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技术实践试题(选修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技术实践试题(选修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5e4f654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e

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________层的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

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___________,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

解析:(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催化能力最强。(2)发酵过程中先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大量繁殖,使发酵液中的酵母菌总数达到一定程度,有利于发酵的进行。(3)①醋酸杆菌是好氧菌,据图分析,第15天将A、B层颠倒,颠倒后使原来处于下层缺氧状态的醋酸杆菌分布在上层有氧的环境,醋酸杆菌大量繁殖,其数量上升,后来因为培养液中营养物质被逐渐消耗以及呼吸产物对pH的影响,导致其数量不再增长而趋于稳定。由此推测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氧气、营养物质、pH。②因为乳酸菌是厌氧菌,故下层(未颠倒前B层处于下层,颠倒后A层处于下层)有利于乳酸菌繁殖。③由题目信息可知,由于营养物质消耗、发酵环境发生改变等,生物个体之间的斗争、不同种类之间的竞争会加剧。

答案:(1)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2)酵母菌

(3)①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 氧气、营养物质、pH ②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或不翻动,或下) ③种间竞争(或竞争)

4.(2015·广东高考)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H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拟参照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实验结论。

解析:(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要选择密封性好的容器,一般用水密封,以创造无氧环

9

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防止蔬菜腐烂。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丙酮酸、[H]和少量ATP。(2)第3天时,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高,在第8天后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降到最低,故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导致pH下降。(3)设计的记录表中要包含乳酸菌类型、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等自变量,因变量为亚硝酸盐的含量。通过相互对照确定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最适发酵条件。

答案:(1)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丙酮酸、[H](少量ATP) (2)亚硝酸盐含量低 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3)两种乳酸菌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表 乳酸菌类型 及食盐浓度 亚硝酸盐含 量(mg/kg) 发酵时间(d) 1 2 3 …… 10 4% 5% 6% …… 9% 10% 4% 5% 6% …… 9% 10% 普通乳酸菌 “优选”乳酸菌 推测实验结论:与普通乳酸菌相比,“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时,相同条件下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低。

[调研试题重点研究——明趋势]

一、题点练

1.将少量的酵母提取液加入到足量的葡萄汁中进行果酒制作,15 ℃条件下密封保温一段时间之后,检测到反应体系含有少量的酒精。如对上述实验的某个因子进行改动,实验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加酵母提取液的量,则产生相同酒精所需的时间延长 B.增加葡萄汁量,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 C.保温温度提高到23 ℃,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 D.连续通入无菌空气,则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

解析:选C 葡萄汁足量,增加酵母提取液的量,则产生相同酒精所需的时间缩短;由于葡萄汁已经足量,而酵母提取液的量一定,故增加葡萄汁的量,酒精浓度不会增加;酵母

10

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连续通入无菌空气不会产生酒精;制葡萄酒时,酒精发酵控制的温度为18~25 ℃,升高温度到23 ℃,相同时间内酒精浓度升高。

2.下列与腐乳制作过程相关的操作中,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在现代腐乳生产时通常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装瓶时,豆腐块应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入等量的盐

C.利用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来调制腐乳的风味 D.封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

解析:选B 腐乳制作过程中,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装瓶时,要分层整齐地摆放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

3.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

B.制备样品处理液时,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C.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过低、腌制的时间过短易引起细菌大量繁殖 D.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 解析:选D 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 4.若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直接制作果醋,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后,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加入适量的醋酸菌

B.一直打开阀a和阀b进行通气 C.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D.把发酵装置放到15 ℃的恒温箱中进行发酵

解析:选D 醋酸菌产生醋酸时,最适宜的发酵温度是30~35 ℃。 5.下列鉴定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A.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重铬酸钾试剂进行鉴定 B.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杂菌的数量变化进行鉴定 C.对于果醋通过品尝的方法进行鉴定

D.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液的pH变化进行鉴定

解析:选B 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杂菌的数量变化不能鉴定果酒制作是否成功。 二、题型练

6.请回答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食品的相关问题: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它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繁殖的最合适温度是__________左右。在____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11

(2)在变酸的酒的表面可以观察到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________。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先将乙醇变为________,再将其变为醋酸。

(3)制作泡菜主要是利用乳酸菌的________________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民间制作腐乳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灭菌,发酵好的豆腐上布满了菌落,这些菌落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物种。

(4)在________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色染料,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比较,可大致估算出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解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温度在20 ℃左右时最适合酵母菌繁殖,故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酵母菌可以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在这一环境下生长受到抑制。(2)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好氧的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醋酸菌在缺少糖源的情况下,先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可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民间制作腐乳不需要灭菌,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有多种,如青霉、曲霉、毛霉等。(4)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可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利用此原理可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答案:(1)异养兼性厌氧型 20 ℃ 缺氧、呈酸性 (2)菌膜 乙醛 (3)厌氧发酵 不需要 不属于 (4)盐酸酸化 玫瑰红

7.王致和腐乳独具特色,它采用优质黄豆作为原料,经严格筛选后用传统工艺制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腐乳腌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与细菌相比,毛霉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除毛霉外,还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等。

(2)毛霉等多种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_酶和________酶,使制作的腐乳更加鲜美且易于消化吸收。

(3)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加盐腌制8 d,加盐可以________________,使豆腐块变硬,并且在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避免________________,装瓶时加入的卤汤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也有相同的作用。

(4)当我们品尝腐乳时会发现腐乳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其实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