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道德讲堂讲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诚信道德讲堂讲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62a57f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9

道德讲堂讲稿——诚实守信

小二班

各位同事,很高兴今天给大家进行这一期的道德讲堂的宣讲,希望大家通过这次活动得到收获和帮助。我今天给大家宣讲的题目是:《诚实守信》。

诚实不欺、恪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即所谓内诚于心而外信于人,古老的华夏民族响誉世界;道德涣散、诚信缺失却是今天中华备受关注的焦点,成为社会进步的痼瘤、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诚信建设”更成为最热门议题,诚信问题已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点。

一、什么是诚信及诚信意识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要具有诚信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二是要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一言九鼎。 诚信是历史的、现实的、世界的、永恒的守则和论题。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家无诚信不和、国无诚信不强。做人、就业、持家、从政都应该讲求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他的《论语》中,有大量关于诚信的论述。孟子对诚信十分推崇,他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他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也十分强调诚信的作用,他说:“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董仲舒提出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其中就有“信”。宋儒周敦颐、朱熹等都把诚信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周敦颐说:“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是圣人的根本,也是仁、义、礼、智之源,同时还是一切行为的基础);朱熹说:“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能够

1

践行诚信并存于内心,那么就找到了所有善行的源头、所有行为的根本)。不仅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同样重视诚信,如商鞅就是通过“立木取信”来推开著名的“商鞅变法”,管仲提出“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说:“言必行、行必果,使信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中华民族诚信文化、诚信思想博大精深。

道德诚信问题

中国人现在如此迫切地呼唤诚信,并非倒退,而是我们正在爬坡。 古时候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他作为寒士之一是有切肤之痛的;而白居易吟唱“地不知寒人要暖,少把人衣作地衣”时,我相信他尽管位高爵厚,但也是出自真诚的。因为我们曾经太贫苦,所以诚信可能总是一种在梦中浮现的奢侈品。现在中国渐渐地走向富裕了,因此诚信问题一下子就凸现出来,各种极其富有想象力的欺骗,例如给馒头里放点洗衣粉;给猪喂点瘦肉精或多多注水;给甲鱼鳝鱼喂点避孕药等等,让人叹为观止,为什么诚信突然缺失而我们如此迫切地呼唤诚信?

陶行知说过:“人的最大美德莫过于诚实”。那就是让我们呼唤诚信的春风,积极投身于争分铸造诚信的浪潮中去吧!让我们处处兑现诺言,为诚信广而告之。无须感叹世态炎凉,不必埋怨人心不古,因为美好的一切就在你我手中,正如诚信的期盼同样在你我心中一样!太阳每天都不辞辛劳地升起,让我们诚信吧!让我们教学生诚信吧!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着,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让我们勇铸诚信的丰碑,让诚信之花开遍校园吧!道德诚信也将必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社会和文明的标准和守则。

2

诚实守信的故事一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诚实守信的故事二 500万彩票

2010年4月17日,东门桥综合市场内52010291号福彩投注站中出一注一等奖与一注二等奖,合计人民币5146680元。中奖彩票是一名姓蒋的女士打电话向该投注站销售员袁宗义订购的,蒋女士并不知道订购的彩票已经中了大奖,也没有付钱取走彩票。面对500多万元的巨奖,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的袁宗义并没有起贪念,她立即电话告知蒋女士彩票中奖,随后,蒋女士支付了4元钱取走了500多万元的彩票。诚信为经营之本,面对巨奖不动贪念,袁宗义用自己的诚实守信作出了榜样,感动了大家。据说,现在该投注站的生意变得十分火爆。

诚信意识是一个接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简单地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提醒自己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实际上就是诚信意识的表现。

3

诚实守信的故事三 商鞅南门立木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此乃为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典故,成语“南门立木”和“徙木立信”就是从这里来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