B 6.D

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海拔约为2 000~2 500 m),主要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 ) 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 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

8.草本植被入侵后导致当地( ) A.生物量增加 C.土壤肥力降低

B.生物耗水量增加 D.土壤水分降低 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 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草本植物入侵面积较大的区域,是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选B。第8题,结合材料信息,无入侵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随着入侵增多,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降低,故草本植被入侵后导致当地土壤肥力降低。

答案:7.B 8.C

图甲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的历史变迁,图乙示意该山地附近某湖泊剖面复原的温暖指数和湿润指数。据此完成9~11题。

9.图示山脉可能是( ) A.太行山 C.天山

B.贺兰山 D.秦岭

10.0.2万年至今时期内,气候的变化特点是( ) A.暖湿转为冷干 C.暖干转为冷湿

B.冷干转为暖湿 D.冷湿转为暖干

11.气候趋于冷湿时,该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是( ) A.带谱更加复杂 C.林带界限下移

B.荒漠面积扩大 D.草原面积缩小

解析:第9题,山地垂直带谱基带的自然带反映了当地气候类型所对应的自然带。由图可知,该山脉现今山麓基带自然带为荒漠带,代表当地的气候非常干旱,植被以荒漠为主,因此,山脉有可能是天山。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山地基带自然带以荒漠为主。正确答案选C。太行山、贺兰山都是温带季风气候,山麓基带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山脉的南侧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侧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A、B、D错误。第10题,由图乙可以看出,0.2万年至今时期内,温暖指数越高,说明气温越高,气候的温暖指数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因此可以看出气候整体由冷变暖,蒸发旺盛,而湿润指数数值越高,气候越湿润,降水越多,湿润指数是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说明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因此气候的整体变化特点为原先的冷湿转为暖干,正确答案选D。注意时间段的提示,不同时期变化不同。第11题,气候趋于冷湿时,从图乙找到对应图甲时间段,从图甲可以看出,有两个时间段大致是距今1.15到0.75万年和0.65到0.48万年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垂直带谱缺乏荒漠带,复杂性明显降低,因此,荒漠的面积明显缩小甚至没有,A错误。而针叶林生长的下限,通过与之前时间段和之后时间段的对比,海拔明显降低,C正确,高山和亚高山草甸带的面积明显扩大,因此草原面积是扩大的, D错误。正确答案选C。

答案:9.C 10.D 11.C 二、非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