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集中问题汇报- 副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金融风险集中问题汇报- 副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60c137f69dc5022abea00c0

有关当前金融风险集中问题的汇报

从世界范围看,当前全球经济走势仍然艰难曲折、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大幅下滑。由于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加大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阻力。在经济发展趋缓的新常态下,国内经济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却正在逐步凸显,投资、工业下行势头仍在延续,传统动能持续减弱。金融业作为产业链条的最上端,对经济的风向最为敏感。2014年以来,经济趋缓的波及力逐渐在金融领域凸显。社会微观层面的直接体现就是债务人违约率增高,金融机构不良率持续增长,银行惜贷,企业难贷,各类民间借贷资金链条断裂,企业隐形负债凸显,金融欺诈增多,居民投资、消费动力不足,股市、债市活力不够,资金端货币充足,资产端严重匮乏,公开市场利率趋低,存款收益下降。信贷总是有一定的期限,其后果需要信贷到期后才能够显现,而当前经济下行的环境下承受的不良信贷后果却是1年甚至5年或更长时间前所形成,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环境中传统风控手段下的结果。因此,金融相对于现实社会环境,客观上已经存在着时间不等的滞后性,使得各类金融机构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大环境措手不及,直观的表现就是各类金融风险突然集中.孟光辉.显现。

一、金融系统性风险应重点关注的宏观问题

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就是新的金融危机。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上的总体安全性,就要防止各类金融风险的集中爆发。一旦风险集中爆发,将波及到全社会的各个层面。根据当前金融信贷结构和社会信用的现实情况,需要重点防范警惕以下几个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因素。

(一)房地产价格剧烈波动

由于社会信用制度比较落后,信用环境偏差,加上具有房地产不可移动和保值性,大多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流措施主要靠不动产抵押。同时土地出让金和房产交易税费是地方政府财政税收重要来源,多年持续增长的房地产市场本身也和银行的开发贷有关。一旦不动产的价格下滑到抵押担保价值以下,企业信贷违约就会成为常态,房地产开发市场也会停滞。由于不动产抵押是金融机构的最主要担保措施,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很可能直接引燃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并且二者会互相影响,加速金融风险的爆发和不动产的贬值。一定程度上,房地产捆绑了中国的各类融资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之一就是美国房地产的次贷危机,应当引以为戒。此外金融监管法律不允许金融机构跨界作业,有严格的行政区域限制,因此不动产所在地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服务当地经济

发展,当地房地产市场如果出现问题,最先影响的也是当地金融机构。金融在当地出现障碍,其他经济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国家在持续的去房地产库存化,并对房地产市场给予积极调控引导,也是用意在此。

(二)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主要的融资渠道包括各类融资平台贷款、信托融资、城投债等。在平台贷款监管收紧之后,地方变相融资的行为愈演愈烈,不少地方通过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发行理财产品、垫资施工等方式变相融资。各类金融资产证券化后继续在市场融资,把原先的金融风险杠杆化持续放大,一旦初始债务违约,必定会引起多米诺效应。总体看,地方政府债务是以政府信用直接或间接背书,最终的债务人表面上看是政府的各类投资、经营主体,但最终仍然是政府买单。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倚仗房地产市场,还款来源的高度单一化、集中化,在金融风险集中时期,往往会导致政府违约率增高。地方政府信用最终由中央政府给予背书,中央政府背书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超发货币,给予财政支持,但超发货币的恶劣后果已经被历史多次证明。因此,地方政府债务表面看是区域性问题,最终却是全局性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繁荣稳定,如果处理不好,地方政府债务的集中违约爆发.孟光辉.,会迅速引燃金融风暴。

二、金融风险集中的微观领域关注问题

(一)银行

各家银行的不良率持续攀高,2015年银行的平均收益率降至近10年来最低,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各家银行提高信贷门槛,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大,部分企业贷款到期后,无法获得继续融资支持,因资金链断裂陷入艰难经营境界。总体形成的局面就是,银行资金充足,经营成本增大,企业贷款却难度加大,陷入恶性循环。

(二)信托公司

信托贷款的融资成本比银行融资成本高,大量的民间资金流入信托,为了保证信托收益,信托投资的风险往往要高于银行贷款。但作为影子银行的主要代表,国家对信托业务的监管一直处于相对缺位状态,信托业务的风险要高于银行信贷,尤其是对银行的房地产信贷收紧之后,大量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自于信托融资,主要的担保措施也是不动产抵押。房地产的泡沫化已经比较严重,信托业风险也已经比较集中。并且,信托公司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并不像银行一样对实

体的债务承担损失,最终承受金融风险的是资金的委托人。而且信托投资的高门槛资金额实际上是由民间小额资金成伞形集中而成,关系到众多的个人民间投资人,许多甚至是举家资产的集合投资,一旦信托风险爆发,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稳定。一旦金融风险爆发会迅速把债务风险直接传导给民间。已经产生的重大信托违约事件,无一不是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给地方社会的稳定带来严重挑战。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

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已经在前三年的洗牌中逐渐淡出银行融资市场,政策性的融资担保公司成了融资担保市场的主力军。但是融资担保业务具有放大效应,可以在净资产的10倍以内进行担保业务,这意味着一旦放大率达到10倍,大约10%的业务出现违约,融资担保公司的生存就.孟光辉.会成为问题。当前许多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的放大倍数在7到10倍,处于高放大倍数的边缘。由于担保公司介入的金融业务质量往往会低于银行直接从事的信贷业务质量,故融资担保公司的不良率远在银行的不良率之上。自2014年初各大政策性融资性担保公司不良担保率在持续攀升,2015年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点,未来一年的情况目前看也不容乐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为解决中小企业、个人、农户等底层群众贷款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一旦出现问题,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会十分巨大,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小额信贷业务虚假化,二是不良率凸升。小额分散的政策理念,不仅是规定小贷公司的业务应当以分散、小额贷款为主,也是主要的风险化解手段,但是出于成本和融资便利的需要,小贷的大部分业务是以拆分成多个小额业务形式体现的大额信贷业务为主,导致风险集中度增高,严重偏离了小贷业务的初衷。在此前体下导致近年来的不良率持续攀升,20%的不良率已经成为常态,高达60%的不良率甚至90%的不良率,也司空见惯。小贷的利率偏高,小贷业务本身就是风险较大,在严重背离小额、分散的业务规范前体下经营,导致违约风险凸升。

(五)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的无序化发展,导致违约风险更为集中。民间借贷权利义务缺乏有效的合同约定,缺乏规范的风险分流措施,高利率导致成本收益倒挂,甚至掺杂着违法、暴力和黑社会性质的催债手段,跑路、非法拘禁等隐形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惜贷政策,迫使中小企

业主利用高利贷来饮鸩止渴。目前看,陷入经营困难、偿债能力锐减或呆死的企业,一般会或多或少的卷入高利贷融资领域,高利贷成了压死经营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六)互联网金融

P2P、众筹是近年来金融违约、犯罪的高发领域。全国的P2P网络融资平台倒闭、经营停顿的已经超过千家,而股权众筹领域也有失规范。互联网的无界性和迅速放大、传播效应,导致金融诈骗和违约事件频发,成了非法集资和诈骗罪的高发地。目前包括陆金所、红岭创投等在内顶级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已经多次出现大额融资违约事件。由于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目前实质上处于虚化状态,无实质性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政策,导致互联网金融仍然处于相对失序状态,并且该领域竞争激烈,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各个平台竞相以高利率吸引投资人。投资人主体复杂,涉及区域广泛,高利率融资成本下的资金投向风险偏高,属于金融风险高度集中的领域。

(七)融资租赁公司、保理公司、财务公司

融资租赁本是设备融资的渠道,但是目前的融资租赁公司都在巧妙的规避监管,成了实质上的专业资金放贷机构。融资租赁的成本普遍高于银行贷款50%以上,业务面偏窄,目前自身的生存难度也在加大。保理公司是以既存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担保并以自有资金进行放贷经营的机构,应收账款的回款率影响着其贷款的违约率,在经济放缓的环境下,保理业务也在受到影响。部分财务公司也在从事内部的资金融通业务,同样受到外围环境影响。

总体看,在信贷市场上的每个链条端,目前均受到经济新常态环境的影响。目前微观金融经济主体的共同感受是,资金充裕、货币容易集结,但是好的资产方,好的投资项目比较少,违约债务的处理周.孟光辉.期正在加长,金融的流动性正逐渐受到影响,并且每一类金融主体都在互相负面影响,业务违约风险正在时间和行业上逐渐趋同化,风险的确正在集中。

三、当前应当防范和注意的问题

(一)金融诈骗增加

金融市场风险加剧会导致正规资金来源渠道不畅通,陷入经营困难期的企业会急于渴望融资,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此时就会产生专业的融资帮助机构协助经营者造假,甚至是与金融机构内外串通,利用虚假资料欺骗金融机构,骗取贷款。此外,一些浑水摸鱼的投机者也会利用经营者的心理,以服务费、审计费、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