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诗词鉴赏汇总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诗词鉴赏汇总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5e20df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5

松江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对雪(唐)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

【注】①浮蚁:指酒

12.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用“北雪”、“胡云”是因北方多雪,长沙属南方,偶有雪。 B.颔联写雪随风而飞,间有未落之叶,在雨雪之中诗人不能赏花. C.“金错囊徒罄”句写作者已经囊中羞涩,已经没有买酒的钱了。 D.“银壶酒易赊”是诗家常用语,藏一字于其中,“易”实“不易.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

A.清新自然 B.雄起瑰丽 C.高亢豪放 D.沉郁顿挫 14.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4分)

(三)(8分)12.(2分)B 13.(2分)D

14.(4分)答案示例:通过间接抒情写出作者面对着漫天的飞雪,感受着凌冽刺骨的寒意,欲饮酒,却无人与之为伴,无人与之对酌的孤独情状,诗人只能等待归巢的“昏鸦”。这“昏鸦”这一意象卷入落魄的流浪人的心里,即言诗人等待时间之久,又写出了诗人的形单影只,漂泊无着,有家难归的孤寂与苦闷,感染力强。评分说明:间接抒情1分,意象解析1分,复杂情感2分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及综合赏析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作答这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和选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选项B,“在雨雪之中诗人不能赏花”理解有误。原诗中“带雨不成花”说明的是雪夹杂着雨,不能形成雪花。故答案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风格的理解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所给选项,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风格的确定,进而准确把握诗歌的风格。选项A,清新自然,从诗歌的内容看是写雨雪天气,所以“清新自然”的风格理解有误;选项B,雄起瑰丽,本诗中写作内容很低落很凄清,所以说“雄起瑰丽”理解有误;选项C,高亢豪放,这根本不是杜甫的诗歌风格。所以选项D,“沉郁顿挫”理解准确。故答案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句的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要注意先明确诗歌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最后要扣住诗歌的情感主题。诗句“有待至昏鸦”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体现了诗人无人问津的孤独和寂寞,从时间上看“昏鸦”已经很晚了,但是诗人仍然是孤单的一个人,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徐汇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宋)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

〔注〕桂:古时称科举及第为“折桂”。

12.依据诗意,欧阳秀才游江西的目的不会是( )。(1分)

A.游学 B.宦游 C.交游 D.游历 13.对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对方着笔 B.比喻新颖贴切 C.以落花写离情 D.以西江梦点题 14.后六句不抒离情而写别意,结合内容作赏析。(5分) (三)8 分 12.(1 分)B 13.(2 分)C

14.(5 分)答案示例:先以“无梧桐”自谦,将门人赞喻为凤凰,希望他振翅高 飞;又提醒他去江西后善自择居,不与乌哺类卑俗之人交往,并叮嘱他不忘游学 为科举的梦想,最后举杯祝福他异日折桂。句句用喻,含蓄又形象地表达了师长 对门人的赞誉、叮咛和期望。

嘉定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14题。(8分)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庄生天籁:出自《庄子?齐物论》,谓自然界的声响。②刚道:硬说。 12.下列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欧阳修在扬州建造了平山堂,苏轼曾为平山堂写词,“山色有无中”句就选自该词。 B.上阙写景,虚实结合;下阙写景议论,借驳宋玉表达“风无雌雄,不以谪为患”一旨。 C.“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一句借描写眼前美景,寄寓词人身受贬斥际遇的感慨。 D.词人在篇末写出只要有长风千里,令人痛快,内心便会充满浩然之气,坦荡洒脱。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词的一项是( )。(2分)

A. 刚健遒劲 B. 慷慨激昂 C. 典雅庄重 D. 旷达豪迈 1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阙的画线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14题。(8分) 12.B(2分) 13. D (2分)

14.(4分)前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碧山映江,优美平静;(1分)后三句,狂风忽起,涛澜汹涌,白头翁驾一叶扁舟,在巨浪中掀舞。(1分)前后动静斗转,动心骇目,(1分)凸显白头老翁搏击风浪的泰然气象,为后面阐发人生感悟做铺垫。(1分) 长宁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唐)高适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注]①践更:此处指服役的士卒。②太白:星座名,古时认为是将星。 12.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本诗的押韵符合律诗的要求。 B.本诗是送别诗,也是边塞诗。

C. “何如州县劳”在本诗中没有直接回答。 D. “军容随赤羽”句写军队如飞鸟般疾行。 13.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

A. 清新流畅 B. 慷慨激越 C. 委婉含蓄 D.雄浑悲壮

14. 本诗与一般的伤感失落的送别之作颇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

12.D 2分 13.B 2分

14.答案示例:首联点出送别,一“登”一“指”颇有昂扬气概,并无远别的悲伤;颔联问别,不用寻常慰别之语,而以“关山事”与“州县劳”对比发问,表现诗人对友人送兵远行的关切。从全诗看,此处也暗含了诗人对立功边塞的神往;颈联描绘出行情景,精炼“随”“引”二字、巧用自然景色衬托部队风貌,勾画出军容的整肃威武和白少府赴边的英姿,透露出对白少府治军的赞扬;尾联写对友人的慰勉,预言白少府此行必能建功,以昂扬的情调送别友人,也含有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全诗激昂雄壮,与伤感失落的送别之作颇不相同。

杨浦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4题。(8分)

离亭燕 (北宋)张昇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 ①张昇,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胜到衰的时代转变。 ②低亚:低垂。

12.从题材角度看,本文属于 。(1分) 13.对于此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潇洒”一词尽显萧疏明丽而又脱俗的风致。 B.“浸”字展现了水天相接,浑然一体的景象。 C.“相射”描摹了波光潋滟,晶莹剔透的画面。 D.“云际”句由远及近,由景物转到人物情志。 14.请对末句“寒日无言西下”进行赏析。(4分)

(三)8分

12.(写景)咏史/怀古(1分) 13.C(3分)

14.(4分)意为“凄冷的夕阳默默地向西沉下。”(1分)“无言”为拟人手法,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感,景中寓情,渲染了孤寂苍凉的气氛,也暗示了作者对宋朝由盛到衰哀叹/感伤的内心。以景结尾,意蕴无限,令人回味。【手法1分,景物特点1分,情感1分】 闵行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送孙十尉温县

钱起

飞花落絮满河桥,千里伤心送客遥。 不惜芸香染黄绶,惟怜鸿羽下青霄。 云衢有志终骧首,吏道无媒且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