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化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俄罗斯文化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6891fc6bb4cf7ec4afed0b8

《俄罗斯文化之我见》

王秋锦

经济管理学院

物业管理专业10-3

100694313

摘要: 在19世纪俄国文坛上,曾出现了一条“辉煌灿烂”的“多余人画廊”。在这画廊中

耸立着许多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典型。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东正教的传播带给俄罗斯的不仅仅是宗教的信仰,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并以其强势的姿态给社会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建筑艺术在俄罗斯的繁荣和发展亦是见证了这个铁一样的历史演变进程,并以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昭示出这种演变的真实风貌。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多余人 宗教 东正教 俄罗斯建筑

在俄罗斯文化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伟大的发展历程的俄罗斯。这个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国家,自然而然地融合着东西方两种文化,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对于文化知识的丰富理解。

我进行了很多关于俄罗斯发展的学习,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关于文学的发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世纪,俄罗斯出现了很多的带有批判和讽刺意味的作品,与此同时,文章中的主角人物大多数都是小人物,但是又极具时代特点,他们是: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等。这些人在俄罗斯的文学历史上被称为“多余人”。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一半蕴藉着先进的民主革命意识,闪烁着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思想光芒,迸发着积极寻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标的火花;而另一半则被西方利己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消极思想所侵蚀,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复杂的生命形态。到头来尽管不甘心沉沦却又无力超出社会的束缚与羁绊。他们只能是否定和怀疑的精灵,是一群生活理想的“迷惘者”,努力寻求自我实现,终因不能在生活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变成了“多余人”。俄国评论家赫尔岑给“多余人”下定义说“他们充满高贵的愿望,但羽翼折断,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哪里:他们想隐遁起来,避开生活,这是多余的,没有益处的人。”同创世英雄、寻梦者和毁灭者等类型相比,“多余人”题材更具绵延性、复杂性和普及性。

“多余人”的特征就是他们具有复杂的人生,他们是思想上的“报晓的先觉者”,行动

上则是“贫乏的残疾者”。他们是属于精神世界中最鲜活和最忧郁的“精神贵族”。用一句话概括,“多余人”的心理特征是,意识和意志的不相协调。意识上的“巨人”和意志上的“矮子”,这也是“多余人”大起大落的精神历程和悲剧。“多余人”具有忧患意识和民族的整体特征,在民族兴亡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这使俄国“多余人”闪耀着某种灵光,格外动人,而且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或许这也是俄国“多余人”在文学家笔下获得不朽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多余人”来说,他们恰恰处于社会关系网络的最敏感点上,因而他们的性格悲剧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而且较之一般性像,他们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关系两极的对立和冲突,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社会关系两极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的产物。 “多余人”都具有性格缺陷,因而形成其悲剧的性格特征。在这种复杂的性格中,才真正体现人物性格真实的美,同时产生复杂的人物自身纠结,使读者获得复杂深刻的审美感受。

关于俄罗斯东正教和俄罗斯建筑的各种讲述不胜枚举。老师在课上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东正教对于俄罗斯的社会文化、政治以及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俄罗斯城市内的各种宗教性的建筑—教堂产生的重大影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教授的译作《俄罗斯建筑史》,则是对以上的比较权威的著作;北京大学教授任光宣所着的《俄罗斯艺术史》对俄罗斯的建筑也有专门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的宗教文化传统和建筑艺术传统都是非常优秀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而这两种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是如此显著和强烈,每一个欣赏俄罗斯文化艺术的人都不应忽视,而是应当更加真切地用身心去体验它。

俄罗斯的建筑艺术是伟大的,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古朴风格,同时在不断的宗教文化势力的影响下,具有了为宗教服务的浓厚性质。本文在简要讲述俄罗斯的建筑历史发展的同时,着重论述建筑中的主流建筑—— 宗教建筑,即“教堂”的主要艺术取向,历史特征和发展趋势,力图体现建筑艺术所受宗教的影响之深刻。其中从东正教作为中世纪俄罗斯国教的地位来看,它的影响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建筑是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着一个民族对于美感特殊体会,当然,也会体现于音乐上。俄罗斯的民族音乐也在宗教的影响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不乏有一些著名的传统音乐。所以,我们知道现在对于俄罗斯的音乐了解,还都是以交响乐、音乐剧以及宗教音乐为主,我认为这也是东正教对于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因为,宗教有时候就是将人们的信仰聚集到一起,这也就使得大家更喜欢传统,容易喜欢习惯了的事情。

让我们在回到对于建筑的议论上。在历史上,俄罗斯的中古世纪从公元9世纪中叶的基辅罗斯开始。在东正教传入俄罗斯之前,罗斯有着自我特色的木建筑艺术。

俄罗斯文化发端于前基辅时期东斯拉夫各部落的独特文化。斯拉夫民族是欧洲最大的民族之一,也是俄罗斯的主要民族。在基辅罗斯初期,多神教曾经是国教。而那时,大多数的建筑,就像是万神殿,它是古罗斯多神教时期最早的木建筑物。

到了公元988年,符拉基米尔大公在让罗斯接受基督教(因基督教在11世纪才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所以此处称为基督教,实际上就是后来的东正教),并将之定为国教。大公不仅自己接受洗礼,还强行命令基辅居民跳入第聂伯河,接受希腊神父的洗礼,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罗斯受洗”。它标志着俄罗斯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古罗斯接受基督教,一方面,罗斯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转向了一神教的形式;另一方面,罗斯开始接近欧洲的基督教文化艺术,在文化发展方面有了巨大的转变和突进。自罗斯受洗以后,从拜占庭传入了石建筑技术,开始在古罗斯大规模地修建基督教的祭祀场所——教堂。从这时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美丽的俄罗斯的教堂就这样纷纷来到了我们面前,给我们以文化的洗礼。

俄罗斯各地耸立的教堂似乎在诉说着昔日宗教势力强大而无所不能的辉煌时代。我们在仰望与赞叹它们高超的建筑艺术的同时,不能不联想到历史上对建筑发展起到推动和取向作用的东正教等宗教因素。正是宗教的发展推动了艺术载体与现实需要的教堂建筑的不断创新与超越。

我接受的俄罗斯文化毕竟还是有限,但是我还是深刻的了解到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性、革命性、情绪化以及宗教信仰,这就是我对于这个民族最大的知识上的收获。

参考书目: 1、《“多余人”论纲——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探讨》,张伟著,东方出版社,1998年

2、《比较文学基本原理》,方汉文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东西方跨世纪作家比较研究》,张承举编,北京图书馆出

社,1997年

4、《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著,译林出版社,1996年