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山东省枣庄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683775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d2

课 题: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 教 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学生听歌曲,思考问题。] 从低沉、忧伤的乐曲中,听到了什么呢?

[是东北人民对家乡的热爱,是对日寇占领家乡的愤怒。]

[教师]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学了今天这一课你就会明白。 [板书]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本课课文,学生边看边思考下列问题。依据《助学》预习笔记,掌握知识脉络,提出个人疑问。 问题:

1、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战争? 2、 为发动战争日本制造了什么借口?

3、 面对日本的进攻,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要这么做? 4、 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怎样,有什么影响?

5、简述西安事变的背景以及事变的过程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合作探究】

讨论:蒋介石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样做又产生了什么后果?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因为他对共产党的害怕比日本更甚,将共产党看成其心腹大患。此时他的军队正在江西大规模“围剿”红军。不抵抗政策直接导致日本在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落入敌手,东北人民开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 过渡:面对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进行了怎样的抵抗?

(一)面对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组织起抗日义勇军;(二)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的

抗日战争。

学生介绍:抗日英雄的故事,加深抗日的认识。 补充:日本扶植傀儡溥仪建立伪满州国,欺骗世界舆论。

过渡: 日本侵占中国的东北后,继续扩大侵略。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看书寻找答案。

学生答:制造了华北事变(感悟日本对中国的疯狂侵略和国民政府的投降卖国)。 教师: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在中共领导下一二九运动爆发了。

教师投影一二九运动照片,学生看书了解相关内容。

教师引申:一二九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西安事变爆发了。 二、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出演历史剧《西安事变》,学生边看边思考下列问题寻找答案。 1、 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可能总结不全,教师应适时引导)

思考:张学良和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敢“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①、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对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作用。

③、张、杨的爱国精神,希望蒋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是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小结板书]

原因:主要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直接原因:逼蒋抗日

其它原因: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积极宣传。 张、杨个人因素:都是爱国将领。

教师出示投影介绍张学良,加深学生对他的了解。

教师:通过对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分析来看,同学们怎样评价此事呢? (西安事变是“兵谏”,目的是逼蒋联共抗日,因此是爱国的,进步的)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如何: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为国共两党抗日战争时期共赴国难,联合抗日奠定了基础。所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快速抢答)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板书设计: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一、 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9.18(国难日,勿忘国耻) 2、制造者:日本关东军

3、经过: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 4、结果:东北三省沦陷 5、原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二、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时间:1936.12.12

2、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3、目的:逼蒋抗日

4、经过:张、杨扣蒋,实行“兵谏”5、结果:和平解决,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达标反馈】 填表: 事变名称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重点是两个事变---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我主要利用多媒体、视频再现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并根据知识的联贯性分析两次事变的内在联系与必然性,从而突出重点。在难点上: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突破方法:从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上分析,可以得出西安事变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引导学生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选取有用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得出结论。再通过当时形势和民族利益考虑,和平解决事变是一个团结一切力量抗日的好策略。

时 间 地 点 简单经过 意义: 结果或意义 结果: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